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

朱厚煌萬萬沒有想到,他找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但是這個自己卻不想當雍王長史,雍國實質意義上的宰相。

很顯然雍國宰相的權勢並不吸引王陽明。

朱厚煌千萬懇求,王陽明才答應下來,接任陸完的職務。這標誌,東雍從唐寅主政,楊慎主政,陸完主政,到王陽明主政。

只是不比起之前幾位曇花一現,從王陽明開始,雍國的每一任長史的任期都相當長,王陽明上任,也正式表明,東雍從草創進入蓬勃的發展時期。

不過這只是後話。

不過即便王陽明答應接任陸完的職位,也不能立即履行職責,必須和陸完交接清楚。

正當王陽明與陸完交接的時候。朱厚煌也開始召見戚景通與吳行之,瞭解東雍最近的情況。

“財政情況如何?”朱厚煌先見的就是吳行之,先問的就是財政問題。

“殿下,支撐過今年絕對沒有問題。”吳行之說道。“殿下從安南所得財物,臣估算有六百萬兩之多,足以支撐今年的用度,甚至明年前幾個月的用度,也足夠了。只是有很多器皿上都有龍紋,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朱厚煌將升龍府給洗劫了一半,還有安南皇城。不管安南小皇帝到底還有多少權力,至少他的榮華富貴是一點也沒有問題。

黎氏歷代的積累之厚,讓朱厚煌這一位見慣大場面的人,也爲之咋舌。不過,唯一讓朱厚煌感到爲難的是從皇宮之中挑選出來的物件,多有龍紋,在大明使用是犯忌諱的。特別是朱厚煌的身份特特殊,作爲一個王爺,很多地方更是要慎言慎行。不能有一點點差錯。

也因爲這些龍紋的問題,朱厚煌想要變賣的話,也唯有回爐重新打造,只是如此一來,這些金銀器皿只能算金銀的本價了。這樣算來,朱厚煌可是虧大了。

朱厚煌心中一動,心中暗道:“我怎麼忘記了,有一個身份尊貴專門使用龍紋的哥哥啊。”朱厚煌立即打定主意,要將這一批器皿全部獻給正德,想來正德不會虧待他的。

“這些東西,弄不用操心了,孤要將這些東西獻給陛下。”朱厚煌說道。

“獻給陛下,這是一個好主意。”吳行之大喜過望,他當然知道朱厚煌能有今日,就是正德在朝堂上大力支持的後果,如果沒有正德的支持,就絕對沒有現在的東雍,故而大力討好正德,吳行之舉雙手支持。

朱厚煌說道:“有這一大筆錢之後,東雍的財政能多久。”

“臣不知道。”吳行之默默估算一會兒,說道:“自從殿下在安南得勝歸來之後,東雍的形勢大變,至少中南各國對我雍國可以說畢恭畢敬,臣從少府知道,南洋各國都開始與我國通商,東雍已經把持南洋貿易的要點,而我國在南洋的貿易額,也爆發出高峰,甚至即便是現在,還在持續走高,故而臣也估計不出來,這六百萬兩銀子,能支持多長時間,不過按這個增長速度的話,明軍秋季之後,大概能夠自給自足。”

明年秋天,第一批來到東雍的百姓,也就必須開始收穫他們的田地,也開始爲朱厚煌貢獻力量。

東雍本地出產糧食之後,能極大的補充東雍的實力。

“不過,這要有一個前提。”吳行之說道:“就是殿下不能再次大規模移民,臣真得吃不消了。”

