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

朱厚煌說道:“許愛卿能獻土內附,孤感激不盡。等孤開國建制之時,許氏不失封侯之賞。”

許北望臉上驚喜之色,洋溢在臉上,說道:“臣謝過殿下恩德。”

朱厚煌見慣了演戲,他自己的演技都已經歷練出來了,不會相信許北望的臉色的。不過他承諾的話,定然會做到的,等朱厚煌的雍國能夠自給自足之後,朱厚煌定然會論功行賞。到時候,許北望獻土之功,定然會給一個交代。

獎功罰過,天下昇平之本。這一點朱厚煌知道,不會因爲許北望到底是一個什麼心思,而淹沒他的功勞。

“孤本想與愛卿商議治理呂宋之策,不過時間不等人。孤必須離開呂宋來了,所以愛卿回去仔細想一下,怎麼治理呂宋,已經中原流民來了,在何處安置。寫成條文,送到東雍長史府,陸長史,是你的頂頭上司。”

朱厚煌將該交代的東西都交代給許北望。

許北望說道:“殿下,臣定然不負殿下所託,只是臣有一個不情之請,還請殿下成全。”

“哦?何事?”朱厚煌問道。

許北望說道:“臣聽聞大王回去之後,要進行吏試選拔人才,臣家之中有一些子弟,想去東雍參加,只是臣不知道給怎麼讓他們參加,希望殿下能破額准許。”

朱厚煌深深的看了一眼,說道:“你有此心,孤怎麼會不答應,東雍正缺人,如果呂宋有人才,孤豈能不能答應?”

朱厚煌能讀出許北望的語言之中隱藏的含義。許北望不僅僅是給自己的子弟求前程,也是獻人質。

朱厚煌懷疑許北望,許北望也擔心得並不到朱厚煌的信任,所以才用參加吏試的名義,將許家大部分成年男丁都送到東雍去。即便是他們再不堪,朱厚煌也會讓他們有幾個過去的。

許北望估計也會將許家的基業,一點點的遷移到東雍去。

有些話,不需要多說,只需輕輕一點就行了。

朱厚煌答應了許北望之後,第二日走的時候,就有好近百名參加吏試的人。這些都是呂宋漢人大家族子弟。

還海外漢人生存不易,所以天然抱團,所以宗族盛行,許北望治下的漢人,可以用四十家來形容,都是大家族,每一家大約都有千人上下。散戶很少存在。即便有,也是入贅某家。

所以這近百人,並不單單是許家的人,而是各大家族都派一個或者兩個作爲代表,不過其中許家的人最多便是了。許家嫡系之中,讀過書的成年男子幾乎全部在船上了。許北望獻質之心,十分迫切。

離開呂宋,順風三日,終於來到了東雍。

雖然只是離開了一個多月,比不上在安慶好幾個月的征戰,但是朱厚煌已經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不管看多長材料,都不如親身考察一下放心。朱厚煌南洋之遊後,將來攻略南洋,他也心裡有譜了。不過遠在南洋漂流,回到東雍之後,讓朱厚煌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朱厚煌在東雍深得民心,也許朱厚煌在別的地方人緣不好,但是在大員卻是十成十的人心在我。

大員的百姓大多都是福州三衛的人。被朱厚煌救下,而且大員現在的土地,是整個東雍建設的核心地域,不管是水利,還是其他的,都是一等一的。現在土地也開始產出了。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更使得朱厚煌的威望更加深入人心。

知道朱厚煌回來之後,無數人自發的來碼頭迎接,一時間整個碼頭上人山人海的。很是壯觀,朱厚煌一下船,所有的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我等恭迎殿下回家。”

這些人都是軍人出身,雖然沒有怎麼演練,但依然是排列的整整齊齊。聲音並不洪亮,卻聽在朱厚煌耳朵裡面,好像傳到了朱厚煌的靈魂深處。

朱厚煌心中暗道:“這一刻才真正的理解的項羽,如果我帶着大員子弟兵征戰天下,如果大員子弟死亡殆盡,孤恐怕也不會獨活。”

被人信任的感覺很好,但是辜負這種信任,還不如死了。

只是朱厚煌還沉浸被信任的感覺,吳行之的到來,讓朱厚煌從這種感覺之中清醒過來。

“殿下,”吳行之的臉色有一點白,是那種沒有血色,近乎透明的白。不僅僅是臉色白,他的頭髮上也帶着幾絲白髮,他已經長出白頭髮。

朱厚煌見狀說道:“行之,你怎麼變成這樣了。一看就就沒有休息好。你要保重好身子,孤還想用你一輩子。”

“殿下,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先說說東雍的財政問題吧。”吳行之說道,一邊說一邊從身上拿出一個小本子,上面早已翻角了。不知道他看了多少次,直接說道:“殿下,江西來的第一批移民已經到了,有十萬人之多,老弱婦孺都有。需要安置的費用很高,我們的銀兩大多數都從南洋買糧,現在手頭緊到極限了。”

“我們還有多少錢?”朱厚煌單刀直入問道。

“一萬零六百零八兩。”吳行之隨口報出來。

朱厚煌心中暗自嘆息,一萬多兩對一個人來說,在明朝這個時代,是花不完的錢。但是對東雍這樣的政權來說,根本不夠東雍全體人員一個月的俸祿。而且吳行之連零頭都報出來了,可見窘迫到了什麼樣子。

朱厚煌說道:“沒事,錢來了。”朱厚煌一揮手,說道:“來人將東西搬上來。”

隨着朱厚煌的一聲令下,無數人搬着箱子上來了、沉重的箱子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掀起了一陣灰塵。

朱厚煌親手打開一個箱子,說道:“這裡有五十萬兩都是你的了。”

吳行之立即上前,拿出一錠銀錠,說道:“是老銀,成色不行,需要重新熔鑄。有了這一筆錢財,我們就能支持幾個月了。”

朱厚煌本來高興的臉色一下子愣住了,他不得不面對在幾個月之後。東雍再次資金鍊崩裂下場。一想到這一點,朱厚煌本來度過難關心情一下子降了下去。他忽然想起了吳行之剛剛說的話,要重新熔鑄銀兩,想起了一件事情,說道:“行之,你說我們能不能鑄幣?”

“鑄幣?”吳行之說道:“東雍雖然有一些銅礦,但是用來鑄錢,卻是投入有些大,而且缺少工匠。”

吳行之稀里嘩啦的說了一大堆,都是說的鑄銅錢的事情。千言萬語歸納爲一句話,利潤不夠。銅錢雖然也賺錢。但銅錢的利潤已經不足以支撐這麼大窟窿。

朱厚煌微微咳嗽兩聲,說道:“孤想要鑄的是銀錢。”

“銀錢?”吳行之有點吃驚,他從來沒有想過要鑄銀錢,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去辦,這個時候吳行之缺點暴漏了。

如果這個問題,如果是問陸完,王陽明他們就會將歷代鑄錢的故事全部說出來,從故事利弊上來討論鑄銀錢問題。

而吳行之在這上面的儲備不足,一時間根本做不出有利的判斷,只好期期艾艾的說道:“殿下,這一件事情,容我下去翻翻吧。不過,鑄錢此等大事,還是集合東雍重臣和議吧。”

朱厚煌也知道這一件是不是一件小事,不僅僅是經濟因素,也有政治因素,不是一言可決的。這樣的事情需要從長計議。而朱厚煌一個多月沒有回來,擠壓的事務繁多,需要好好的整理一下,的確不是商議這個問題的時候。

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五十章 封賞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
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五十章 封賞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