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

夏言告別了戚氏縣北上,過了雍江是一路官道,路上所見,與戚氏大差不差,所見之縣兵,少則數百,多則千人。甚至在鎮蠻縣見到了一隊雍兵。

所謂鎮蠻縣,就是今雲林附近 ,這裡多有蠻人,所以被稱作鎮蠻縣,這種臨近山區的縣,縣兵的實力都不錯,最少有千餘縣兵。

夏言一路走來,最少見了十個縣城,他暗暗一算,即便東雍只要將縣兵化爲正兵,就能聚集一萬餘士卒,而是久經訓練。

夏言細細推敲,原本東雍就有數萬之衆,這樣一來最少能擴張到十萬之衆。

這讓夏言膽寒,縣兵就如此了,正兵又會怎麼樣啊?這是正正經經的十萬精兵啊。大明有沒有這十萬精兵。

有,但是都在九邊,沒有在江南。

夏言越看東雍的實力,他心中就越不安。特別是他繞道海邊到到北港的時候,這種不安到了極點。

夏言說道:“哪裡是什麼地方?”

“哪裡是鐵場,咱們東雍所有的鐵器都是從哪裡產出的。”

夏言極目看去,發現一道道濃煙好像失火一樣,走的比較近了,才發現,是一個個大煙囪。每一個都冒着煙。而且在這裡也有一股難聞的味道,夏言也說不清楚是什麼味道。

他想再近一點,但是被擋住了。

這裡是東雍重點,不能靠近。

夏言只好在外面看着,卻發現一輛輛馬車從不同的地方,運輸東西到這裡,夏言看來看從車上掉下來的東西,似乎是礦石。

他逆着車流,很快就來到了山中。

山路上有哨卡,夏言徒步上山。

шωш•Tтka n•¢ ○

這一代山勢畢竟平緩,只要想走,可以從無路之中,走出一條路來,夏言費了好大力氣走出一條路,登高一看,遠遠的居然能看見大海,但是夏言想看的並不是大海,而是礦山。

“轟。”的一聲巨響,夏言被嚇了一條,卻見一整座山都被整個炸起,瞬間傾塌下來,狼煙四起,不見天日。

好一陣子,煙塵下去,才發現無數人好像是小螞蟻一樣,推着車子上去分揀礦石。

從痕跡上來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因爲他們已經硬生生的從羣山之中,炸出一片平地來。

夏言心中更是不安,兵有,糧有,現在連武器也有了。而且看他們炸山的手段,對火器絕對不會陌生。

再想想他見過江南衛所兵,他真不知道,大明有什麼底氣去打這一仗,即便是能贏,恐怕也是損失慘重。

夏言不死心,他又偷偷的檢查了好幾座礦山。夏言並不知道其他礦山未必是鐵礦,但是夏言都計算在鐵礦裡面了。

只是夏言並不知道,在他活動的時候。

吳庸臣終於確定了夏言的身份。

本來吳庸臣沒有懷疑夏言,但是夏言一直圍着礦山轉,引起了吳庸臣的懷疑,而且夏言也沒有改名字。吳庸臣立即從京官的檔案之中,查出夏言的資料。以及夏言的素描。

吳庸臣暗道:“兵部給事中,夏言。他來東雍做什麼?”

隨即吳庸臣將夏言一路上所有接觸的人,說的話都彙集在一起慢慢的觀看。

不是夏言不小心,而是夏言並不瞭解東雍的制度。

在東雍嚴密的編戶齊民政策之下,在大員,北港多出一兩陌生人不好查,但是在內地縣之中,多出一個人,都非常好查。

而且中國人重名的很多,誰會相信遠在千里之外的人一個來到東雍,即便是查,這裡還沒有查出來,那邊就已經離開了。

這個時代情報工作最大的難處,並不是敵人的反情報人員,而是信心通訊手段。

沒有快捷的情報傳遞手段,即便是得到了情報,也是過時的,無用的。

夏言也是沒有想到,朱厚煌在很早以前,就讓吳鳳儀積累所有人檔案,特別是大明的官員的,給事中,位卑而權重,在特別關注之列,還有素描這樣大殺器,有心無心之間,就落入吳庸臣手中。

