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

幾日之後,唐寅來到了這裡。看着朱厚煌的留下的爛攤子,已經朱厚煌的施工記錄。默默看了朱厚煌很久。

朱厚煌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說道:“唐先生,孤有什麼不對嗎?”

唐寅說道:“殿下,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何解?”

這一句話,朱厚煌還是明白的,立即說道:“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會圍繞着它。”

唐寅皺起眉頭來,強忍着沒有拿出戒尺來,敲朱厚煌一頓,說道:“何爲北辰,帝星也。衆星何謂,左輔右弼,三垣二十八星宿。雍國雖小,殿下也爲一國之主,只需任用賢能即可,何必親自動手?”其實唐寅還有一段話強忍着沒有是出來,就是;你要是能做好也行啊。

朱厚煌聽了唐寅轉過彎來的話,意思是,你丫子沒有這個本身,就讓有本事的人來,你在這裡混吃等死就行了。

朱厚煌有些面子上掛不住,伸出手來,正想說什麼的。唐寅已經躬身行禮,說道:“下面的來交給臣吧。正是請殿下封臣長史。”

古人做事,最注重名正言順了,朱厚煌只好給唐寅加上雍王長史的頭銜。

唐寅走馬上任,朱厚煌立即覺得大有改變,首先,朱厚煌大里建設的城牆立即被叫停了。理由是現在根本不需要城牆。因爲與那些土人比起來,朱厚煌的水師太過強大了,根本沒有必要有城牆,只有有幾艘大船在臺灣之中,就能分割兩岸的交通。即便是要建造城牆,也不應該是現在,是有輕重緩急之分。

朱厚煌不得不接受打了臉。

唐寅對朱厚煌先建設一鯤身的理由不置可否,朱厚煌感覺他是想反對的,只是估計到自己的面子,沒有明說而已。因爲唐寅幾乎全面叫停了一鯤身上的建築,只留下一下人在一鯤身上開荒種地,還有一些人開始煮鹽,其餘所有人都到了對面東雍島上去了。

秉承名不正而言不順的道理,朱厚煌最近的工作就是爲每一個地方起一個神聖的名字。比如一鯤身這個沒有完工的城市,叫做臺灣。而東雍島上新建成的木寨,就叫安平城。

這安平城雖然說是城,不過是一個木寨而已。

唐寅根本沒有用版築法建一座城池的打算,而是直接用建軍營的方法圈了一大塊地,立即開始開墾荒地。

這種建造軍營的方法,將樹木一頭燒焦並排釘在地面上,就成了一道木牆後面不遠的地方,再釘下一根比木牆稍短的樹幹。兩者之間釘上木板,就成爲了這寨子的外牆,木板下面可以住人,上面讓人巡邏。這樣簡單的建築先將人安頓下看來。唐寅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春耕之上。

其實按時間來算已經有些晚了。

朱厚煌出京的時候,還沒有出正月,但是一路上走過來,走到福建的時候,就已經是二月了,在福州等聖旨這麼長的時間。再加上朱厚煌前期浪費的時間,現在已經是三月多了,不過是補種一些容易成熟稻穀而已。

唐寅常常嘆息道:“哎,如果是黃家那小子在就好了。”

朱厚煌問道:“這位黃先生,是什麼人?”

唐寅說道:“這位黃小子,叫黃省曾。是我同鄉,不喜歡科舉,雜學上頗爲精通,特別喜歡花花草草,在農學上也就造詣,在家鄉,常常被人稱爲黃癡人,別人都癡迷於美人功名,而他卻癡迷於花花草草,喜歡做田間之事,可不是癡人嗎?不過以他在農學上的造詣。只有他過來,屯田種地的事情,就可以交給他了。”

朱厚煌聽得出來,唐寅是在拐彎抹角給自己的推薦人才啊。

朱厚煌不敢再像拒絕楊慎一樣拒絕唐寅了,他深刻明白了一件事情,整個大明是儒家天下。不是朱家天下。不管做什麼大事,沒有文化人的參與,大多數都會失敗。而在大明朝,凡是認識幾個字的人,很少不自稱是孔孟子孫的。朱厚煌想撇開儒家門徒,另開一派,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在唐寅來之前,與唐寅來之後,朱厚煌深刻的明白了一件事情,即便自己是一個穿越者,也不過是那一回事情。讓他一下子管理幾千人,自己就弄得一塌糊塗,如果真如自己所想,將東雍建設成海東大國,沒有儒生的幫助,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厚煌只好屈服,老老實實的去寫信,派人給吳縣黃家送了過去。看看能不能讓這位大才子爲自己所用。

唐寅管事之後,朱厚煌清閒了許多,土樓計劃也開始實行了。汪家就在大員之東,不遠的地方建立了第一棟土家樓。並在土家樓外面開荒。

開荒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朱厚煌親自經歷過之後,不得不承認,將這些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唐寅想將樹林砍出一道防火牆來,然後再一把火將林子燒了。這時候在林子邊守着,會有很多的野獸跑出來,成爲他們的盤中餐。當然燒荒還是第一步,燒過荒之後,就要面對盤根錯節的樹根了,樹根是燒不掉的。必須用砍刀一點砍出來,挖一個比樹直徑大好幾倍的大坑,將樹根給跑出來。

這事情,光聽就知道是多麼大的工程量了,沒有其他自動工具,全部靠手上。

而且你以爲將樹根刨出來就完事了,放心,這只是開始。剩下的就要平整土地。建造水渠,當然了這後面的東西很多小戶開荒都不做的,因爲這樣做成本太大,不管是平整土地,還是引水,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一般都是政府行爲。

當你看到中國大平原上一片無際的產量區,應該明白是什麼叫做祖宗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如果你以爲這樣天然平坦的地勢是自己形成,那你就大錯特錯,即便是大平原,也是有高低起伏的,而現在一望無際。整整齊齊的好像是閱兵一樣的莊稼田,都是歷代先民開墾出來,一代代經營下來,特別是本朝太祖時期,大面積的農田水利建設的成果。

扯遠了。

說到東雍的開荒上。

東雍也就是臺灣,並沒有很大的河流,但是有很多溪流,由東向西流進大海。這給農田建設帶來很大的好處。水源充沛,地勢平坦,直到現在臺南一帶也是臺灣的產糧區。只要能將後世臺南一帶開墾出來,朱厚煌就不用擔心糧食供給的問題了。

就在朱厚煌在暢想未來的時候,吳行之在澎湖坐不住了,來到大員找朱厚煌了。

“什麼我沒錢了?”朱厚煌不由大吃一驚,連一直很注意的孤這個自稱也忘記了。

“殿下並不是沒有,只是花錢太快了,臣恐怕這樣下去,東雍還沒能自給,殿下的錢就先花光了。”吳行之說道。

朱厚煌一把搶過賬單,立即翻到最後一頁上,朱厚煌發現他的銀子已經跌落十萬兩大關了,他現在只剩下九萬多兩了。

“怎麼會花錢這麼快啊?”朱厚煌揉着頭,問道。

吳行之說道:“還不是殿下花錢太過大手大腳了。”吳行之雖然在澎湖坐鎮,但是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了,反而他這個戶部尚書做得很稱職,反正任何給東雍的東西,都需要在澎湖過一手,他哪裡都有記錄,一點差錯都沒有。

朱厚煌不由的打開賬單細細看過去。最後不得不承認,自己戶部尚書說的對。

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十八章 經緯【1】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十章 先鋒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九章 打虎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十七章禮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
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十八章 經緯【1】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十章 先鋒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九章 打虎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十七章禮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