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

蘇祿所在地,就是現在的蘇祿羣島之上。

蘇祿國雖然在蘇祿羣島之上,不過並不是蘇祿國除卻蘇祿羣島就沒有領地了。在蘇祿之東,靠近蘇祿羣島的地方,有一處良港,三寶太監當初就在這裡停留過,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三寶顏。

而朱厚煌在蘇祿海上航行了數日,終於來到了這裡。

三寶顏落入蘇祿手裡面的時間不長,東王一脈爲了躲避西王一脈的步步相逼,才遷徙過來,並不是東王一脈的故敵。

所以呈現在朱厚煌的三寶顏,就顯得破敗的多了。

蘇祿東王親自在碼頭上等候,他身穿一身大明蟒袍,只是不知道這一件衣服是什麼時候傳下來的,穿在他的身上,有一些破舊,上面的金絲都有一點暗淡了,還有一些不合身,最少不是爲蘇祿東王量身定做的。

不過想來也是,這樣高明的刺繡手藝,絕對不是他這個蠻荒小國可以弄出來的,應該是去過大明的那一位蘇祿王子帶回來的。

他見了王陽明二話不說,撲倒在地,大聲哭道:“今日復見漢官威儀。”

王陽明他想過蘇祿東王大概會因爲情勢所迫,會很熱情,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居然熱情到這般地步,簡直有幾分自甘下賤的樣子。

之前王陽明到過的幾個國家,雖然有國王有求於大明,但是還是微微端着架子。比如說占城王,他們對王陽明客氣,也自稱小王,但是在禮節之上,還是與王陽明分庭抗禮的。哪裡與如蘇祿王一樣,幾乎將自己貶到泥裡面了。

王陽明連忙攙扶起蘇祿東王,說道:“快快請起。”

蘇祿東王,這才止住哭聲。然後又是一番盛大的招待。

這裡也就不費筆墨了,蘇祿情況與渤泥大差不差,相差不遠。

蘇祿東王根本沒有將王陽明安排到別的地方的意思,直接將王陽明留在蘇祿王宮。

蘇祿王宮在朱厚煌看來,還比不過他剛剛修建的雍王府,不過已經是蘇祿最好的房子了。

第二日,蘇祿王就直接與王陽明會談。

不過,如果不是朱厚煌對蘇祿有所企圖的話,王陽明對蘇祿的拜訪只能是禮節的。無他蘇祿國小民少地窄。根本沒有有多少油水。

“王大人,能不能在蘇祿多留一些時日?”蘇祿王眼巴巴的看着王陽明。

朱厚煌就在王陽明身後,王陽明說道:“出來的時候,與雍王殿下有約,說月餘即還,不過這一次出來,已經一月有餘了,不能在路上再耽擱時間了。還請大王見諒。”

蘇祿王說道:“小王,不敢耽擱大人的時間,只求大人在蘇祿留上三日,只需三日就行了。”

王陽明有些疑惑的問道:“卻不知道大王,一定要外臣留下來,卻是爲了什麼?”

“不怕大人笑話,小王這個位置岌岌可危,已經控制不住西王了,西王步步緊逼,臣想借大明虎威來震懾西王。保全小王身家性命。”蘇祿東王苦澀的說道。

朱厚煌心中暗道:“看來情況要比他之前想的要嚴重的多。”

“哦,盡然有這樣的亂臣賊子,大王放心,我就留在這裡三日,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囂張。”王陽明好像不知道蘇祿的情況一樣,義憤填膺的說道。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蘇祿東王恨不得流下淚,向王陽明道謝。

王陽明與朱厚煌都想知道,他們這次行動的目標是西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西王也沒有讓他們失望,不過二日功夫,就來到三寶顏。

朱厚煌看到西王的時候,第一時間皺起了眉頭。因爲他不覺得他是見到了一個東南亞人,反而好像是見到一個阿拉伯人。他身白色的大長袍,甚至想將整個人給包裹進去。朱厚煌都替他感到熱。

要知道阿拉伯的白袍,是適應西亞沙漠地帶的裝束,而並不是適合東亞這邊氣候。

西王一見王陽明就一陣鳥語。朱厚煌也聽不明白他們說的是什麼。立即有翻譯道:“蘇祿國王見過大明使者。”

朱厚煌低聲問身邊的人說道:“他說的是什麼話?他翻譯的沒有問題吧?”