朱厚煌看着吳行之,只見吳行之雖然不過三旬的年紀,但是此刻兩鬢已經斑白了,讓朱厚煌有一點不好意思。

吳行之是朱厚煌身邊最深的幾個人之一。他也是親眼看見,吳行之從一個青澀的少年,變成現在的中年大叔。在東雍上面,好像速度千倍萬倍的在吳行之身上。

“怎麼辦?我請殿下下的詔書怎麼辦?”朱厚煌心中暗道。他在年初的時候,就在正德那邊討過詔書,一旦正德下令,他立即招攬各地的賤民。各地的賤民,到底有多少,朱厚煌手中並沒有詳細的統計。朱厚煌面對數萬戶移民,就已經狼狽成這個樣子,如果再將這數百萬賤民轉移到東雍,朱厚煌即便是用出吃奶的力量,也安置不下來,難不成,再次發動一場戰爭嗎?只能自打自己的臉了。

朱厚煌已經暗地裡準備將這裡的情況呈給正德,求正德網開一面,將這詔書延遲頒佈。

朱厚煌回過神來,發現吳行之還在愣愣的看着他,朱厚煌笑道:“行之,放心,明年絕對不會像今年這麼狼狽的。”

即便是吃飯,吃一口還要歇一歇。以雍國的國力的確受不了這麼大折騰了。所以明軍朱厚煌準備鎮之以靜,苦修內功。而不是盲目的追尋地盤丁口的壯大,而是要讓他們這些新來的人,信服這個國家,認同朱厚煌的統治。

朱厚煌與吳行之說過大方面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就顯得瑣碎之多了。朱厚煌看過吳行之的賬單名目上,有一道名目爲剿滅護蠻軍經費。

朱厚煌眉頭一皺,對吳行之說道:“這是怎麼回事?”

吳行之一看說道:“這件事情,臣還是略微瞭解一二,在殿下離開後不久,護蠻軍統領杜夜郎就發生的叛變,陸長史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評定表了杜夜郎之亂,並且他親入東山,與山中的部落暢談一夜,說服他們下山會盟,從此之後,山中歸諸部落,山外歸我等。只是山中清冷之極,陸長史的身子骨又弱,這才生病了,一直不見好。”

朱厚煌不由的疑竇滿懷,他臨走之時,專門給陸完說過,難不成這就是陸完對自己的交代。一時間朱厚煌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朱厚煌只是想讓陸完提防杜夜郎,不要讓他弄出什麼動靜來,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句話就葬送了杜夜郎,已經跟隨杜夜郎一行降臣全部給誅殺了。朱厚煌絕對不會相信這是巧合。

朱厚煌問道:“你知道詳細情況嗎?”

吳行之搖搖頭說道:“我不知道其中情況,如果殿下想知道,最好請戚將軍而來,戚將軍現在不能支持攻伐,上陣殺敵,但是東雍上任何軍隊的一草一木,都瞞不過戚將軍的眼睛。”

朱厚煌暗道:“我怎麼把他給忘記了。”

他又與吳行之說了一陣子話,對與東雍的財政問題就做到心中有數了。

朱厚煌將吳行之打發走之後,讓人請戚景通進來。

不一會兒,戚景通進來的,只是他不是一個人進來的,而是兩個人,他身後有一個男孩,不過十歲。身子骨倒是強健的很,只是看向朱厚煌的目光有一絲怯怯的,好像看見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條龍一樣。

朱厚煌含笑道:“戚卿,這位是?”

戚景通說道:“這是犬子,戚繼光,”他邊介紹,一邊讓戚繼光向朱厚煌扣頭說道:“戚繼光見過雍王殿下。”

朱厚煌眼睛一亮,在戚繼光身上不住的轉動,好像是看到了什麼稀罕東西一樣。

對朱厚煌來說,眼前的這個戚繼光的確是一個稀罕物什,在後世戚繼光的名聲可以說如雷慣耳,而現在卻是一個小小的孩童。這樣強烈的反差,讓朱厚煌感覺更加強烈。

“戚繼光來了,未來的戚龍俞虎,都在我的麾下,我如果還不能建立一場 空前的功業,實在是愧對戚龍俞虎的名頭。”朱厚煌笑眯眯的看着戚繼光,忽然一擡頭髮現戚景通的神色有些不對。

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
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