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

朱厚煌忽然想起正德上一次不成功的出塞經歷,不由問道:“張欽怎麼辦?”

正德臉忽然黑了,有點咬牙切齒的說道:“放心,張欽此刻已經在江南享福了。”

皇帝畢竟是皇帝,想無罪貶斥某個人有點困難,但是升某個人的官卻是輕而易舉的問題。自從上次回來,正德一心想怎麼弄掉這一塊絆腳石。早早讓張欽升官,讓他去江南的溫柔鄉中享受去了。

不過這一次出關,與上一次並不一樣,上一次出關,就算是正德本人,都知道是一場武裝遊行,不過是走一趟而已,但是這一次卻要與小王子,硬碰硬的打上一場,正德可不會疏忽,也敢疏忽,這一次出動,不僅僅是幾千步騎了,而是整個京營東西兩廳,外四家軍,除卻留守的人馬之外,已經全員出動了。

所以這一次出動的動靜之大,在正德剛剛出京不過半天,內閣就知道了動靜了。

內閣當然不是傻子了,正德如此大的動靜,幾乎所有駐軍出動的大動靜,連京城百姓都也有所察覺,更不要說內閣了。

正德剛剛到了昌平。

整個內閣都來了。

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士楊廷和。還有大學士樑儲,大學士蔣冕,大學士毛紀。一個不少,整個內閣都來昌平開會了。

昌平本就是皇陵所在,這裡也有皇家行宮。正德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會來的這麼快。

也怨不得他們如此上心,實在是正德已經有前科了,對上一次出關未成,正德耿耿於懷,豈不是內閣諸老爺是耿耿於懷,都在想幸好有張欽強項,否則將不堪設想。正德調整張欽的位置,給張欽升官,這樣的手法,又怎麼能瞞得過內閣諸位。

對正德的心思,大家都有所預計。只是沒有想到正德會玩得這麼大。

正德也沒有想到內閣諸位來的這麼快。來回走動,一咬牙說道:“丘聚,你去告訴他們,說朕累了,今日就不見他們了。”

丘聚立即下去準備。

正德對左右說道:“快去準備東西,朕現在就要走。”

朱彬不由擔心道:“陛下的身體?”

正德說道:“你去準備就是了。”

內閣大學士在昌平休息一夜之後,第二天一早,就來到行宮之內。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見到皇帝,連皇帝身邊的近臣都沒有見一個,楊廷和立即覺得不對勁了,厲聲眼前的小太監道:“你當我殺你不得,快說,皇帝現在在什麼地方?”

楊廷和作爲大明首輔,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自然有一股凜然氣質,恐嚇之下,小太監哪裡堅持得住,說道:“皇上,昨夜連夜去了居庸關。”

楊廷和還沒有說話,身後一個白髮老者已經一口熱血噴了出來。

幾個急忙扶住他,楊廷和問道:“毛兄,如何?”

這個吐血的人正是與楊廷和同爲內閣大學士的毛紀。毛紀擺擺手,示意自己無事。推開攙扶自己的幾個人,恭恭敬敬的的向居庸關方向跪下來,將頭上烏紗帽,從頭上摘下來,放在地上,說道:“身爲大臣,不能匡扶正道,致君堯舜。要此物何用。”

楊廷和大急,說道:“毛兄,此刻正是我等奮發之際,你豈能?”

毛紀冷笑一聲,也不知道笑誰。剛剛那一口血噴出來,的確傷了毛紀的元氣,他搖搖晃晃的離開,在清早的陽光之下,將背影拉得好長好長。

楊廷和心中暗暗下定決心:“皇上這一次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

楊廷和與其他的內閣大學士,馬不停蹄的從昌平來到居庸關下,還沒有進居庸關,就發現了一個人,就等在居庸關門口。這個人身材高大,面白無鬚,身上一身大紅蟒袍,身後還有小太監打扇。看上去威風凜凜,不可一世。正是谷大用。

