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

班達亞齊被燒燬了,亞齊蘇丹死於大火之中,這並不是亞齊抵抗的結束,恰恰是亞齊抵抗的開始。

一個國家的興起,都有一陣民氣的興起,他們覺得自己必然要做些什麼,他們對整個世界擔負着責任,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一陣民氣的興起,自然會帶動一個國家的興起。亞齊人在亞齊蘇丹的帶來之下,對外擴張,絕非是亞齊蘇丹一個人的意志,這代表亞齊境內的一股思潮。

而班達亞齊被摧毀,亞齊蘇丹之死,並不能碾滅這一股思潮,恰恰相反,會讓這股思潮更加氾濫。

託梅並不知道,他在亞齊的果斷政策,是佛郎機人三十年內,對馬六甲海峽以東無能爲力的開始,因爲佛郎機在東亞的力量幾乎都投入亞齊的平叛之中,甚至還引進了其他西方國家的力量,足足有數十年沒有平息。當然數十年之後,亞齊也變成一個地理名詞了。

不過,這對遠在南都的朱厚煌,就沒有什麼關係力量,朱厚煌還想不到幾十年後的事情了。

“如今亞齊暫時解決了,佛郎機人也安分下來,唯獨淡目國,孤絕對不能容忍。”朱厚煌說道:“孤,絕對不能容忍南洋再出現一個三佛齊,或者滿者伯夷國了。一山不容二虎。”

三佛齊曾經強大無比,遠征印度,失敗之後,國勢才衰退,而滿者伯夷曾與元軍做戰,大敗元軍,有這些戰績在,知道這些國家絕非小國,最少也是與同安南一樣的國家,絕對不容小視。

佛郎機人東進的時機很好,正好是爪哇島傳統霸主,滿者伯夷國崩潰,新霸主還沒有產生的時候。

連朱厚煌都下意識忽略了爪哇島上的國家。

結果他自己冒出來,想攻佔舊港,朱厚煌一翻歷史,頓時心驚,朱厚煌面對的是全盛之際的滿者伯夷,他絕不能輕易獲得這麼大利益。佛郎機人對南洋畢竟是外來的,得不到本地土著的支持,如同無根浮萍,承受不住太大的傷亡,沒有韌性。

但一個本土的南洋帝國就不一樣了。

不要以爲這些國家給北京上個貢,就真以爲人家是屬國了。說不定他們的貢使根本就是商人假扮,即便是真的,也不過是貪圖貿易利益而已,就像平時拜拜佛,佛如果是一個雕像還好,要硬生生變成了一活人了,說不定第一個被羣毆致死。

而且淡目國既然已經出兵到爪哇島之外,說明他們的內部整合已經差不多了,朱厚煌如何能忍得住啊。所以一開始就定下了基調。

開戰。

楊慎不大願意。

對楊慎來說,南洋這些蠻荒之地,有什麼好的,能比得了北京,能比得了江南嗎?有力氣攻打爪哇,還不如想想如何靖難起兵。不過,楊慎很知道如何做一個下屬,朱厚煌既然已經定下調子,他是絕對不會唱反調的,他說道:“殿下,進攻淡目國的事情,是否延遲一些。現在大軍分別駐守舊港,西金洲。不在南都,甚至南都有空虛之患,而且佛郎機人態度未名,國家財政負擔很重,不如等一等吧。”

朱厚煌看向吳行之。

雍國到底有多少家底,從來是從吳行之口中得到的。

吳行之說道:“殿下,數月以來,與佛郎機,亞齊,滿刺加,淡目四國開戰,花錢如流水,一年的積蓄爲之一空,從少府轉借了三百萬兩,也所剩無幾了。在這些下去,只能發紙幣了。”

朱厚煌說道:“紙幣是萬萬不能發的。”

從東雍發行紙幣之後,朱厚煌一直有意維持紙幣的價格,雖然有上下浮動,但是最低也不可能跌過市價八成。這是朱厚煌一直努力的結果。

朱厚煌的貨幣政策,是保守保守再保守。濫發的事情,想都不敢想,更不要說做了,再加上朱元璋的大明寶鈔,前車之鑑,幾乎滿朝上下,乃至大明百姓對紙幣這東西都慎之又慎,所以,朱厚煌不能,也不敢有絲毫的濫發。

朱厚煌看向許鬆,說道:“少府,到底能弄過來多少錢?”