吳庸臣不敢輕舉妄動,正心怎麼利用夏言的時候,忽然下面來報,夏言從北港出港了。

吳庸臣大吃一驚。但也追之不及了。嘆息一聲,將夏言的這一段經歷歸入檔案之中,並同時向南都彙報。

其實這些檔案只不過是備份而已,南都繡衣衛衙門之中,纔是真正的檔案。

夏言並沒有走,而是南下,要去南都。

夏言看過了東雍兩府,對東雍的實力感到了非常的忌憚。所以才一定要看看東雍心腹之地是一個什麼樣子的。

一路上在呂宋,古晉停留一兩日,在兩地遊逛兩日,本來提前的心慢慢的放下來了。

無他,呂宋還好,呂宋府在當初王九川經營之下,朱厚煌的重點傾斜之下,漢人數量還是勝過土人的。

但是到了古晉,卻是另一個樣子,雖然街面上做生意的大多數是漢人,連衙門也多是漢人,只是大街之上,卻是土人多於漢人。

這樣的情況,說明,東雍的其他地方比不上東雍兩府。

如果其他府縣,都如東雍兩府的話,夏言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不過,當夏言來到南都的時候,僅僅在南都城下,不得不說一聲,好生雄偉啊?

進入南都城之中,夏言立即放心了。

如果荒涼的城池,夏言也是生平僅見,他先是覺得雍王似乎是得了失心瘋,如此勞民傷財,但隨即又想:“雍王並不是這樣淺薄的。”

他細細評鑑,揣摩出一點門道。雍王將南都當做根基之地,以後都以經營南都爲要,那麼是不是雍王有迴避大明之意,畢竟東雍繁華遠勝南都,雍王好好的東雍不待,偏偏來到南都?

隨即夏言又想道:“既然雍王將雍國的精力都投到這裡了,似乎是沒有北上之心,不過,不能單單看這一點,我必須想辦法看看。”

夏言懷着這樣的心思,進入了南都城之中。

與此同時,黃錦也來到了南都城外。

夏言來不過帶了一兩個隨從,其中一個還是錦衣衛,而黃錦來卻是帶了一整支船隊,這船隊之上,夾帶了不知道多少貨物,幾乎好幾艘都滿滿的。

不說別的,單單是黃錦這一票,就能撈數萬兩銀子。

要知道海禁以來,這還是少府接到的最大規模的交易。

王鶴年引領着黃錦說道:“黃公公,請。”

黃錦雖然已經是宮中那一副太監打扮,但是神態卻大大不同了,黃錦在宮中,上身一直微微前傾,似乎隨時都準備下拜,但是黃錦在這裡卻是趾高氣昂,恨不得將眼睛長在天上。

他一看南都的城牆,心中一驚,臉色一點不露說道:“南都,南都,難不成雍王還想要北京嗎?”

王鶴年點頭哈腰說道:“公公哪裡的話,我家殿下,只不過是今生回不到北京,聊做排遣而已,哪裡有什麼其他意思啊?”

黃錦冷哼一聲,說道:“沒有就好,沒有就好,否則雍王有什麼不該有的心思,即便是在南洋,咱家也保不了他。”

“是,是。我家殿下多靠了公公成全,只要能解開殿下與當今的心結,我家殿下定然要您滿意而歸。不不不,是滿載而歸。”王鶴年說道。

黃錦微微一笑,拂塵一甩,說道:“懂事,就不用我多說了,只要你家殿下安安分分的,哪怕他叫南都,就是叫南京,也沒有人管的,但是要是不安分,那就不好說了。”

“好說,好說。”王鶴年說道:“等公公進了南都城之中,什麼都好說。”

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四百章 善後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三章 侍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
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四百章 善後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三章 侍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