朱厚煌使團人員之中帶有各式各樣的人員,通譯是絕對不少的人。

一個通譯來到朱厚煌身邊說道:“他說的是大食文,翻譯沒有問題。”

朱厚煌冷哼一聲,心中很是不滿。

爲什麼因爲大明給他們冊封的封號,絕對沒有蘇祿國王這個名號,因爲蘇祿朝見的時候,是三王一起的,所有成祖皇帝也是三王並封的,絕對不會弄稱呼一個蘇祿國王,定然是蘇祿某王,或者蘇祿某國王這樣的封號。蘇祿西王這樣,自稱爲蘇祿國王。就是不承認大明皇帝對他們的冊封。

朱厚煌這麼多年以大明皇室子弟的身份生活。不大明皇室子弟的標籤,已經深入朱厚煌的骨髓之中,對蘇祿西王這樣藐視大明皇權的行爲,自然很看不過眼。

同樣看不過眼的,還有王陽明。

所謂禮法,是什麼,名正言順,君君臣臣。

雖然王陽明不會迂腐到,要大明一個冊封,讓藩國奉爲圭臬。但是對這樣不將大明冊封放在眼裡的人,讓儒臣子弟,怎麼能看到慣啊。

王陽明說道:“西王,我不記得我大明冊封國蘇祿國王。”

西王側耳聽了翻譯的話,又是一陣鳥語。翻譯說道:“本王不日就要派遣使者去大明請封,蘇祿國王的封號。”

東王聽了這一句話,忍不住打了一個寒戰。西王的意思很明顯了,就是要滅了東王,一統蘇祿。東王也知道他不能退後了,說道:“西王你放肆了。”

蘇祿西王冷哼一聲道:“將死之人。”

這四個字是絕對是漢語。

他會漢語但是與王陽明說話的時候,卻非要用大食話。這一下子激怒了朱厚煌。不過這一兩年的歷練下來,朱厚煌別的沒有,區區一點情緒控制能力還是有的。即便是心中怒火中燒,但是面子上一點不漏。看王陽明怎麼應對。

王陽明說道:“不管大王想請封什麼封號,在沒有天子下旨之前,還請大王用原來的封號重新報名。”

在古代,不同的稱呼,有不同的含義,名字不是隨便叫的。而讓西王重新報名行禮,就是一種侮辱。

西王不等翻譯就擡起頭來,直愣愣的看向王陽明。

王陽明輕輕的瞥了西王一眼。

王陽明是什麼樣的人,在朱厚煌面前,王陽明絲毫不顯露自己的威風,好像是一個老學究一樣。但是王陽明真是這樣的人嗎?

當然不是,王陽明只是鋒芒內斂,不顯露而已。誰要忘記了誰一把火,將整個寧王軍給燒沒了,如此算來,死在王陽明的手裡的人。不下於數萬人。心中盤龍臥虎。此刻威勢勃發,西王頓時覺得自己面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隨時可以擇人而食的猛獸一樣,好像隨時都能向自己撲過來。一時間兩股戰戰。心中發虛之極。好像自己不說話,就會被人王陽明一刀給殺了一樣。

“蘇祿西王拜見大明使者。”蘇祿西王低聲說道,此刻也不用大食話了。

“蘇祿西王有禮了。”王陽明口中輕描淡寫的說道,端起了茶杯。一時間蘇祿西王覺得自己剛剛的感覺好像是錯覺,根本都不存在一樣。

蘇祿西王又羞又慚,也不想在這裡多呆了,一天也沒有在三寶顏待到頭,就離開了。

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六章 不服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
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六章 不服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