“如果殿下想要少府籌錢的話,少府只能賣家當了。”許鬆說道。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特別是整個東雍主力艦隊幾乎上都報廢了,不提戰爭之中的軍費,撫卹金,單單說東雍艦隊重建的經費,就讓許鬆的牙根疼,少府雖然壟斷經營,利潤很高,但是再高也是有限制的,特別是最賺錢的大明與佛郎機之間的轉口貿易做不成了。更讓少府少了一大筆錢。

少府哪裡還有錢啊?

沒有錢打個屁仗啊。

朱厚煌緊皺眉頭,心中暗道:“難道,就讓淡目國在這裡猥瑣發展嗎?”他越看越生氣,但是即便是再生氣,也沒有用。

“殿下。”門外忽然傳出來一個人的聲音,正是李良欽。

李良欽作爲朱厚煌最親近的人,一手掌管朱厚煌的親衛事宜。也只有他敢在朱厚煌與諸位大臣商議的時候,打擾了。

“什麼事情?”朱厚煌問道。

“繡衣衛有機密呈上。”李良欽說道。

朱厚煌對吳鳳儀說道:“舅舅,你去看看吧。”

吳鳳儀躬身行禮之後,緩緩的退了出去,沒有過了多長時間,吳鳳儀又回來了。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中,將一封密奏給了朱厚煌。

朱厚煌接過來。

他就知道這封密奏要呈給他。

按東雍保密的級別,除非這消息必須傳達到他耳朵裡面,否則是不會硬闖這麼高級別的會議的。

朱厚煌一看,頓時大怒,說道:“好一個淡目國,你們剛剛,誰還不贊成進攻淡目國。”

朱厚煌將書信傳開,一個個拿過去看,卻見上面寫到,淡目國使者正要繞道去北京朝貢。

單單看這個消息好像沒有什麼,但是在座各位誰都不是笨蛋。

首先淡目國之前根本沒有朝貢過,朱厚煌自己在舊港之前,也不過是隱隱約約耳聞有一個這樣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的內情如何,就是現在朱厚煌也不是太明白的。更不要說北京方面了。淡目國之前對北京方面愛理不理的,北京方面根本不知道有一個這個國家。

爲什麼這麼快就熱乎起來,眼巴巴的去朝貢。

而且東雍與大明之間問題,很多小國都知道了,現在在東雍勢力範圍之內的小國都秉承着縣官不如現管。即便朝貢,也是先通知東雍,然後再去北京,更有甚者,根本不去北京朝貢了,人家去東雍,去南都朝貢,向雍王殿下表示忠誠。

單單看淡目國的行跡,就可以說,其心不可問。

這樣一來,連楊慎對與淡目國的戰事,也主動起來。

“殿下。淡目國並不大,國力雖然強大,但是困在區區小島之上,只需水師封鎖航道,就可以讓爪哇國對我沒有威脅,這一戰可否長期封鎖,延遲決戰。”楊慎說道。

長期封鎖,延遲決戰最大的好處,不是別的,就是資金問題,可以儘量延長籌集軍費的時間。

朱厚煌不知道這個辦法好,還是不好,只能見目光轉向了黃士龍。畢竟海戰問題,還是讓海戰專家來解答。

黃士龍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殿下,恐怕不能,船隻長期在海面上漂流根本無法維持,如果殿下想要長期封鎖,必須要臨近爪哇的港口,能封鎖的,也不過是區區幾座港口而已,而爪哇島綿延千里,儼然海上一洲,封鎖不封鎖根本沒有必要。”

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一百章 傷寒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七十章 兵變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章 善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十章 長史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八百章 餘波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九百章 影響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十八章 經緯【1】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
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一百章 傷寒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七十章 兵變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章 善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十章 長史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八百章 餘波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九百章 影響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十八章 經緯【1】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