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

話說現在驛卒都成香餑餑了,那個歷史上最有名的驛卒,傳聞就是因爲丟了驛卒工作而造反闖王李自成現在怎麼樣了呢?他現在混的肯定比驛卒好,雖然還只是個闖將,但他舅舅老闖王高迎祥這會兒卻是當上了起義軍首領,他的地位也因此水漲船高,一躍成爲起義軍中的二號人物。

自從崇正四年盧閻王那次恐怖的大圍剿之後,大明朝廷就好像把西北這股反賊給忘了一樣,只留了五萬兵馬守住山西平陽府一線,其他兵馬竟然全部調走了!

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機會,紫金樑王自用帶着十萬義軍在山西和河南交界山區裡休整了幾個月之後,便開始向河南懷慶府進發了,你們守着山西我特麼不會去河南嗎?瓜娃子!

河南對起義軍來說簡直就是天堂,到處都是皇室宗親,到處都是地主豪紳,普通平民不是皇室宗親的家奴就是地主豪紳家的佃農,民怨極大,造反基礎比山西和陝西還要好。

起義軍在河南可謂如魚得水,不到一年時間便恢復了元氣,不但拿下了懷慶府,人馬更是擴充到了三十多萬,正當王自用準備大展拳腳創出一番事業時,意外發生了。

要說這意外只能怪他沒有完全體會朱慈炅的意思,你說你好好的在河南呆着,老老實實去收拾那幫宗室的蛀蟲不好嗎?他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聽聞大明和後金在遼東一場大戰,好像打的蠻慘烈,他竟然準備乘虛拿下京城,一舉掀翻大明!

好吧,這也怪《新京報》宣傳的有點過火了,將遼東的大戰描述的慘烈之極,雖然後面緊接着又報道了明軍大獲全勝,遼東已然收復,建奴逃回老家,但後面明軍的動向卻是不可能出現在報紙上的,再加上朱慈炅就派了孫傳庭這一路秦軍來對付起義軍,而且還是派往西安駐守,這就讓王自用完全誤解了,他認爲明軍肯定是傷亡慘重,那報紙上都是吹的,什麼大獲全勝,沒見幾十萬大軍調過去,最後就回來十萬人嗎!

孫傳庭本來是嚴格遵守皇上的命令在西安守着呢,哪怕起義軍把整個懷慶府都佔了,他都沒動彈,按皇上的意思,他們只要不去進攻開封府,就不必理會,再說了,他也知道光憑手下的十萬人馬要擊敗三十多萬義軍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要全殲那簡直就是做夢,到時候他們再往山裡一鑽,自己還是白跑一趟。

好死不死的是,這王自用竟然跟抽風一樣,集結大軍直撲京城,這還得了,雖然他知道這三十萬起義軍絕對攻不下京城,但讓他們進入順天府驚了聖駕那也是天大的罪過啊!他一接到消息,立馬率十萬秦軍日夜兼程往京城方向瘋趕,終於在河南北部與京城交界處的武安截住了義軍。

沒什麼好說的,噼裡啪啦就是一頓打,三十萬義軍哪裡乾的過十萬裝備精良的秦軍,盧象升盧閻王所率的天雄軍是猛,但裡面也只有盧閻王一個瘋子,這秦軍特麼十萬人全是瘋子,見了義軍就跟打了雞血一樣,要不是孫傳庭一再嚴令保持陣型,他們恐怕會直接撲上去瘋搶了,那可都是錢啊,一個人頭最少值十兩銀子!

義軍簡直被他們這架勢給嚇傻了,一般的軍隊都是領軍將領一再嚴令,甚至派督戰隊站在後面拿着明晃晃的砍刀恐嚇纔會不要命的往前衝,這秦軍特麼都是些什麼人啊,看他們的眼神就像餓狼看見了肥羊一樣,要不是領軍將領在那裡聲嘶力竭的喊叫保持陣型,估計他們早就一窩蜂衝上來了。

本來義軍面對沒有配備火炮的明軍還是有辦法的,幾寸厚的巨盾一豎,盾牆一起,火槍再厲害都沒用。這次秦軍是沒帶火炮,如果拉着火炮跑過來,恐怕義軍都衝到京城了他們還趕不到武安,但秦軍的戰術素養太高了,遇到三倍於己的義軍一點都不慌亂,佈陣速度快的驚人。

義軍可沒有他們這種戰術素養,行軍的時候也沒什麼章法,三十萬大軍延綿了幾十裡地,指揮起來極其的麻煩,義軍這邊前鋒還沒把消息傳到後衛呢,秦軍就已經排成幾十層疊浪陣型,波浪般的涌上來了。

現在秦軍可是人人都配了新式燧發槍,疊浪陣形一啓動那子彈就跟下雨一樣的罩向義軍,一陣槍林彈雨下來義軍這邊立馬慘叫不止,前排的人很多都被打成篩子了,連王自用腹部都中了一槍,還打什麼打,趕緊跑路啊!

