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

即便是在人羣之中,也不過如此而已。不過比起手-榴彈帶來的直接殺傷,俞大猷更注重他帶來的間接殺傷,只見手-榴彈的轟鳴之聲,在莫軍之中爆炸開來,整個莫軍一震,士氣立即開始浮動起來,再加上另一輪手-榴彈的砸了出來,本來士氣浮動的莫軍,立即承受不住了。

俞大猷一聲吶喊,猛地向前一撲。長槍猛地一甩,數個莫軍猛地飛了出來,打開出一個空檔。本來被手榴-彈震暈頭轉向的時候,俞大猷奮起力量衝了過去。一舉擊潰了莫軍的陣型。

俞大猷好像是一根針一樣,一下子刺穿看上去好像是本來已經軍心浮動的莫軍。

莫登庸臉色鐵青無比,眼睜睜看着有幾名士卒承受不住壓力向後面逃走。他立即知道,已經無可挽回了。

莫登庸立即指揮身邊的親衛,說道:“列陣列陣。”在莫登庸在指揮之下。莫登庸身邊的數百人立即以莫登庸中心列陣,一道淺淺陣線擋住了潰兵。莫登庸最顯眼的地方,大聲指揮道:“所有人在陣後列陣,所有人在陣後列陣。”

這些士卒都是莫登庸的老班底,莫登庸在他們心中非常有威望,雖然他們已經驚慌失措,但是依舊本能的聽從莫登庸的命令。匆匆忙忙的在陣後列陣。

如此莫登庸指揮的單薄的陣型立即變得充盈起來。

俞大猷銜尾追殺,看到這個局面,想衝過去將敵軍的陣營給打崩,但是俞大猷重重的出了一口氣,感覺肌肉上有微微的痠痛之感。他心中一凜。立即知道,不能再繼續了。

打仗打的就是體力,這個時代的體力就好像是後世的石油,不管是多厲害的坦克,沒有了油料,什麼用也沒有。而這個時代體力耗盡,不管多少精銳的軍隊,也沒有一點用處。對麾下士卒體力的估計,是一個將軍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質。

俞大猷知道以他的體力都覺得有一點疲憊,那麼他麾下士卒的體力,也下降到警戒線了。

如果莫軍只有眼前的這一支。俞大猷拼盡全力,也要將他們打崩,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所以俞大猷要保持一點體力。

體力消耗有這樣的規律,如果是消耗的比較少,稍稍休息一會兒,就會恢復過來,如果體力消耗過大,越休息,就越累。不經過充分的休息,是無法恢復過來的,所以敵人這麼多,俞大猷絕對不能讓自己部下這樣的陷入一時間無法恢復過來的警惕。

所以,俞大猷必須見好就收了。

俞大猷看見一個老者在陣前收攏潰軍,並讓這些潰軍迅速重整陣列,讓俞大猷大爲歎服。

所謂覆水難收,所謂兵敗如山倒。顯示一個將軍能力的時候,最好時機就是看他逆境之中的所作所爲。俞大猷自忖如果自己處於這個境地,不知道能不能收攏潰兵。不過,俞大猷絕對不會讓自己處於這樣的境地。

不過,敵之英雄,就是我之仇寇。

俞大猷眼睛一縮,鎖定了這個老者,手中長槍掄出去,一根長槍好像是牀弩噴射出去的一樣。瞬間迸射向這個老者。

這個老者就是莫登庸。

危機時機莫登庸年輕時候千錘百煉的對危險的直覺再次救了他。

莫登庸只覺渾身汗毛豎起,似乎身邊的所有聲音都寂靜了。他下意思的抽刀一擊,“叮噹”一聲巨響,莫登庸只覺得雙手發麻。長刀這折斷了,半截刀栽倒在地面之上。莫登庸的目光順着長槍射來的方向看過去,正好看見一個年輕小將,一身鎧甲大半被鮮血染紅了,一對眼睛卻沒有一點淋漓的殺氣,反而平靜的好像是水潭一樣。

