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地圖

正德笑着說道:“沒有想到你的火統居然還有些準頭,不過,這次是朕發揮失誤,等一下,就讓你看看朕的神射。”

朱厚煌笑道:“臣弟,哪敢與皇兄相比。我之所以學習火統,是因爲火統在練兵上有優勢。”

正德說道:“火統比弓箭好?是嗎?朱彬,他看朕這個皇帝弓箭功夫不好,就小看弓箭,你給他露一手。”

朱彬大聲應諾,立即從取出弓箭,彎弓搭箭,“崩。”的一聲弓弦響動,原本從林子裡面跑出來的一隻豹子,在百餘步外,一箭斃命。

朱厚煌一點也不驚訝,朱彬這個人能隨侍在正德的身邊,靠着就是一身過硬武藝。他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卻有幾點是毋庸置疑的,對正德的忠誠,一身過硬的武藝,弓馬騎射,長槍大戟。遠過常人。還有行軍打仗的功夫,或許不是天下無敵,但是稱之爲宿將,絕對沒有問題。

弓箭是他看家本事,自然過得去。

只是,火藥兵器代替冷兵器,是大勢所驅。後世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論述了。朱厚煌淡淡一笑說道:“不知道朱將軍一身功夫,練了多少年了?”

朱彬說道:“臣自束髮以來,日日勤練,至今不休。”

“天下之間,如將軍者有幾人?”

朱彬沉吟了一會兒,不敢自誇,也不敢太妄自菲薄,說道:“臣在軍中的武藝,也算一把好手。但是在邊軍之中,如臣這樣的好手,還是有不少的。”朱彬直接將京營,衛所兵給省略了。

朱厚煌窮追不捨,問道:“如你這般,能有幾人。”

“千百人還是有的。”

朱厚煌說道:“這千百人,也都是從小練習弓箭,纔有如此境界對嗎?”

“不錯。”

朱厚煌轉過來對正德說道:“皇兄,你可知道,我這火槍練習了多久嗎?”立即自問自答,說道:“不過,幾個月而已,還是讀書之間,斷斷續續的練習的。”

朱彬忍不住反駁說道:“世子的統法也不過如此而已。”

“的確。”朱厚煌點點頭,說道:“我的統法,不過爾爾。比不得朱彬將軍神射。”這是事實,朱厚煌補槍的野豬,就在他們身前十幾步的地方,而朱彬一箭射死百餘步外的豹子,這裡面誰高誰下,自然一目瞭然,朱厚煌也不否認。繼續說道:“但火統遠遠比弓箭容易,臣弟,也練習過弓箭,只是從來沒有上過靶,學習火統,不過是退而求次的結果,發現,火統比起弓箭要容易了太多了。也許不能成爲百發百中的神射手,但是臣弟學習這些不過是防身之術而已。那裡需要百發百中,而軍中士卒,也不是每一個都要百發百中的,以此而論,火統遠在弓箭之上。”

朱彬說道:“但是軍中都不喜用火器。”

朱厚煌說道:“不過是軍中火器低劣而已,軍中匠戶被層層盤剝,只需重賞重罰。自然無人敢再犯。”

正德不置可否,轉過話題,說道:“如此而論,何不用弩?”

朱厚煌說道:“陛下英名,以軍中之論,弩遠在弓之上,在前宋之時,最重弓弩,重弩遠在弓之上。不過火器勝過弓弩,還有一個點,不論是弓弩,都是人力上弦,而人力有時盡,唯獨火器是用火藥發力,只要火藥不盡,火器就能不斷髮射。”

朱彬忍不住說道:“世子,太想當然了。臣還沒有見過那種火器,能連綿不斷開火上百次。”

朱厚煌說道:“臣弟這統就可以。”

正德再次看向朱厚煌的火統。朱厚煌的火統其實就是按照後世的步槍樣式打造的,有準星,有肩託。上面還有刺刀的卡簧。看上去與當世的火統大大不同。正德伸手要過來一杆。朱厚煌連忙湊上去,給他指點這上面的各個零件的用處。

