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

朱厚煌來到一處高處,遠遠的看過去。心中猛地一涼。因爲這船隻也太悽慘了一點。

首先,東雍艦隊很悽慘。

出去的時候,有五十多艘戰艦,回來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多艘了,損失過了一半,這一點就足夠朱厚煌心疼了。

這五十多艘戰艦,是東雍船場兩年的工作量,想要補回這麼多船,即便是他現在下令擴建造船場,也需要好一陣子。

這都是朱厚煌的心血啊。

船隻的一艘一艘的的靠了岸,一靠岸就有大量的人羣,從船上下來,一個接着一個擔架被擡了下來。

本來因爲大軍集結在馬六甲的軍醫,全部忙了起來,一時間醫生護士全部好像是上發條一樣,拼命的忙碌起來。

朱厚煌也不敢怠慢,連忙到了碼頭之上。

卻見碼頭上一片忙碌。因爲距離近了,朱厚煌感受到了極其壓抑的氣氛,血腥味瀰漫。大大小小的軍官都在忙着維持秩序。

無數的人被擡着下來,這些人還會呻吟,還會掙扎,這說明他們的身體還過的去,但更有一些人,整個身體都覆蓋在白布下面,說明人也看不見今日的太陽,永遠的離開了人間。

不過,要說,這些人還算是幸運的。比起那些葬身大海之中的人,還有身體早已被打碎,根本變成了一團肉泥的人。

他們的現狀,幾乎上不能稱得上一個人了。

“臣拜見殿下。”正在忙碌的黃士龍見到了朱厚煌,立即跪倒在地上,說道。

朱厚煌明顯的發現,黃士龍並不是沒有傷勢。他的傷勢也是比較嚴重的,一層層紗布包裹着,即便如此還有一層層的鮮血透過紗布,露出一點一點血痕。

朱厚煌說道:“黃卿辛苦了。”

有些東西,即便不用說,朱厚煌也能揣摩出來一點,比如現在,雖然東雍艦隊很悽慘,看上去損失很大,但是要關注一點,就是他們回來了。

是的回來了。

真正的損失太大,應該是不會回來纔對。所以朱厚煌對這一戰的結果,有一點猜測。

黃士龍說道:“臣有負殿下所託,連殿下的座船也沉沒了。艦隊折損過半。”

一想起自己當初的座船,朱厚煌就一陣心疼。雖然這一艘戰艦,帶着一點馬屁性質,已經是東雍造船業的巔峰。

他不提醒,朱厚煌不知道,一提醒朱厚煌頓時發覺,一直覺得少了許多,到底少了什麼,就是少了這一艘戰艦。

一想起這個他就暗自心疼。

他很想立即問黃士龍勝負如何,但是顯得自己太過絕情了,不關心人,只關心勝負,反正晚一些瞭解勝負,也改變不了結果。

朱厚煌說道:“安撫好士卒。等一會再來見我。”朱厚煌說完之後,看見薛神醫,立即說道:“薛神醫。”

薛神醫正在忙着,發現朱厚煌說道:“殿下,您來了。”

朱厚煌說道:“東雍水師是孤的愛將,請薛神醫更好好醫治。只要能回來,就一定要救下來。”

薛神醫說道:“殿下,能救過來,臣一定會救下來,不能救下來,就恕臣無能爲力。”

朱厚煌被頂了一句,卻不敢生氣。說道:“孤相信薛神醫。”

薛神醫立即去忙了。

朱厚煌在港口待了整整一個上午,纔看東雍水師所有傷員都被安排好了。

“臣拜見殿下。”黃士龍將傷員安置一下,就立即來見朱厚煌,他纔不敢將朱厚煌放鴿子。

“此戰如何?”朱厚煌終於問出他一直想問的問題了。

黃士龍聽了這個問題,眼睛一紅,似乎又回到了數日之前,那一場惡戰。那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惡戰。

說道:“這一戰是兩敗俱傷。我軍損失慘重,不過,佛郎機一方與我們損失差不多,這一戰之後,雙方的水師全部都廢了。”

朱厚煌聽了之後,雖然心疼東雍水師被打殘,但是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很多時候,他不求勝。只求不輸就行了。

朱厚煌繼續問道:“戰鬥情況如何?”