宦官之中,也是要講資歷的。

在宦官之中,與正德最爲親近的,其實是劉瑾,劉瑾之外,就算得上谷大用與張永,搬到劉瑾,就是他們兩個人與外朝合力而爲。

不過兩個人在搬到劉瑾之後,就分道揚鑣了。

谷大用領兵平定劉六劉七之亂,勞苦功高。張永也抵擋過小王子,與小王子過過招。

不過,張永有一次想封侯,被楊廷和擋了回去,之後,張永有一點心灰意冷了,慢慢的淡出了正德的核心圈子,如今還在宣府帶兵,而谷大用卻不一樣,他一心想如當初劉瑾一樣,威壓外朝,卻不知道正德已經長大,早已不是當初剛剛登基,什麼也不知道不清楚的皇帝了,正德一把將谷大用打發去御馬監,帶領京營。雖然位高權重,說起來,朱彬,許泰等人都是谷大用的部下。但是卻失去了時時刻刻在正德面前的機會。

正德手中,也就谷大用能面對整個內閣而不怯場,如果讓丘聚來,丘聚絕對會腿軟了。如果讓朱彬,許泰來,不要他們砍人很厲害,但是面對內閣,絕對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就是底氣問題。

整個社會都在看中讀書人,覺得讀書人說的就是對的。而內閣就是讀書人中的代表。正德見了心中也有幾分心虛,更不要說這些資歷淺的宦官,武臣。

見整個內閣來了,谷大用也不起身,說道:“諸位來了,正好啊,接旨吧。”說話之間,谷大用一伸手,從身邊小太監手中拿出一卷聖旨,站起了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衆卿之意,朕已知之,請諸位先生回京。無須再追。欽此。”

楊廷和等人跪在地上,他們從北京追到居庸關,只得到這一句話,楊廷和忍着起說道:“陛下,沒有說別的嗎?”

谷大用笑眯眯的說道:“陛下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還請諸位回京。”

楊廷和說道:“見不到陛下,我等無法向京中百僚交代啊。”

谷大用說:“諸位不想回去吧。也好,來人,給諸位閣老打扇,雜家,就與諸位閣老在這裡一起等着。”

谷大用可不怕他們,當初劉瑾在的時候,把滿朝文武弄得欲仙欲死。谷大用親眼見過的,而且當初怎麼搬到劉瑾了,楊廷和怎麼與谷大用,張永密謀。谷大用是當事人一清二楚。在谷大用的眼睛之中,“雜家雖然是一個閹人,但是你們這些閣老,也不比雜家清白到什麼地方。”

故而谷大用一點也不怯場。

居庸關城樓之中,只有正德,朱厚煌兩個人。正德見狀,微微鬆了一口氣,說道:“還是大用有底氣。”

朱厚煌總覺得這樣有些不對,作爲一個皇帝,將大明最高權力機構擋在外面,有一點不太合適吧。朱厚煌低聲問道:“皇兄,我們就這樣好嗎?”

正德說道:“反正這些老先生,一個比一個能說講道理,凡是都必須按照他們說的來,否則就是無道皇帝,三句話,就能轉到父皇哪裡。朕說不過他們,不過無所謂,等朕擊敗小王子,帶大軍回京,看內閣諸位先生,還有什麼話說。”

朱厚煌欲言又止,最終什麼也不沒有說。

朱厚煌發現正德真是一個孩子,朱厚煌這半年來,因爲練兵之事,深入瞭解大明的軍事體系以後,就再也沒有一點天真想法。而正德依舊天真的想,他帶着大勝之威回朝,就能從文官之中,奪回話語權,能夠在朝政之上,有能力發出自己的聲音。

只是政治從正面到反面,都是漆黑無比。哪裡有那麼容易。

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五章 演武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八十章 先鋒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一百章 傷寒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一百章 傷寒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四十七章禮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
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五章 演武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八十章 先鋒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一百章 傷寒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一百章 傷寒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四十七章禮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