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

本來一場好好的圍殲戰打成這個樣子,王嘉胤是一刻也不想多等了,弓箭兵剛一排好陣型,他便意興索然的下令道:“鳴金,收兵。”

“哐哐哐哐”巨大的銅鑼聲傳遍整個戰場,農民起義軍如同潮水般的向後退去,曹文詔、張弘業、王承胤等將領齊齊看向盧象升,盧象升搖了搖頭,向後一招手,立刻有個傳令兵打馬奔到他身邊。

他看了看對面排的整整齊齊的弓箭手,嘆息了一聲,無奈的下令道:“鳴金,收兵。”

傳令兵領命而去,不久大營中也想起“哐哐”的銅鑼聲,關寧鐵騎和天雄軍的新兵們開始向大營前退去,幾個倖存的傳令兵默默的來到盧象升的身後,等候着他的命令。

盧象升看着集結遠去的賊寇,冷冷的下令道:“傳令所有參戰人員全部回營休息,京營親衛,裝好子彈,上好刺刀,打掃戰場,但有敵方活口全部就地處決。”

又一個傳令兵領命而去,盧象升這才調轉馬頭緩緩向大營踱去。

此戰關寧鐵騎傷八百餘人,亡一百餘人,幾乎被打殘了。天雄軍更是陣亡五千餘人,除了留守大營的一萬運輸兵,幾乎人人帶傷,連主帥盧象升都受傷十餘處,可以說完全被打殘了。

王嘉胤手下的起義軍也好不到哪裡去,除了弓箭手和留守大營的五千刀盾兵其餘參戰人員也幾乎人人帶傷,更爲可怕的是,短短一個時辰不到,竟然被盧象升那個屠夫領着一幫新兵蛋子殺了他們兩萬餘人。

盧象升簡直太可怕了,一上戰場就跟發了瘋一樣,到處亂砍,歷史上好像還沒出現過這麼不要命的主帥,更沒有出現過這麼瘋狂的文官。他那渾身浴血的身影成爲大多數參戰義軍的噩夢,從此他在農民起義軍中有了個響亮的外號,山西總督盧象升外號:盧閻王!

盧閻王此時也不好受,這一仗雖然算是打贏了,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他並沒有撈到多少便宜。他沒有勝利的喜悅,反而有一點擔憂,面對一股賊寇就打成這個樣子,後面可怎麼得了啊,平陽府那還不知道有多少股賊寇呢!

再怎麼不舒服,這奏摺還是要寫的,他在親衛的協助下草草的包紮了一下傷口,再換了身衣服,便取出筆墨紙硯,就着昏黃的油燈寫起了奏摺。

他並沒有過多的誇耀自己的戰績,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對賊寇王嘉胤部的描述上,在他看來,這個王嘉胤實在是太厲害了,短短的三年時間就讓他拉起了十多萬人的隊伍,而且還操練的有模有樣,一般屯衛都沒他們戰鬥力強,此人不除,必將成爲大明的心腹大患。

所以,他向朱慈炅提出建議:馬上集合山西所有兵馬,就在陽城與王嘉胤決一死戰!

那崇正皇帝朱慈炅又會怎麼答覆他呢?

王嘉胤的厲害自然不用盧象升來提醒,朱慈炅對王嘉胤的瞭解比盧象升還全面,這傢伙可以說是明末農民起義軍的祖宗!看看崇禎朝的農民軍領袖就知道了:

崇禎元年到崇禎四年,農民軍裡勢力最大的就是王嘉胤本人;

崇禎四年到崇禎六年,農民軍的老大是他手下的大將紫金樑王自用;

崇禎六年到崇禎九年,農民軍的老大是他手下的另一員大將闖王高迎祥;

從崇禎九年開始,直到明朝滅亡,農民軍主要有兩股勁旅,一股是繼任闖王李自成,另一股是八大王張獻忠,而這兩人同樣是王嘉胤的手下!

用現代的話說,王嘉胤就是明末農民起義軍之父,農民起義軍領袖的偉大導師!這麼重要一個人物,朱慈炅自然是極其重視的,當他收到盧象升第一封奏摺的時候就開始考慮怎麼剿滅王嘉胤了。

他知道就憑盧象升手下新招的十萬大軍肯定是不行的,就算給他配齊了四萬把燧發槍也不行,打不過你人家不會跑啊!一旦讓他鑽入莽莽羣山之中,那就不要想逮到他了,李自成就是靠這招躲過了一次次圍剿,最後成功的掀翻了崇禎皇朝。

要剿滅他就必須出其不意,這次就是個很好的機會,盧象升就算趕到澤州估計也拿王嘉胤沒有辦法,甚至他很有可能打不過王嘉胤,畢竟他手下的天雄軍還剛操練不到半個月,戰鬥力肯定沒有王嘉胤手下的賊寇強。

所以王嘉胤肯定不會逃跑,他甚至會想盡辦法來殲滅盧象升的天雄軍,以圖一勞永逸。如果在這個時候突然讓盧象升的戰力翻倍,反過頭去突襲一把,十有**能把王嘉胤幹掉。而且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現在可都在王嘉胤軍中,如果能連帶他們也收拾了,那就真的是一勞永逸了,沒了這些人領導,農民起義軍就不足爲慮了。

朱慈炅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好機會,怎麼加強盧象升的戰鬥力呢?燧發槍肯定是要給他送的,這次的兩萬把乾脆就先全部給天雄軍算了,反正現在大部分賊寇都在山西,陝西那邊多等幾個月也沒有問題。

然後,還要給他派去增援,這個增援還不能太多,如果太多了,王嘉胤肯定望風而逃。也不能派太少,如果太少了,形不成戰力,派去了也起不到什麼作用。這增援還必須是精銳中的精銳,如果不能形成絕對優勢,一擊致命,王嘉胤還是跑了。

想來想去就只有派京營精銳最合適了,反正這會兒後金也不大可能來搞偷襲,皇太極那貨正在建什麼六部衙門呢,至少幾個月內他是不大可能抽身來偷襲的。

所以,朱慈炅決定派兩萬京營精銳前去增援盧象升,正好把兩萬新做的燧發槍也一併給他送過去,另外再附帶四萬顆手雷。

兵源確定以後,這個領兵的將領卻又讓朱慈炅很是頭疼了一把,他手底下的五虎上將全被他派去各省當總督了,就史可法還在京師,但人家也忙的很,畢竟手下新招了五萬人馬,纔剛開始操練呢,還要安排各地的防禦,一時半會也走不開。

當然京城還有個更有名的名將秦良玉,但人家是盧象升的老上級,你把人派過去,不是擺明的不相信盧象升的能力嗎,這樣也不妥。

至於王徵南,還是算了吧,毛都還沒長齊呢,讓他領兵,別到時候把自己都走丟了。

最後朱慈炅只得讓兵部右侍郎孫元化客串了一把,掛了個總兵銜,領着兩萬京營精銳前去支援盧象升。這孫元化以前好歹在遼東領過兵,也曾跟後金幹過幾仗,統帥兩萬兵馬還是綽綽有餘的。

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九章 明爭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八章 鑽牀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
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九章 明爭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八章 鑽牀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