戰鬥就這麼莫名其妙的結束了,大部分義軍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只聽見前面噼裡啪啦一陣響,跟放鞭炮似的,連綿不絕,然後前面就傳來無數淒厲的慘叫聲,然後大家就開始跑路了。

等跑了十幾裡地,大家停下來稍微歇息了一下,一衆義軍將領才發現,他們的首領王自用竟然中槍了,這會兒已經因爲失血過多,臉色慘白,疼的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三十萬大軍頓時羣龍無首,一衆義軍將領也知道,沒有紫金樑王自用的指揮,他們誰都不會聽誰的,這仗沒法打了,還不如退回懷慶,等王自用傷好了再說。

義軍就這麼退了,孫傳庭竟然也沒追,他一邊在武安安排防務,一邊派快馬請示皇上,沒過幾天朱慈炅的指示就來了,很簡單:反賊退回去沒?要是反賊退回去了,你們也回西安吧。

好嗎,義軍早就退回懷慶了,孫傳庭對皇上那可是忠心耿耿,既然皇上讓他回,那就回,他竟然真的就這麼領着秦軍回西安了!

紫金樑王自用是命裡該絕,歷史上他也是崇禎六年在武安受了傷,回懷慶沒多久就病死在濟源,到了崇正六年他同樣逃脫不了受傷病亡的命運,回去不久就病死了。

王自用一死,一衆義軍將領誰也不服誰,最後乾脆把他的隊伍一分,然後分道揚鑣!

京城他們是不敢去打了,他們終於明白那裡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不去還好,一去明軍就會發了瘋一樣的來堵他們,那瘋勁誰都受不了;山西他們也不敢去,那可是盧閻王的老巢,萬一把盧閻王惹回來了,他們同樣沒好果子吃;陝西他們更不敢去了,孫傳庭就在那裡守着呢,去了豈不是尋死!

想來想去還是待在河南最安全,於是各路義軍開始向東南蔓延,很快河南便成了造反的重災區,整個河南全境到處都是義軍的身影。

要知道河南可是皇室宗親的天下,七十二家親王郡王子子孫孫繁衍下來,數量達到了恐怖的十多萬,可以說皇室宗親最少有一半在河南,義軍和皇室宗親那可是真正的死仇,沒二話,逮住一個殺一個,殺的河南的皇室宗親哭天喊地,求救的奏摺如同雪片般的飛向京城:反賊這是要絕老朱家的種啊,皇上快來救我們啊!

攝政王朱由檢看到求救的奏摺自然是急的不行了,一次次的勸朱慈炅出兵去圍剿反賊,但朱慈炅早有準備:

一會兒敷衍道,後金雖然被打跑了,但他們兵力並沒有什麼損失,他們現在正在漠南吞併蒙古各部,實力甚至已經超過了以往,朕必須派大軍守住長城一線,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一會兒又敷衍道,海上強國荷蘭已經把寶島東番給佔了,他們正在集結人馬準備入侵大明,朕必須率大軍去抵禦!

一會兒又敷衍道,東瀛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朕必須嚴加防範,那可是倭寇,讓他們上了岸大明將永無寧日!

就這樣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崇正九年。

在朱慈炅的有意縱容下,整個河南幾乎被義軍翻了個底朝天,除了開封和洛陽,幾乎所有地方都被他們劫掠過,河南的皇室宗親十有**都成了他們的刀下亡魂,還有一成多幾乎都躲去了洛陽城,各路義軍靠劫掠來的錢糧滾雪球一樣的發展起來,總數達到了恐怖的五六十萬,義軍可以說提前七八年達到了全盛時期的兵力!

如此多的人馬糧草就成了大問題了,河南肆虐完了怎麼辦?要知道這會兒河南旱災雖然有所好轉但還是種不出什麼糧食,靠搶來的糧食五六十萬大軍能吃到幾時,到時候糧食吃完了呢?難道全餓死嗎!

在這種情況下,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聚集在河南滎陽召開了滎陽大會,共商推翻朝廷統治的大計。

會上勢力最大的高迎祥被推舉爲新的義軍首領,而高迎祥的外甥李自成也顯示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提出聯合作戰,四路出擊的妙計:

一路由高迎祥率領二十萬大軍往西進發,伺機偷襲奪取西安;

一路由李自成自己率領十萬大軍攻擊洛陽,伺機幹掉皇室宗親裡面最有威望的福王朱常洵;

一路由張獻忠率領十萬大軍往南進發,攻擊襄陽,伺機幹掉皇室宗親裡面輩分最高的襄忠王朱翊銘;

一路羅汝才率革左五營等其他義軍共計十餘萬,攻擊中都鳳陽府,伺機去挖了老朱家祖墳!

此計之妙在於四路虛實不定,每一路都可以做佯攻,每一路都可以轉爲主攻,而且四路對大明朝廷來說都是必救之處,朝廷的兵力畢竟有限,到時候肯定能救一兩路就不錯了,其他路就必然可以輕鬆得手,只要一路得手,小皇帝必然方寸大亂,到時候他們的機會就來了。

在各路義軍首領看來,這的確是個妙的不能再妙的妙計了,朝廷必然因此大亂,但,真是這樣的嗎?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五章 引導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八卷 第七十五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中)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
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五章 引導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八卷 第七十五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中)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