黃士龍說道:“臣與佛郎機艦隊,於三日前的下午相遇。雙方交戰一半日,臣徹夜追擊,於第二日與佛郎機艦隊決戰。”

一想起決戰,黃士龍還不能從那種緊張的氣氛之中,脫離出來。

當日進入混戰之中。

絕對不要忽略佛郎機人作戰決心,雙方被拉進混戰之後,都是不惜性命的進攻,似乎受到上雙方一交戰就撞船的啓發,佛郎機人屢屢用撞船戰術。

黃士龍還記得自己的座船,就是被硬生生的撞傷。然後,被圍攻最後黃士龍被迫換船。一場海戰之中,黃士龍換了三次座艦。

但是對方也沒有討了好。

佛郎機的三艘大艦分別都被沉入大海之中。不過,佛郎機人素質真的遠遠的超過了東雍,即便是在劣勢之中,硬生生的加東雍很多海船給擊傷,擊沉。如果單單看損失,東雍的損失遠遠的超過了佛郎機的損失。

而亞齊艦隊的損失卻是最大,幾乎全部損失掉了。

每一個船上的人,都必須同舟共濟,所以一條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是戰艦上所有人的平均值,即便是這些指揮人員全部是佛郎機人,但是下面水手什麼都是亞齊水手,兩邊沒有磨合多長時間,平時作戰也就罷了。在這一場近乎不死不休的決戰之中,就立即將缺點暴漏無疑。

而且真正讓東雍確定勝局的,還是因爲亞齊艦隊的逃亡。

帆船很不容易被擊沉,特別是這個時代的火炮,打到最後,在戰場之上,真正有完整的行動能力的軍艦根本沒有多少了。

這個時候誰退,就表面將打掃戰場的權力給了對方,而自己一方損傷太多,幾乎無法航行的船隻,就會被對方輕鬆的吃掉。

所以,誰也不願意先撤退,只是讓雙方失去戰鬥力的撤出。但是亞齊水手無法承受這麼大傷亡,在一艘船上叛變了,帶着一艘還有完整戰力的船,撤出戰場,這一撤出就發生了連鎖反應。

這時候就是一口氣給撐着。有人先逃,就意味着這一口氣,先散了。人心一散,下面的情況就變得無法維持了。

不過,當對方撤退之後,黃士龍馬上打掃戰場,還繳獲了一批戰船與俘虜。就立即撤退,畢竟這裡距離馬六甲比較遠。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在當天的夜裡。起了風浪。

風浪並不是太大的,但是那些傷勢太重的船隻,根本承受不了,讓黃士龍一口氣沉了十幾條船。

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摸樣。

換一句話說,東雍水師在作戰之中,被打沉的船隻,與因爲遇見風浪而沉沒的船隻,在數量上幾乎達到了一比一的程度。

朱厚煌靜靜聽了黃士龍所描述的戰況,最後問道:“你覺得對方什麼時候能恢復戰鬥力?”

黃士龍說道:“這個臣不清楚,不過,臣知道臣艦隊之中,所有船隻都必須大修,三個月之內,是不能出海的,否則一遇見風浪,恐怕都要沉沒了。”

現在的所有船隻,哪一個上面沒有好幾十個炮洞,能在咕嚕咕嚕的進水,如果不是有水密艙,有很多人拼命的修船,即便是炮火轟擊的是時候,也沒有停止,否則他們早就沉進大海里面了。

不大修根本不行了。

而這些火炮也需要檢查了,因爲在海戰之中,首次出現火炮炸膛的時間,不知道是因爲火炮的缺陷,還是火炮射擊的頻率太高的緣故。這都要細細檢查。

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
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