此刻莫登庸冷汗才冒出來。

不過,俞大猷的攻勢也就到此爲止了。俞大猷下令收兵。

刀鋒營的士卒,在俞大猷命令,雍軍立即收手了。刀鋒營重新在俞大猷面前集合,這一次戰鬥,刀鋒營的死亡的不足百人,傷亡要多一點,但是重傷的並不多,還能繼續戰鬥。還有一些跑得慢的莫軍。刀鋒營抓住了。莫登庸調整刀鋒營的位置,將受傷的士卒安排在後陣,重傷失去戰鬥力的,與軍醫在後面,並將所有俘虜都抓起來,也讓他們看管。

俘虜的數量並不多,畢竟,刀鋒營沒有刻意抓俘虜。

俞大猷安排好之後。隨口將俘虜叫過來,問道:“剛剛收攏敗兵的將軍是誰?”

“是我們大王。”

“大王?”俞大猷一時間反應不過了,瞬間抓住關鍵,說道:“是莫登庸。”

俘虜被俞大猷的反應嚇住了。結結巴巴的說道:“是。”

俞大猷一瞬間感到了後悔。他要是知道,這個人就是莫登庸的,他早就衝過去,斬殺莫登庸了。莫登庸一死。那麼他在這裡全軍覆沒,也是值得的。沒有莫登庸的莫軍,和有莫登庸的莫軍,根本就是兩個樣子。再加上莫登庸的繼承人莫登瀛,已經死了,這一段時間莫登庸的繼承人,根本是空懸的,只要莫登庸一死,莫氏恐怕要分崩離析了。

千載難逢的機會,就被硬生生的的錯過了,俞大猷心中豈能不懊悔啊,俞大猷立即轉眼看過去。卻發現莫登庸已經隱藏在戰陣之中,雖然俞大猷看來在,這個陣勢不堪一擊。但是俞大猷有信心破陣,但是沒有信心抓住莫登庸。

此刻莫登庸也在準備。

“命令,前隊立即離開,從後隊轉過來。”

莫登庸知道此刻在看不見的地方,雍軍一定在狂奔過來。所以莫登庸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即便是最壞的階段,莫登庸也要保證有莫軍一部分能撤出去。因爲全軍覆沒的話,莫氏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損失。

不過,這是最壞的想法,在莫登庸想來,這麼遠的距離,雍軍追不過來的可能性更大一點。他還是幾成把握全身而退。莫登庸不要求別的,只要求能逼退雍軍,讓他們不能干擾自己撤軍。就可以了。

兩軍靜靜的對峙,重新折返回的莫軍,重現列陣,而俞大猷的刀鋒營也不顧地面上的泥濘,全部席地而坐,開始慢慢的吃乾糧,喝水,靜靜的休息,等待着這一戰。

莫登庸首先發難,莫登庸將後面的援軍列在陣前,立即發動了進攻。

俞大猷說道:“起身。”

刷的一聲,所有人都站起來了。這一段時間,已經讓刀鋒營的體力恢復的七七八八了。可以一戰了。

雖然莫軍開始進攻,但是真正拉開戰鬥的卻是俞大猷。

俞大猷依舊是身先士卒的衝了過去,這樣規模不大的戰鬥之中,將領的表現,相當之重要。

雙方一交鋒就陷入的了焦灼之中。

莫軍人數依舊超過一萬人了,不過莫登庸身邊都是上一戰的敗軍,士氣並不是很高。而且即便剛剛調過了援軍,也是徒步走了好久,被瘟疫折磨士氣也不高。可以用一句話都可以概括。那就是莫軍並不在狀態。

不過戰爭是最公平的遊戲。不會去管什麼在狀態,該面對的總要面對的。

莫軍的種種不在狀態,讓莫軍以人數優勢,卻與有俞大猷的半個刀鋒營,打得難分難解。一時間居然不分上下。即便俞大猷有沉得住氣,此刻也有一點焦急了,現在莫軍可以敗,俞大猷卻萬萬的敗不得。因爲一敗,今日種種的努力就全部付之東流,他自己還有可能搭進去了。讓他怎麼不着急啊?

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三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