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

這些人走了之後,朱厚煌安置好。新近投靠的魏大臨,與鄭路。

魏大臨已經不是與朱厚煌第一次打交道了,對雍國的內情比較瞭解。不用朱厚煌多做安撫。而鄭路卻不一樣。

朱厚煌將安撫鄭路之後,將他安排到身邊,成爲朱厚煌貼身親衛。

一來,向鄭路示之以誠。二來,有李良欽看着鄭路,朱厚煌也不擔心他做什麼不軌之事。

時候不早了,算算時間,整個冬天就要過去了。春節馬上要到了。吳太后也來信催促了。朱厚煌不能在琉球久留了。

朱厚煌即將離開琉球,回到大員去。不過跟着朱厚煌離開的,還有雍國水師主力。在他離開之前,朱厚煌要與許棟好生談談。

這一段時間,朱厚煌對水師下的功夫極大,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許棟。

許棟本來是雍國水師統領,統領雍國水師,但是在朱厚煌接二連三的動作之下,成爲琉球艦隊統領,從水師統領,變成琉球水師的統領。根本就是貶值。

許棟做事雖然有一些紕漏,但是還沒有到貶職的地步。

“許卿,當初孤在寧波遇到你的時候,只有浙江布政使調撥的十艘船,還有二十萬兩銀子,你可曾想到今日?”

許棟畢恭畢敬的說道:“這全賴殿下英明神武。”

朱厚煌微微一笑,說道:“許卿過譽了,我們你我君臣齊心合力,我雍國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朱厚煌想起過去的一年時間,只覺得百味雜涼,一股涌上心頭來,他明顯感覺到自己成熟了。

在去年剛剛過年之後,離開北京,到現在幾乎整整一年了。他覺得他兩輩子都沒有這一年之內成熟的多。

至少現在的他可以殺人不眨眼。玩弄權術而絲毫不感到內心有愧了。

朱厚煌說道:“這一次讓你當琉球艦隊統領,是委屈了許卿。”

許棟立即說道:“臣不敢言委屈,是臣辦事不利,讓殿下不得不紆尊降貴來琉球處理。正該受此處罰。”

朱厚煌能感覺到自己的成長,許棟也同樣能感覺到。

在寧波時候的朱厚煌,在許棟看來,只是有志向,有激情,有眼光的少年人,現在評價朱厚煌,許棟要給朱厚煌再多出一個詞,那就是有手腕。

之前的朱厚煌只是憑藉推誠心入腹中的手段,讓人信服。但是現在的朱厚煌,也會玩弄權術了。

許棟豈能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會從水師統領上下來。很明顯,就是因爲自己的妹妹成爲了雍王后,自己的哥哥成了少府丞。許家在雍國成爲除卻雍王之外的,第一權貴。故而朱厚煌想要壓制許家。

而且許棟在從大員調往琉球,開闢日本航線之時,就想到了這一點。不過,一來許棟願意爲許家受些委屈,二來,雖然許棟在實權上有些消減,但是因爲雍國水師,在澎湖和議之後,急速膨脹。許棟雖然是領一個分艦隊,但是實際上與之前雍國艦隊相差無幾。而且不在朱厚煌眼皮底下,許棟在艦隊之中的權威,反而上升了不少。

朱厚煌不知道許棟心中是怎麼想的,他繼續說道:“孤本想將你調回來,但是琉球的事情實在是離不開人。故而,孤將水師統領之位,爲你空懸着,等你將琉球的事情辦完之後,再回來便是了。”

“臣謝殿下厚愛。”許棟說道:“不知道殿下對琉球這裡有什麼安排。”

“琉球沒有什麼好安排。”朱厚煌的說道:“不過,日本航線孤要你掌握在手中,不得到允許的船隻,絕對不能在日本航線上跑。而且日本細川家的底細,要查清楚,這一點,孤還讓舅舅派人來助你一臂之力。與細川的通商一定要談好。”

