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

毛銳也算是勳貴的一員,對於正德大規模提升勳貴的權力,內心深處還是讚賞的,毛家才兩代人,尚武之風尚存,而且毛家從毛銳的父親毛忠開始,就注重子弟的培養,常常將家中自己帶上出征,讓下一輩感受一下戰爭的氣氛。

也因爲這個原因,毛忠戰死的時候,他嫡子嫡孫都在身邊毛家一下子死了好多人,要不是這一件事情,伏羌伯這個爵位,未必能輪到毛銳來坐。

不過,即便是這樣毛銳也沒有放棄,將自己的兩個兒子,毛江,毛漢帶在身邊,不過,毛銳看自己兒子,實在不成器。

心中難免覺得,毛家從他這一代之後,也變得那種自己看不起的勳貴嗎?

勳貴之中的老人,比如英國公人,看不起伏羌伯毛家,覺得他們是土包子,還是從西邊來的土包子。

而毛家也看不起,英國公這些勳貴,覺得他們不過是一些敗家子而已,作爲大明勳貴居然不會行軍打仗,那怎麼可以啊?

而作爲新進勳貴,其實毛銳對正德皇帝的感覺不錯,雖然他與江彬等人有過節,但是正德皇帝提高勳貴地位的政策,還是很滿意。

夜深人靜的時候,毛銳未必沒有想過讓勳貴回到太祖成祖年間的地位與威風。

不過,也只是想想而已。

雖然毛銳同情正德,也有幾分同情雍王,被當今逼得不得不反的程度,但讓他投降雍王是萬萬不能的。

正如他所說的君是君,臣是臣,君臣名分已定,就不能有所更改,否則將來大明每傳一次位,就弄一次兵亂吧。

所以毛銳絕對不允許這樣做。

作爲與國同休的勳貴,或許有一些勳貴已經墮落成敗家子,根本不想什麼家國天下,只是想他自己怎麼享樂,但是作爲一個還能帶兵打仗的勳貴,他的思考方式更多的是考慮,大明天下,而不是那一位皇帝。

既然嘉靖已經坐穩了皇位,即便是雍王再委屈,也不是他起兵的理由。

不管是多同情,真正動起手來,毛銳也不會有一絲留手。

毛江並不懂他父親的心思,見毛銳如此說,他眼睛之中竟然有一絲失望。

知子莫若父。毛銳怎麼不懂毛江的心思,毛江根本不去管什麼天下大局,只是覺得如果毛銳此刻投降雍王,能將雍王推上皇帝寶座,毛江也能成爲第一勳貴,這筆買賣才值了。

毛銳心中暗歎一聲,本想在臨戰之前,給毛江開開小竈,教給他一些行軍打仗的本事,如今看來,即便是教了,他也沒有心思學。

一揮手說道:“你下去休息吧。明日大軍向東,說不定就是一場惡戰。”

毛江還想說什麼,被毛銳一下子堵住了,說道:“是。”

毛銳看着天外漸漸的黑下去的光線,忽然變得憂慮起來。越瞭解雍王的事蹟,毛銳就越是沒有把握。

只是這一戰之中,毛銳沒有任何臨陣發揮的權力,楊一清都已經給他安排好了,就是渡江決戰。

毛銳手中只有戰術上的權力,在戰略上已經被安排死了。。

他能做的就是東行,拔寨而已。

就在毛銳憂慮的時候。北岸碼頭上一片忙碌。

五百龍驤衛終於到了北岸。

黃士龍也登上北岸看看黎子云所部的情況如何。

現在戰線已經逼近了鐘鼓樓,甚至說在於鎮子中央的鐘鼓樓已經成爲前線最堅固的堡壘,上面安置了數十門佛郎機炮,火力就好像是刺蝟一下,讓浙軍根本不敢進攻,繞過此地,從兩邊進攻。

