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影響

北京的成敗,關係着天下士紳的選擇。

一旦朱厚煌在北京城下站不住腳跟,各地士紳都會用行動表示自己對嘉靖皇帝的效忠之情。

當然 ,如果朱厚煌一戰下北京,他們定然會表現出對新皇的擁戴之中。

不過,消息傳播也是受地理因素的影響。

觀望的江南士紳他們先得到消息。

然後就是南京城中。

魏國公與雍王的談判,已經進行了好幾輪了。魏國公覺得非常不順利,雙方秘密來往了好幾次,就是不給準話。魏國公明顯感受到了雍王在拖延時間。

魏國公與鄭如瑾商議來商議去,都沒有想到爲什麼雍軍在拖延時間。

而且十幾天以來,雍軍根本沒有正經攻過一次成,都是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者。雍軍在福建徵召了大量的民夫,這些民夫所做的就是拼命的打造攻城器械。

城外林立的攻城器械給了城中很大的壓力。不過,北方傳開的消息,也讓魏國公有了一些底氣。

邊軍南下,已經過了淮安。

邊軍大名,整個大明誰不之地啊?

大明真正能打的都在邊軍之中,是一個孩子都知道的事實,即便雍軍看上去很能打的,但與邊軍相比,很多人並不覺得雍軍,能打過邊軍。

甚至連魏國公本人也動搖起來了。

不過,雍軍大舉出海的消息一傳過來,魏國公還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鄭如瑾就已經猜到了什麼怎麼一回事了,連忙解釋給魏國公聽。

魏國公臉色蒼白說道:“也就是南京一直是一個靶子而已?”

“恐怕是這樣的。”鄭如瑾說道:“雍軍方面從來沒有想過通過我們奪得南京城。”

魏國公的臉色蒼白的不能再蒼白了。

他並不在乎被雍軍耍了,但是他在乎雍軍對他的態度。雍軍根本無視魏國公府善意,如此說來。是不是來自上層,也就是雍王對魏國公的態度。

徐鵬舉即便是草包,也不願意魏國公府百餘年來的輝煌,在他手中失卻。

徐鵬舉咬着牙說道:“既然,雍王如此無視我等,我一定要雍王看到魏國公府的實力。”

因爲只有展示過實力,才能得到重視。

“老爺,老爺。”一個魏國公老僕役跌跌撞撞的衝了進來,撲通一聲撲倒在地說道:“金川門兵變,雍軍已經入城了。”

“什麼?”魏國公徐鵬舉大吃一驚,就好像是一盆涼水當頭澆下來,頓時什麼勇氣都沒有了,重重的癱軟到椅子之上。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大人,”鄭如瑾說道:“當今之計,不管大人想戰,想和,都必須立即決斷,否則時間一長,大人連決斷的資格都沒有了。”

被鄭如瑾這麼一提醒,魏國公徐鵬舉好像一下子清醒過來,說道:“對對,立即派人去找雍軍犒師。傳令全城向雍軍投降。”

徐鵬舉的所有勇氣,不過是說上一句狠話而已。多的幾乎一點也沒有了。

有谷大用的幫助之下,雍軍在俞大猷的率領之下,順利的攻入南京,攻下南京之後,俞大猷立即下決定,在大軍掃蕩南京的同時,派出一支偏師順着運河北上,向揚州而來。

此刻張永也得到了消息。

一時間進退維谷。

嘉靖命令他南下平叛。沒有命令不能回軍。而且即便是回軍恐怕也來不及了。但是要他繼續南下。張永也是明白人。南船北馬,以他北方強兵,度過長江,本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以張永原本的意思,不過想屯兵江北,徐徐圖之,在他想來南京固若金湯,一時半會兒,應該沒有問題。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情況的變化,會如此的距離。他現在分明是南下,南下不了,北上,卻沒有北京的命令。

或許別人,不會在乎所謂的命令,只會事急從權,但是張永不得不多想一點。當初張永爲嘉靖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嘉靖怎麼對待他的。

如果不是這一場亂子,他這一輩子。都沒有出頭之日。他這樣無令回師,會不會成爲自己的罪名。

而不進不退,屯兵當地,更是慢性自殺。

“張公公,谷公公派密使過來。”一個跟着張永時間很長小太監低聲說道。

張永與谷大用當年也有齷齪,但是不管怎麼說也是一個圈子裡面的人。張永低聲說道:“將人拉過來,不要外人知道。”

嘉靖也不是多相信張永的,所以張永身邊的人之中,也有很多嘉靖的人,不,準確的來說,並不是嘉靖的人,而是陸炳的人。

不過,一會功夫,一個小太監被帶進了張永船艙之中。

“說吧。”張永說道:“谷大用有什麼事情?”

小太監說道:“谷公公有一封書信呈上來。”

張永接過書信,張永打開之後,瀏覽一遍,說道:“谷公公沒有別的話要交代?”

小太監說道:“谷公公說道,張公公什麼都明白,不用小的多說。”

這封書信上,谷大用根本沒有說別的,只是勸張永持重決斷,不要輕易下決定,剩下的都是爲張永分析情況。先說雍軍的優勢,然後說嘉靖的劣勢。還說了楊慎的情況,示意張永不用去擔心當初正德去世後紛爭。

雖然書信上是這麼說。但是張永還是不敢輕易下決定。

首先,張永並認爲朱厚煌真的對張永沒有任何芥蒂,朱厚煌能任用楊慎,不一定能任用張永。

因爲張永知道,楊慎與張永不一樣。

楊慎是文官,也是首輔家的公子,就算是不用楊慎與朱厚煌之前種種關係,所以楊慎對雍王有用。甚至是有大用。

但是張永不一樣了,張永有什麼能力是雍王不可或缺的,張永的統率能力在雍王那邊並不算什麼。

而且之前如果不張永,雍王早就成爲陛下了,即便朱厚煌爲了博得一個大度的名聲,不計較張永之前的事情,也不過是將張永掛起來而已。

這並不是張永所想的結果,有的人經歷過失去權力之後,會看淡權力,但是有得人經過如此之後,會越發抓住權力不放。

張永就是那一個抓住權力不放的人。他纔不願意失去權力。

所以他不想投奔雍王。

不過,現在的情況實在不明朗。張永也沒有爲嘉靖效忠到死的心思,所以谷大用算是摸準了張永的心思。

張永心中暗道:“我有幾萬大軍在手,即便是局勢再怎麼變化,不管是誰上位,都必須重視我的存在。所以鞏固兵權,也算是好辦法。”

張永說道:“你走吧。”

小太監說道:“公公可有什麼話,讓我帶給谷公公。”

張永想起了與谷大用當初,喟然長嘆說道:“各自安好吧。”張永送走谷大用使者,立即開始下令,頓足不前。

張永也立即向嘉靖報告,並且請示要不要撤回來。

這份報告來道北京城的時候,整個北京城之中,已經是滿城風雨了。

紫禁城之中向來存不住任何消息。在嘉靖得到消息的同時,整個北京城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嘉靖說道:“雍軍大舉出海,他們會去哪裡?”

大殿之上,是君臣獨對的格局。被詢問還是張璁。

“應該是天津。”張璁說道。

畢竟雍軍已經有了前科,當初正德去世之患的京畿戰亂,雍軍就是從天津這邊撤走的。對於張璁這樣的人,自然能看得出來。

“那麼天津衛防務如何?”嘉靖問道。

“天津衛防務當初整頓過。從遼東調過來萬餘精兵,並且在大沽安置了千餘門火炮。”張璁說道。

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十四章 地圖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
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十四章 地圖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