“臣明白。”許棟點頭說道。

“雍國用度都在海上,一旦海上財路斷絕,雍國立即有變,南洋有佛郎機人這樣的大敵,南洋航線,隨時都會有變動。所以這日本航線一定要掌握在孤手中,必須萬無一失。東海之上,只能有一個聲音,就是孤的聲音。”朱厚煌沉聲說道。

許棟心中一凜,硬着頭皮說道:“殿下,此事臣做不到。”

大海茫茫,即便是在後世,也未必能掌握海洋每一個角落,更不要說這個時代,就力量來說,許棟的琉球艦隊,比起一些大海盜,不過在火器上佔一些便宜而已。

讓許棟消滅那些大海盜,還有可能,但是將東海上所有雜音壓制下去,就有一點強人所難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許卿不必憂心,孤也不是不通下情的人,孤不會吹毛求疵,你只要能將大股海盜剿滅,並且掌握住日本航線,孤就心滿意足了。”朱厚煌說道。

“臣有下情稟告。”許棟說道。“殿下今日所見的海盜都是我大明海盜,但是在日本航線上,並不是只是有我大明的海盜,特別是越離日本近,倭寇也就越多,這些倭寇大多與日本大名有直接間接的關係。剿之不完,滅之不絕。除非殿下以大軍伐其國,否則擋不住他們在日本航線上分一杯羹的。”

朱厚煌有些頭大了。

海上的情況太複雜了。就是在江南福建一帶,也與大明士大夫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不是朱厚煌的身份特殊,不然事情,哪裡有那麼容易解決。

他可想而知,在日本哪裡的情況,並不是大明這裡好多少。面對這樣的問題,朱厚煌也說不出什麼解決方案。

他只能問道:“許卿有什麼辦法?”

許棟說道:“以臣之見,只有以夷制夷。與日本重臣合作,與其讓這小大名在其中分一杯羹,莫如讓日本重臣分一杯羹。”

“細川氏。”朱厚煌說道。

“臣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這細川氏在日本到底有多少實力。”許棟說道。

朱厚煌說道:“孤賜你方面之權,在琉球有便宜之權。日本一應事務都付託給卿了。”

許棟說道:“臣定當竭力。”

朱厚煌說道:“孤這個雍國是一個國家,但是制度未全,基業未定,等東雍成爲沃土之時,孤定然不吝名爵之賞。許卿勉之。”

也許朱厚煌對許棟有這樣那樣的打壓,但是許棟對朱厚煌,對雍國的忠心從來沒有變過,並不是許棟是那種忠心不二的忠臣。而是許棟權衡利弊之中,覺得效忠朱厚煌獲得的利益最大。

即便朱厚煌對他有所打壓,也是一時的。

他親眼看見臺灣怎麼從一個荒島變成這個樣子,他說朱厚煌,英明神武。倒是真有幾分真心,對雍國這個團體。許棟有更多的信心。更不要說他妹妹是雍王后,他天生是雍國貴族集團之中的一員。

朱厚煌所說的名爵之賞,讓他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許棟知道他定然是有封爵的,卻不知道朱厚煌是怎麼安排封爵體系,自己到底是公,還是侯?

朱厚煌離開琉球的時候,整個琉球有頭有臉的人全部來送了。更少不了琉球世子。

琉球世子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他唯恐朱厚煌順手將琉球國吞併了。在朱厚煌離開的時候,更是大獻殷勤。朱厚煌對這樣恭順的屬國,自然要給一個面子,特別交代許棟,要他多給琉球王室一些面子。

琉球世子知道朱厚煌剛剛開國,人手短缺,特地將王室旁支還有一些重臣子弟送上了船,與朱厚煌一起去東雍。

琉球世子卻沒有想到,他無疑之間的舉動,使得琉球國在今後越過朝鮮,成爲大明第一外蕃。

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四十七章禮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八百章 餘波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
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四十七章禮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八百章 餘波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