而正北邊卻是一片廢墟,上面好冒着青煙。剛剛火焰還沒有完全熄滅。

當雍軍撤回來之後,黎子云也不管什麼名聲不名聲,從這邊也點起一把火,這把火向北推進。將這一片房屋燒成一片白地。

“你們還堅持下去嗎?”黃士龍還到鐘鼓樓上看着周圍一片發黑的土地,雖然此刻已經看不清楚,但是依稀能夠聞到一股燒焦的苦味撲鼻而來。

黎子云說道:“只要殿下要我堅持,我還可以堅持,今天只不過是沒有想到張經會這麼樣做?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黃士龍-根本不信。

因爲被別人打一個措手不及,本身就是對他自己能力的否定,兩軍交戰,各逞奇謀,能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那是本事。

黃士龍覺得黎子云在硬撐,不過,黃士龍本來就是不是雍軍體系之中,也沒有心思追究這裡,說道:“浙軍主力已經度過姚江了。在這裡堅守已經沒有意義了,明天早上,有船隊來接你們,到時候就可以撤退了。你記清楚。”

黎子云說道:“下官記清楚了,明日一早。”

“既然沒事,我就要回去了。”黃士龍說道,這一夜,黃士龍也不要想休息了,整個雍軍水師所有都必須賣力修補船隻,他也要趕快回去,將他帶過來的水手安排下去幫忙。

“大人,下官有一事請您幫忙。”黎子云立即說道。

“什麼事情?”黃士龍說道。

“大人能不能將我軍的傷員一併稍回去啊?”黎子云說道。

шωш⊕ttκá n⊕¢O

一把大火給黎子云創造不少傷員,而且是燒傷,燒傷很難治癒,最少在前線,在黎子云這邊根本沒有醫生能夠醫治。畢竟前線的醫官只會刀傷。

這也是雍軍大擴軍的後遺症。

雍軍的醫官體系,也是朱厚煌從薛神醫的徒子徒孫之中拉扯出來的,不過,薛神醫的弟子總共纔多少人了,即便有一些速成的醫官,當初也不過是堪堪夠用,但是一擴軍,一般營中,連速成的醫官都沒有了,都是速成醫官的弟子。只會幾個模式,最熟悉的就是刀箭傷,再有就是挖鉛子,其餘的一概不會,燒傷超出了他們的治療範圍了。

爲了應對這樣的局面,朱厚煌不得不在自己大營之中設立醫營,將大部分軍營放在這裡,讓各處將傷員送過來,另外在俞大猷軍中,也有一個這樣的醫營。

黃士龍對這樣的事情,自然答應下來。

就在黃士龍與黎子云商議明日的事情的時候。

張經連夜回了寧波城之中,商討明日做戰。

“什麼,也不做?”張經說道:“大人,這就是你的辦法嗎?”

楊一清說道:“張大人冷靜。”

張經才壓制住自己內心之中的怒火說道:“大人,舉國希望就放在我們身上,如今臨近大戰,您居然讓我們什麼也不做?”

楊一清輕輕給自己倒了一杯茶說道:“現在能做什麼?我已經做了我所有能夠做的事情,現在只能買定離手了。成與不成就看伏羌伯的了。”

楊一清很冷靜,冷靜的有一點讓人發冷。

水師已經廢了,即便是楊一清能找到足夠的船,也沒有那些敢於冒着炮火與雍軍水師作戰的水手了。

後者比前者更重要。

姚江被朱厚煌控制,片舟也過不去,雖然相隔一江,不亞於萬里之遙,楊一清連穿個信給南邊都做不到,更不要說做更多了。

而且臨陣作戰的本事,楊一清自忖未必超過伏羌伯毛銳。他能做什麼啊?

張經也冷靜說道:“既然如此,我就先拔了北岸雍軍的釘子。”說完就想走。

楊一清說道:“以我估計,這個釘子不用拔自己就要撤走。”

“雍軍人少,我這裡每殺一個人,伏羌伯那邊就少一點壓力。”張經說道。“告辭。”

楊一清目送張經離開,端起茶水,卻感覺一陣冰冷,原來他倒進去的是冷水。

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
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