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

施維拉竟然真的勸降了廣南阮氏,而且他還令人快馬來報,三天後將親自帶着阮氏家主阮福瀾率廣南所有兵馬趕到升龍城外向大明請降,整個過程前前後後只用了不到十天時間,這效率,連朱慈炅都大吃一驚,這貨,怎麼做到的!

當然,不管這貨是怎麼做到的,廣南阮氏能來請降都是大喜事,三天後,升龍城南的平原上旌旗如林,人山人海,朱慈炅親率禁衛軍第一軍團和關寧軍擺開陣勢,築起受降臺,等候廣南阮氏前來請降。

這不但是大明的大喜事,更是安南的大喜事,安南自莫登庸謀朝篡位以來,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先是後黎朝和莫朝對峙,然後又是鄭氏和阮氏對峙,南北分裂,征戰不休,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現在,南北終於一統,天下即將太平,安南的百姓能不高興嗎。

升龍城外,不但有大明的二十萬大軍,來看熱鬧的安南百姓更是二十萬都不止,整個升龍城的南邊幾乎到處都是人,朱慈炅坐在高高的受降臺上,看着明軍外圍歡天喜地的老百姓,語重心長的對黎神宗道:”天下太平,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興盛,朕希望你能忘記過往的一切,善待廣南阮氏,善待治下子民,不要再讓安南陷入戰亂了。“

黎神宗看着四周百姓興奮的神情,感動莫名,深深的向朱慈炅鞠了一躬,承諾道:”微臣謹記皇上教誨,善待阮氏,善待子民,讓安南百姓永享太平。“

黎神宗剛說完,遠處便出來一陣歡呼聲,是廣南阮氏到了,將近三萬人馬,空着手推着車,排成一條長龍,緩緩向受降臺而來,他們的武器全部都堆在推車上,甚至火炮的炮管都卸了,裝在車上推過來了,這架勢,一看就是真降!

不久,施維拉領着阮福瀾穿過重重護衛,一路疾走,來到受降臺上。

阮福瀾一上臺,便恭敬的走到朱慈炅跟前,跪地朗聲道:”罪臣阮福瀾前來請降,求皇上寬恕微臣不敬之罪。“

朱慈炅點了點頭,滿意的道:”好,朕赦你無罪。“

緊接着,他又向旁邊一揮手,朗聲道:”上印綬袍服。“

一隊太監立刻端着一套印綬袍服來到阮福瀾身邊,朱慈炅親自上前,拿起其中的一條綬帶,遞到阮福瀾跟前,朗聲道:”朕封你爲安南都指揮使,世襲罔替。“

阮福瀾高舉雙手,接過綬帶,激動的山呼道:”微臣多謝皇上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臺下排在禁衛軍外圍的廣南軍聞聲,也一齊跪下來,山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至此,廣南歸降,安南一統,朱慈炅馬上開始着手組建安南軍團,就快過年了,今年怕是隻能到此爲止了,朱慈炅原以爲六十萬大軍降臨,東南諸國除了東胡,必定望風而降,卻沒想到,準備了半年,辛苦了一個多月,纔拿下一個安南。

正當朱慈炅爲南洋的事情愁眉不展時,占城國王派來特使,申言願接受《大明藩屬國令制》,歸順大明!

朱慈炅臉上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現在東南半島其實總共就四個國家,安南已經降服了,現在占城又主動來歸,就剩下暹羅和東胡了,而且他們正打得不可開交,看樣子,這東南收復有望了。

眼看着要過年了,朱慈炅乾脆留下關寧軍鎮守安南,他自己則率禁衛軍第一軍團和天雄軍剩餘人乘坐北洋水師和北海艦隊的戰艦前去占城國受降,安南軍團的事情倒是不急,年後組建也是一樣的。

至於思明府和防城新港那邊,他讓馬祥麟將邊防軍第二軍團一分爲二,一軍鎮守思明府,一軍鎮守防城新港。還有武威軍和定遼軍,他們正帶着七十萬俘虜在十萬大山中修築思南鐵路呢,年前估計能修到升龍城,但朱慈炅已經等不了了,先去占城國受降要緊。

占城國全名叫佔婆補羅國,又名佔婆國,始於西漢時期,那時候占城國還是大漢朝交州日南郡象林縣,公元137年,象林縣功曹之子釋利摩羅殺縣令自立爲王,占城國由此而始。

占城國對中原王朝並不是很恭順,時而稱臣朝貢,時而挑起戰端,歷朝歷代他們都在搖擺不定中,到了明朝也是如此,稱臣朝貢有之,起兵造反也有之。

對這個邊遠小國明朝歷代皇帝都沒什麼辦法,因爲它離中原是在是太遠了,隔山隔海不說,中間還隔了個安南國,你要組織大軍去征討,還沒到他就降了,你要不理他,他又反了,如此反反覆覆着實讓人頭疼。

不過,這幾年占城國是吃盡了苦頭,因爲廣南阮氏往北幹不過人多勢衆的安南鄭氏,便轉而將矛頭對準了占城國,占城國此時其實已經分裂爲華英、南蟠、占城三個小國,華英和南蟠相繼被廣南阮氏給滅了,現在就剩下一個小占城國在苦苦支撐。

占城國也想過要向大明求救,奈何遠隔千山萬水,他們也不能確定去求救大明會不會搭理,所以這事就這麼不了了之樂。

前段時間,有稱大明使節的人前來宣讀《大明藩屬國令制》,占城國王還猶疑不定呢,真的假的他都沒辦法證實,而且北邊還有廣南阮氏堵着,他們向大明稱臣有意義嗎?

就在前幾天,廣南阮氏竟然突然退兵了,占城國王一打聽,他們竟然是去升龍城向大明請降去了,這下占城國王信了,他也趕緊派出使者前去升龍城請降。

他爲什麼要這麼急呢?他不急不行啊,大明可沒規定藩屬國不能向外擴張,等大明一走,安南國還不來吞了他們啊,只有同爲大明藩屬才能保占城國不被吞併,所以,阮氏前腳剛走,占城國王立馬派出了使者。

占城這個小國也沒什麼好說的,大明皇帝親自前來受降,他們自然歡喜的不行,最後,朱慈炅將佔城國同樣定爲二等屬國,至於他們那點可憐的軍隊,朱慈炅也懶得派專人來管理了,乾脆將他們併入了安南軍團。

處理完占城國的事情,朱慈炅剛準備啓程回京,施維拉這貨卻找來了。

朱慈炅以爲是什麼要緊的事呢,結果這貨吞吞吐吐半天才說出目的:”皇上,您答應我的貢酒呢?“

這貨,簡直讓人哭笑不得,還好,剛收服了占城國,朱慈炅心情大好,他直接笑罵道:”走,陪朕回京,朕賞你貢酒千斤,喝死你這個酒鬼!“

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九章 明爭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八卷 第七十一章 協助盟友之閃電突襲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
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九章 明爭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八卷 第七十一章 協助盟友之閃電突襲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