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

人在劇烈活動之中,如果猛然停下來,一時間會感到很疲倦,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再次振作起來。

冷兵器時代所有戰鬥都基於人力的戰鬥,現在的戰鬥是沒有燃油,沒有彈藥,就無法作戰了,而冷兵器時代,是沒有力氣就無法做戰了,故而計毒莫過斷糧。而一切戰鬥力都基於人力,而對人力精妙的把握,也是將領經驗之一。

而眼前這個蒙古將領領兵經驗就欠缺一些。

像這樣的情況,他要麼在遠遠停下來,讓騎兵們下馬牽馬走過來,要麼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不要停,一股作氣衝過來。

他偏偏用最愚蠢的方法。

咚咚的鼓聲從高坡之上響起,王字戰旗緩緩的向下前壓低。

一時間不知道誰先高喊一聲“拔刀。”

傖啷的拔刀之聲,一聲壓着一聲,最終匯聚成一聲。成爲一陣疊加在一起金戈之聲。

“衝。”

三千騎兵從高坡之上,衝了過去,煙塵揚起,有一股萬馬奔騰的氣勢。

王字大旗始終在大軍中間,雖然不是在最前方,卻也是所有人都能看見的地方。

蒙古騎兵也不是傻瓜,在王勳整軍的時候,就已經集結起來了,在大明明騎衝下來的時候,蒙古騎兵也大聲吶喊的衝了過來。

與明軍整整齊齊全部用馬刀不同,蒙古人的兵器亂七八糟,什麼都用,什麼狼牙棒,就是粗木棍上面裝些尖銳的鐵齒,更多是各種各樣的刀,樣式全然不一,與明軍這邊的大多是鴛鴦戰襖不同,雖然大多數有些破舊,早就退卻了鮮紅之色。

而蒙古人所穿都是羊裘,破破爛爛的羊裘。與陳舊的紅色戰襖對撞而來。

蒙古衝過來的時候,一道道弓箭飛射而來,明軍全然不去理會。只有寥寥幾十騎倒黴倒地。更多的是毫髮無損的撞在一起。

騎兵最重要的是什麼,速度速度速度。

不過兩輪箭雨,明軍就與蒙古人撞在一起。在強大的速度加持之下,無數人撞在一起,一瞬間人仰馬翻,不知道多少人死在一起。

不知道

一時間之間廝殺之聲驚天動地。

千軍萬馬之間,王勳騎在馬上,被一羣騎士簇擁着連一柄兵刃都沒有帶,冷靜的好像一塊冰一樣。

“這些蒙古人不五千騎左右,不過是前鋒而已。而且從百里外跋涉而來,絕對當不住我養精蓄銳的兵馬。”

局面果然不出王勳所料,雙方接觸不過一刻鐘而已,蒙古人就潰退了。

戰士們一瞬間大聲呼喊,正準備追擊。

王勳立即吩咐左右。“收兵。”

低沉的牛角號之聲傳了出來。本來想追擊蒙古人的騎兵紛紛退回來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王勳心中暗道。蒙古人的基本戰法王勳豈能不理解,所有的曼古歹戰法,就是後退射箭之法。很多人都是追蒙古騎馬,被生生的拖散,然後蒙古人騎兵反身追殺,被殺得一乾二淨的。

“這個蒙古人將領倒也果決。見事情不妙,立即退卻。”王勳說道。

“大哥,怎麼不追啊?”王老虎大聲說道。

“追什麼追,這只是蒙古人的先鋒,他後面還有大隊人馬。你追過去送死啊。收拾一下,迴應州城。”

“是。”

王勳檢定傷亡,發現有三百餘人傷亡。立即調轉馬頭,在天擦黑的時候,王勳來到了應州城下。

古老的應州城上,一道道火把亮起,很多守城的工具都已經搬上了城牆。連城牆之下相隔百餘步,就有一個個火堆都準備好了。只等夜裡點亮了。

王勳來到應州城下,應州城上下一片歡騰。魏彬親自出迎。

“王大人歸來,可是大勝?”

“有勞公公過問,不過小搓蒙古前鋒,算不得大勝。”

“不知道蒙古人到了哪裡?”

