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

一番準備之後,朱慈炅終於帶着禁衛軍第二軍團和定遼軍出發了,按原定計劃,第一站是中都鳳陽,那裡有數十路義軍共十餘萬人,更有黃得功所率的鳳陽守軍和南直隸守軍共十五萬人,按理十五萬官兵對十萬反賊黃得功定然可以輕鬆將其擊潰,爲什麼僵持了這麼久還沒有結果呢?

倒不是黃得功貪生怕死,而是朱慈炅有嚴令,嚴防死守,不得出擊!這年頭,有幾個敢違抗聖旨的,那可是要株連九族的,黃得功自然是不敢,所以他老老實實率軍守在武平衛,任義軍在城外百般辱罵,就是不出城反擊。

這種做法看似窩囊,其實卻是義軍最不想看到的,義軍並不怎麼害怕官兵人多,你人多,戰鬥力又強,我們是打不過,但是我們跑的過啊,只要官兵敢追出來,那就好辦了,只需派幾路人馬帶着官兵去兜圈子,其他人則可乘虛沖到鳳陽,把老朱家的祖墳給挖了,到時候不需要他們動手,小皇帝自然會降罪下來,守軍將領一個都跑不掉,全得死!

這是義軍慣用的伎倆,歷史上張獻忠就曾這麼玩過,那時候內閣首輔楊嗣昌奉旨平寇,帶着總兵左良玉和賀人龍,還有陝西總督鄭崇儉、四川巡撫邵捷春圍剿反賊張獻忠部,結果張獻忠帶着官兵在四川到處轉悠,楊嗣昌尾隨追擊,卻一直追之不及,張獻忠就曾做了一手打油詩挖苦道:“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

結果,李自成乘虛攻下洛陽,烹了福王朱常洵,張獻忠也率軍奇襲襄陽,殺了襄王和貴陽王,楊嗣昌徹底崩潰了,從此飲食不進,最後驚憂交加而死。

黃得功是不知道義軍游擊戰術玩的溜,但朱慈炅知道啊,所以他嚴令黃得功守住城池,拖住義軍,不得出擊,等他率朝廷大軍到了,再兩面夾擊將鳳陽城外的義軍一網打盡了。

朱慈炅爲了一舉剿滅義軍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不但派兵外圍的江西、陝西、山西、湖廣等處嚴防死守,他所率的主力大軍也換了個新的戰術,這次他沒有將二十萬大軍全部集中在一起抱團前進,而是將兩個軍團分成幾十路人馬,像一張網一樣罩向中都鳳陽府,而他則率領兩個軍團六萬騎兵施施然跟在後面,隨時準備支援各路。

如果是換成以前,這樣做肯定不行,義軍再不濟,十萬人對幾千官兵還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只要找準一路,瘋狂進攻,最多耗點時間,絕對能將這路官兵擊潰,這樣的話,網就破了,他們又跑了。

但是現在這樣卻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爲各路明軍都配備了電報機,他們推進的時候都是拉着線往前走的,朱慈炅還爲此還專門設計了一套分進合擊戰術,他給每路明軍都配了兩套線,主力和各分路交替前進,時刻保持通訊暢通,一旦發現義軍立刻彙報,到時候他再根據義軍的數量指揮附近的各路明軍去圍剿,或者直接帶着主力前去支援,這樣義軍無論進攻那一路都將被瞬間圍住,想跑,門都沒有。

武平衛外面的各路義軍自然不知道朱慈炅已經換了戰術了,他們正想盡辦法,想要把城裡的守軍給引出來呢,但那黃得功彷彿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任他們上躥下跳,換着花樣的謾罵,就是無動於衷。

按理說李自成那邊既然已經得手,他們就應該撤退了,以官兵的裝備,就算裡面只有四五千人,他們也攻不進去,更何況裡面有四五萬人呢。明知道待這裡是浪費時間,而且還有可能會被官兵圍剿,他們爲什麼不撤退呢?

這都要怪賽曹操羅汝才,是他堅持要圍在這裡,爲李自成和張獻忠爭取時間。

羅汝才這個人怎麼說呢,既然他的外號是賽曹操,這腦子肯定沒毛病,而且還應該相當的聰明,不然怎麼叫賽曹操。他腦子的確沒毛病,而且還智計百出,聰明的很,但他有另外一個毛病,那就是太講義氣了。

這講義氣按理來說應該是種優點,怎麼又變成一個毛病了呢?跟講義氣的人講義氣那自然是種優點,但是跟不講義氣的人講義氣那就是有毛病了!

李自成和張獻忠講義氣嗎?張獻忠據說是個殺豬的出身,他的特點就一個字,那就是‘狠’,而李自成呢,他可以說是殺人的出身,身背數條命案,實在躲不過了才造反的,如果要說他的特點,那必須用兩個字,那就是‘更狠’,要這兩狠人講義氣,那基本上很難!

歷史上羅汝纔對李自成和張獻忠那的確是沒說的,像有一次李自成兵敗之後投奔張獻忠,差點就被張獻忠給幹掉了,是羅汝才救了他。張獻忠也曾兵敗之後投奔李自成,也差點被李自成幹掉了,是羅汝才私下送他五百人馬,將他放走的。像李自成在潼關遇伏,羅汝才趕緊去遊說各路義軍與他一起前去搭救,李自成這才逃過一劫......。

總之羅汝纔對這兩人都很講義氣,但李自成和張獻忠是怎麼對他的呢?張獻忠就不說了,因爲他後面跑四川單幹去了,跟羅汝才基本上沒了交集,羅汝才後面一直是跟着李自成混的。最後的結果就是:李自成爲了維護自己的威嚴,把他給殺了!

所以說,跟不講義氣的人講義氣,那是有毛病,得治!

羅汝才這會兒還沒意識到李自成是個白眼狼,在滎陽大會上李自成可是說了,此次四路出擊能不能成功就看各路人馬能不能堅持住,要想成功各路人馬都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那就是:官兵不來圍剿,絕不撤退!只有這樣才能讓朝廷顧此失彼,驚慌失措,只有這樣其他路義軍纔有機會,只有這樣義軍纔有出路!

羅汝才深以爲然,所以發現鳳**本拿不下來之後他還是勸說各路義軍首領和他一起留在這裡,分散朝廷的注意力,爲其他路義軍創造機會。這一留就是一個多月,高迎祥全軍覆沒的時候他沒有退,李自成攻下洛陽的時候他還是沒有退,他可是拍着胸脯向李自成保證了,官兵不來圍剿,絕不撤退!

好吧,現在官兵終於來了,而且一來就是二十萬,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遲了,因爲他發現四面八方到處都是官兵,他們已經身陷重圍!

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章 閹黨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戰車和坦克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八章 鑽牀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九章 明爭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戰演練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二卷 第十四章 巡視東番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
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章 閹黨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戰車和坦克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八章 鑽牀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九章 明爭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戰演練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二卷 第十四章 巡視東番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