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

怎麼回家?亞齊蘇丹這樣說。眼前的道路已經被堵死了,想要回到亞齊去,就必須走其他的道路,或者是水陸,或者穿過山林,畢竟區區一做城池,並不能完全的將道路堵死。但是同樣的問題,道路的承載能力是有限,不走這一條天然的大路,再加上叢林之中的危險,能夠活着回到亞齊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了。

但是亞齊人沒有其他道路了,即便是這條路,也擔心雍軍忽然出現,打一個措手不及,提着一百二十個心,在叢林之中,開出一條蜿蜒向西的道路。

“大人。我們不去管嗎?”

這麼大的動靜根本瞞不過人,立即有人向吳明稟報,請求指示。

吳明沉吟一會兒,想起朱厚煌對他的指示。

他在這裡登陸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在棉蘭以東多有沼澤溼地,只有一道狹長的沿海通道,適合人類居住。

而棉蘭以西,包括棉蘭這一帶的地勢,就比東邊高一點,沼澤溼地就比較少了,亞齊能佔據這一帶,成爲蘇門答臘島上大國,一方霸主,不能說,與這地理因素沒有干係。

所以,如果東雍想在西邊放下一枚棋子。用來限制佛郎機人的話。往東了不行,因爲大面積的溼地,根本不容易開墾出土地,不能支撐軍隊。再往西了,也不行,因爲那裡已經是亞齊人勢力範圍了。回回教在哪裡根深蒂固。即便是棉蘭這裡的回回教,都足夠吳明頭疼的。不要說更遠更多的了。

東雍的規劃之中,佔據棉蘭,作爲雍軍水陸兩軍西出的據點。沒有再往西,至少現在沒有再往西前進的心思了。

當然了,既然東雍沒有佔據亞齊的領地的意思,再加上與佛郎機人簽訂的協議,佛郎機人會在亞齊人的土地上建立起一個港口。吳明自然不介意給佛郎機人找找麻煩。畢竟亞齊人已經聞風喪膽,成爲喪家之犬了。

吳明說道:“不用管他們了,先處理好這裡的事情,棉蘭這個名字不好聽,西金州吧。”

在漢人文獻之中,蘇門答臘島被成爲金洲,這裡在蘇門答臘島西邊,稱作西金洲,那是自然而然的。不過,爲一個地方取一個名字,這還是次要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消磨本地的文化,容納入中華文化之中。吳明說道:“這個回回廟我看不習慣,將他給我拆了,就在原地建立官府。而且西金州的防禦措施,實在太爛了,重新修建城牆。本地土人都給我服役。剩下的人就先在城外屯田。”

吳明要在這裡停留一段時間。

不僅僅要在這裡建設一座要塞出來,也要將當地的回回教徒想辦法驅逐出去,並且在本地打下基礎,能讓西金州保持大量的駐軍。

在吳明的一聲令下,所有人都投入勞作之中。

對於那些士卒來說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怎麼說屯田這事情,雍軍做多了。在陸完時代現在雍軍的很多軍官都是地方的縣兵,在陸完的指揮之下,硬生生將東雍開拓出良田無數。而雍軍士卒全部是出自良家子。在家裡也種地,屯田根本不需要怎麼教導。

不過,苦的卻是那些回回教徒。

拆除回回廟,然後建立起官府衙門,然後重新修建起城牆,不知道是不是吳明有意爲難,反正讓這些回回教徒,叫苦不跌。大批大批的逃亡。

吳明抓的並不是多緊的,不過凡是逃亡的,就不允許再回來了。不過一個月過去,回回教徒少了不知道多少,再加上西方亞齊戰亂的消息傳來,大批難民東來,不過大多數是乘船的,在東雍水師的攔截之下,很多難民都拉在西金州了。

不過,在吳明的限制之下,一些回回教徒被攔在西金州之西,而一些漢人,還有印度教徒,佛教徒等等都放了進來。

南洋各地的信仰其實是很混亂的,回回教的崛起也不過是這幾百年間的事情,之前流行的都是印度教與佛教,而印度教與佛教本身又在一個體系之中。並不是朱厚煌之前所想的回回教所過之地,什麼宗教都沒有了,如同西域一樣。

在各種宗教混雜的情況之下,吳明不用朱厚煌的指示。就無師自通的學會了扶持佛教對抗回回教。

吳明決定在這裡修建一座大寺廟。並從國內延請高僧。

吳明在西金州加緊建設的時候。亞齊蘇丹也走過了千山萬水來到了,數萬士卒很多都逃散了,剩下的都是家眷在班達亞齊。所以他們一致決定跟着亞齊蘇丹一起回去。

班達亞齊就是亞齊的發源地,也是亞齊的首都。

亞齊蘇丹統治基礎就在這裡。

班達亞齊是回回教在東南亞的第一站,被稱爲通往麥加的門戶,回回教就是通過這裡傳入東南亞的。是東南亞回回教中心城池。

但是此刻,這一起都不見了。

亞齊蘇丹在城外的小山向班達亞齊看去。

原本亞齊國最大的城池,亞齊蘇丹的驕傲,通通籠罩進烈火之中,所有神聖的非神聖的都被烈火煅燒。

亞齊蘇丹撲通一聲跪到在地面上,說道:“真主,這你懲罰我的嗎?懲罰我的不虔誠,與異教徒爲伍嗎?”

眼前這一起,自然是佛郎機人做的好事了。

佛郎機人要在亞齊人的地盤上選一處港口作爲他們在東南亞的據點,自然是選擇越大的港口越好了,班達亞齊就這樣進入了託梅等人視線之中,所有人拍板決定,就這裡了。

但是佛郎機低估了回回教的抵抗意志。

的確班達亞齊很空虛,大部分軍力都出徵在外,但是並不是說,班達亞齊就一點戰鬥力都沒有啊,在大毛拉的號召之下,所有回回教徒捨生忘死的保護自己的家園。即便佛郎機人有着火炮,火槍的優勢,但是已經無法完全佔領班達亞齊。

他們一次次攻進班達亞齊,但是在一次次巷戰肉搏戰之中,並不站什麼便宜。

佛郎機人知道了,不先摧毀他們的抵抗意志,是不可能征服班達亞齊的。

所以就用了這個辦法,既然無法征服,那就摧毀吧,反正只有港口的地勢在,很容易在原地建立起一座港口城市。一把熊熊大火,將整個城市都捲了進去。

這熱帶很多房子都是用木頭做成的,遇見明火之後,稀里嘩啦的一發不可收拾,連滅火都不大可能了。

亞齊蘇丹回來之後,看見的就是這樣的場景,他的妻兒,他的部下,他的族人都在這一把大火之中了。

亞齊蘇丹忽然站起身來對着身後的士卒說道:“我是亞齊的罪人,我沒有資格再擔任亞齊蘇丹的位置了,現在我宣佈,誰能夠驅除異教徒收復班達亞齊,誰就是新的亞齊蘇丹。”

亞齊蘇丹很明智。

他知道他的威望已經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中消磨殆盡了,如果僅僅是沒有威望,只要有實力,他還能坐穩亞齊蘇丹的寶座的,但是最支撐的他部落都是在班達亞齊附近,都被佛郎機人重點打擊。根本沒有留下多少力量。

沒有威望,沒有實力,這蘇丹的位置,很可能就不會是自己的了。

再者他也沒有活下去的想法了。與其等自己死後,牽連部落,還不如現在就處理的乾乾淨淨的。

只見他說完之後,二話不說,從山上衝了下去,所有人攔截不住,眼睜睜的看着他投入熊熊大火之中,轉眼消失不見。

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十七章禮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
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十七章禮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