“就在後面,只怕轉瞬即至。”魏彬臉色大變,他搶忍着驚慌之色,還沒有說什麼。就聽城頭上高呼道:“蒙古人。蒙古人來了。”

衆人一陣驚慌,有騷亂的極限,特別是正準備進城的騎兵,如果這個時候蒙古人銜尾追擊,恐怕就是一陣大亂。

王勳立即返回城外,站在城門外面大喝道:“王勳在此,無須慌亂。”

王勳親自帶着三百親兵在城門外維持秩序,衆騎兵見王勳在城門之外,頓時穩定下來。

其實真正上過戰場廝殺的人,有時候並不怕對蒙古人打,反而怕被拋棄了。如果這時候,城門一關,外面幾千士卒絕對的有死無生。有王勳在外面,頓時有了底氣,只有城內支援不絕,就是在城外再與蒙古人廝殺一陣,又有什麼怕的。

所謂兵爲將膽,將爲兵膽,即如此。

不過一會功夫,不足三千騎兵已經飛快入城,王勳最後入城,等王勳入城的時候,蒙古人騎兵已經在城門外百餘步距離活動了。

王勳登上城樓,遠遠的眺望,他發現出現在應州城下的騎兵,並不是與他交手的那一支,大約有萬餘騎,他們繞着應州城繞了一圈,就開始安營紮寨了。

蒙古人的軍營在王勳看來就好像是山寨一樣,不,還比不上山寨,因爲山寨還有一個山字,他這個只剩下寨了。他只需要一衝即破。

也許蒙古人也知道了這一點,所以他們的營寨離應州城都比較遠,這樣的距離,讓王勳偷營被發現的機率大大的增加。而且王勳也知道他手下的士卒是什麼貨色,這一段時間連續趕路,早已疲憊不堪了,而且騎兵已經廝殺過一陣了。連夜偷營。根本不是他們能夠承擔的任務。

王勳想到這裡,不由的嘆息一聲,也息了偷營的心思。

第二天一整天,王勳都在城頭之上,看着外面蒙古人營帳,一帳多過一帳,一隊隊蒙古人從西邊過來。

王勳的臉色也越來越好,王老虎不由問道:“大哥,這麼多蒙古人有好幾萬騎了,應州城雖然堅固,但是也不過是一座小城而已,我們恐怕守不住。你怎麼一點這不擔心啊。”

王勳說道:“陛下命我拖住蒙古人,如果蒙古人進攻應州城,我反而高興了,這應州城雖然小,但是守個幾十天,絕對沒有問題。”王勳一些話,並不沒有說出來,如果蒙古人繞城而走,那纔是棘手的事情。

“蘇魯錠。”王老虎驚呼道。

王勳立即擡頭看去,卻見一根筆直木杆上一個叉狀物,直指蒼天,這就是蒙古人的軍旗,也是戰場上大汗的標緻,蘇魯錠。

傳說當初成吉思汗兵敗,走投無路,來到一片樹林之中,成吉思汗跪下來,道:“長生天啊,救救你的兒子吧。”天上掉下一根長矛,就是蘇魯錠。從此成吉思汗手持蘇魯錠,戰無不勝,攻不不克,蘇魯錠就成了戰神的象徵。

“達延汗來了。”

是啊,如果不是小王子達延汗來了,蒙古人軍隊之中,還有誰敢用蘇魯錠啊。蒙古軍隊歡呼之聲,驚天動地,一時間王勳也爲之色變。

不得不說,人的命樹的影,達延汗積威數十年,絕非等閒之輩。自七歲登基以來,不論是攻打瓦刺,還是整頓東蒙古,南下入寇,都未逢一敗。達延汗不僅僅是蒙古人心目之中的神,也是漢民心中恐怖的吃人魔王。王勳雖然自信能在五六萬蒙古軍隊圍攻之下,守住應州城。

但是達延汗一出現。王勳反而不敢肯定了,心中也忐忑起來。

王勳自己還是這樣,更不要說他手下了,整個應州城之中。散發出一種緊張的氣氛。

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三十章 宣府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
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三十章 宣府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