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

這些投石機與雍軍配重型投石機是一個樣式。

這種配重型投石機,也不是什麼高科技,之前沒有大規模運用,只是因爲不需要而,一旦需要了,莫登庸隨時可以拉出了數百架之多。

朱厚煌一揮手。無數大木盾列陣而出,這些木盾,甚至可以說是盾車了。一輛一輛盾車組成遮擋住一個個通道。

無數民夫通過通道,將一袋袋的土扔進護城河之中。

此刻護城河的水源已經截斷了,只剩下一個個淺淺的水坑而已。這些水坑並不深,大堆大堆的土,砸進護城河裡面。

莫登庸說道:“開始吧。”

一塊石頭從城中砸了出來,重重的砸在盾牆之上。木盾堅持不住,瞬間被砸翻了下來。

然後城頭之上,有無數弓弩對準了這裡,一時間弓箭飛射,釘死了不知道多少民夫。

隨即雍軍開始還擊。

先是投石,然後是火炮。雙方彼此互射。

天空之中弓矢亂飛,巨石飛竄。一塊石頭重重的砸在城頭上,一個木頭架子瞬間砸飛。一枚枚炮彈砸在城牆之上,也有一些砸在城頭之上,更多的越過城牆砸進升龍城之中。

如果說之前那一戰,不過是試探而已。

而現在這一戰,是精心準備過的對決。

此刻城頭之上,都架起了一層木棚。這一層木棚是有實木架起來的,上面還有很多泥土塗抹。尋常的石頭砸上去,不會有什麼問題。

當然了這也是因爲火炮的射程雖然近,但是也有數百步的有效射程。如果投石機放的太近的話,容易被火炮轟擊。所以雍軍的投石向後撤了一段距離。

爲了彌補射程上距離,雍軍的投石機都用輕彈,但是莫軍這邊沒有顧忌,可以用重彈。

總體上來說,莫登庸吃了上次的虧,將所有可以防護的地方,都防護好了,並且有大量的投石機佈置在城中。

有這些的防護之下,在東雍的猛砸之下。雖然看上去非常狼狽,但是實際上的傷亡並不大。

反而朱厚煌的傷亡比較大。

莫軍投石機投出石彈,繞過了城牆,重重的砸進雍軍人羣之中,這些幾百斤石彈砸雍軍人羣。

對東雍的傷亡很大。

朱厚煌皺起眉頭問道:“怎麼能讓炮彈繞過城牆,打到莫軍的投石機上。”

“這?”

俞大遒遙遙頭,說道:“臣愚昧。”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實話,大規模使用投石機,是在宋元之際,在大明用的更多是火炮。而不是投石機。

所以當初宋金太原之戰,就是用的以炮製炮的戰術。也就是升龍城現在這個辦法。朱厚煌現在卻面臨無法定位城內投石機的問題。

朱厚煌說道:“立即派人,將朱裕朱學士接過來。”

朱厚煌只能憑藉感覺,找莫軍的投石機所在地,但是他覺得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數學問題。這個數學問題難度也不是太難,不過初中問題。

他本想自己算算。

但問題是戰場上的誤差太大了,根本不會有習題那樣給你列好數據。

而且朱厚煌這邊的投石機還好。在朱厚煌的督促之下,公差還可以,但是莫氏急就章弄出來的投石機。就不一樣,公差很大,所以不同投石投出來的距離,也是偏差很長。

這麼紛亂的數據,在加上戰場上千軍萬馬的調動。讓朱厚煌心中也靜不下來。

所以朱厚煌鬆了一口氣,還是決定讓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將朱裕調過來。

不過在此之前,朱厚煌還要做一些事情。

“王師那邊怎麼樣了?”朱厚煌問道。

“殿下,王大人已經整頓好後方,狼兵已經向西退卻,經過狼兵的肆虐之後,各地的士紳歸心,王大人說他可以調集數萬民夫助殿下一臂之力。不過需要一段時間。”