正德空槍試着瞄準兩下。覺得不錯。說道:“此統的確比一般火器強上不少。”

朱厚煌說道:“陛下,本朝興起,是歷代北伐唯一功成。其中多賴火器之力,抵擋胡馬之利,成祖重火器營。此統遠勝過火器營一般火統,陛下何不以此統重新編練火器營?“

正德一把將火統扔給朱厚煌,說道:“你先把你那三百人練出來就好了。”

正德最重武功,正是因爲如此,纔對軍中事物非常慎重。不會聽朱厚煌一面之詞,就擅自更改軍械。正德嘆息一聲:“縱然有神兵利器,也無用武之地啊?”

一提起打仗,朱彬立即豎起了耳朵,忍不住上前說道:“陛下,聽說小王子,又有一點不安分,臣以爲莫如御駕親征,親征小王子。”

正德聽了不由心動,卻緩緩而堅定了搖搖頭,說道:“現在不是時候。”他也沒有解釋爲什麼不是時候。只是御駕親征這一件事情,卻在正德的心中留下了一顆深深的種子。

“皇兄,我到有一個主意。最近佛郎機使臣從南洋而來,皇兄知道嗎?”

正德說道:“怎麼這些佛郎機使臣找你了?你不要亂伸手。佛郎機國滅了滿刺加國,這滿刺加不管怎麼說,也是我大明的屬國,一句交代都沒有,就滅了,置我大明於何地。楊先生要晾一下他們,好讓他們知道我大明威嚴所在。你如果亂伸手,被楊先生知道了,朕也護不住你啊?”

“軍國大事,臣怎麼會胡亂插手?”沒有想到正德將他當成他身邊朱彬,許泰,谷大用一類的人物了。看來正德對他近臣的所做所爲,不是一無所知啊。朱厚煌繼續說道:“只是佛郎機國,與南洋諸國,大爲不同,故而臣大異之。陛下可知,佛郎機國遠在極西大秦之西。如今兵鋒以至南洋?”

正德大奇道:“大秦之西,這麼遠?”大秦就是指羅馬。

朱厚煌說道:“此國本土,不過是大明一省之地,但是近百年來,開啓大航海,佔領大量海外領地,雖然說還是小國寡民,底蘊遠不如我大明,但是版圖已經不下於我大明瞭。”

“什麼怎麼可能啊?”正德笑道。“我大明幅員遼闊,乃是歷代先民一寸寸開括出來,區區一個小國,怎麼能在短短百年之內,就有不下於我大明的版圖。”

朱厚煌心中暗道:“葡萄牙啊,葡萄牙。我給你來一個地圖開疆。莫怪莫怪。”朱厚煌說道:“臣弟暗中從佛郎機人之處,得地圖一副,請陛下一觀。”

正德的神色正經起來,也沒有心思打獵了,隨手將手中的弓箭扔給身後的一名侍衛,說道:“在哪裡。”

朱厚煌立即一招手,從隨從那裡拿出一個長長的紙筒。雙手拿過來,就要遞給正德。

正德卻沒有接,說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正德一拉繮繩,隨便在附近找一個僻靜地方,將佈置好的獵場丟在一邊了。

這一顆大樹之下,正德下馬,讓朱彬與許泰接過朱厚煌的地圖,兩人各持地圖的一端,緩緩的拉開。

朱厚煌深吸一口氣,這是他重生在這個時代所帶來最大的寶藏。世界地圖。

朱厚煌雖然不是學習地理出身的,也不懂畫圖。還是到了這個時代後一點一點學起來了,這一副地圖,是朱厚煌不知道修改過多少次了。從來藏在直接書房最隱秘的地方,此刻以葡萄牙人的身份獻給正德。是他決定推動歷史齒輪最大的動作。

這一副世界地圖,並不精確。但是大概輪廓應該是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說是現在整個世界上最精確的地圖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九百章 影響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
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九百章 影響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