朱厚煌說道:“好。”他轉過頭來,對俞大猷說道:“填壕之事,多用民夫。”

“是。”俞大猷說道。

很多情況都不用細說,在俞大猷心中也是有序列的,雍軍在第一序列,之後各部依次排開,而民夫一定排在最後序列。

所謂的炮灰是也。

這樣的攻城,將要持續好幾日。

無數民夫在石彈弓弩火器之下,努力填壕,短短數日,就有萬餘民夫死在城下,這還僅僅是東城一處,南城傷亡與東城相差不多。唯獨北城之下,不過是牽制進攻,所以傷亡小一點,但護城河必須要填平,實際的傷亡也不太少。

即便是朱厚煌多用民夫,少用士卒的要求,但是依舊需要很多士卒壓陣,否則這些民夫也會潰逃。

所以依然有不少士卒死在城下,彙總起來少說也有數千了。

“諸位。”朱厚煌說道:“攻城數日,護城河依舊被填平了。現在該確定我們主攻在什麼方向?”

之前的進攻,其實都是試探,爲了填平護城河,在護城河沒有填平之前,任何進攻都會被護城河阻擋住。

雙方的交戰,不過是掩護填壕,與反填壕之間的爭鬥而已。

現在的進攻纔算是接觸到實質。

“殿下,臣以爲應該以南門爲進攻重點。”吳明首先發言,說道:“因爲升龍城的佈局,升龍南城牆有一半直接是宮牆,攻破南城牆,直接可以攻入宮城之中。”

吳明駐軍在城南,他當然要爲自己麾下的人爭奪機會。東雍在朱厚煌的領導之下,應該可以說是比較公平。

只要有戰功,就一定會得到提拔。

但是戰功又是一個問題。

怎麼纔能有戰功啊,當然是征戰的機會決定,有徵戰的機會纔會有戰功。作爲一軍的首領,他即便自己不想,也必須爲自己的手下爭取機會。

“殿下。”俞大猷說道:“攻城需要大量的物資,別的不說,單單是火藥,石頭,還有木料。這都需要大量的物資運輸,如果將總攻放在南門,就有有更多的額外消耗,而且南營也要面對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狼軍的威脅。如果狼軍來爲升龍城解圍。首先要攻擊的應該是南營,所以南營還是按兵不動比較好。”

狼兵要爲升龍解圍,只能從西邊過來,自然顧不上東營,而且北營背靠紅河,有水師撐腰,先天立於不敗之地。所以狼兵不可能選擇北營。

朱厚煌想了想說道:“好了,主攻東門。”

吳明眼中閃過一絲不甘心,他卻不能反對朱厚煌的決定。

朱厚煌說道:“不過,吳將軍。”

“臣在。”吳明說道。

朱厚煌說道:“吳將軍要仔細看護升龍西門,孤要你做到,西門的一舉一動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如果有援軍援助升龍,孤許你當機立斷之權,無須向孤稟告,即可執行。”

吳明大喜說道:“臣遵命。”

不是朱厚煌喜歡搞平衡,而是有時候不得不爲,朱厚煌選擇東門作爲主攻方向,固然有俞大猷所說的原因。但是也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俞大猷與吳明之間的選擇。

這一次攻城,所調動的民夫戰兵。有不下於十萬,調動這麼多人,這樣的組織能力,朱厚煌自己都沒有底,吳明還不如朱厚煌的。

所以朱厚煌選擇俞大猷。

有俞大猷幫助之下,朱厚煌可以輕鬆一點。但是他必須給吳明一點交代,不僅僅是給吳明的交代,而是給吳明麾下的機會。

有一件事情,朱厚煌不得不承認,隨着東雍的實力越來越大,東雍早就不是當年團結一致的東雍,各種派系橫生,朱厚煌行動之餘,也必須關注各種適應內部掣肘。

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
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