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

正德養了一陣子精神,這才忽然發現,有一個沒有出現過,就是王瓊。

王瓊是兵部尚書,這一次平定寧王之亂,就立下了大功勞,至少王陽明就是王瓊舉薦的。當時寧王做亂,王瓊說有王陽明在此,無憂寧王。

果然如此,王陽明在平定寧王之亂中,立即決定性功勞。

王瓊本想讓王陽明作爲自己在政治上的接班人,卻不想被楊廷和給陰了一手,直接以新建伯的爵位廢了王陽明政治上的前程。

再加上王瓊對正德久在江南不歸,義憤填膺,屢屢進諫。

正德對他感到不滿,再加上北方需要有人鎮守,就派王瓊回北京了。一直爲正德鎮守北京。

“兵部王大人,最近怎麼樣啊?”正德忽然問丘聚。

丘聚說道:“啓稟陛下,兵部王大人臥病在牀有些時日了。聽說快不行了。”

“什麼?”正德大吃一驚,隨即想到王瓊也上了年紀,這個時候去也不算喜喪了。他只是在心中長嘆,父皇留下的老臣,又少了一個。

正德說:“丘聚,你待朕去探視一二吧。”

丘聚說道:“奴婢遵旨。”

正德的旨意,丘聚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安置好宮中事務,立即去了王府。

凡是官做道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在京師都有皇帝賞賜的宅院,這些宅院都在內城之中,與豹房相距並不算太遠。

丘聚離開豹房,不多久就來到了王府上。

丘聚一進門,王瓊的兒子王朝立。就立即跪倒在地上。說道:“見過丘公公。”

丘聚立即將王朝立扶起來說道:“令尊身體如何了?”

王朝立搖搖頭說道:“有勞丘公公過問,只是家父的病,家父的病---”

丘聚不用聽王朝立說什麼,就知道王朝立的意思了,說道:“賢侄不必說了,雜家是奉陛下之命來探望王大人。”

“來人,將東西方下。”丘聚喝道。

立即有很多侍衛將很多禮物都放在王家院子裡面,幾乎要擺滿整個院子。

這些東西不用正德吩咐,是探望大臣的禮節。在大明很多東西都不用說,都有一定之規,皇帝下令探望某官,自然要帶與這個官員品級相對應的禮物。

王朝立立即跪倒在地,說道:“小臣代家父謝主隆恩。”

丘聚等王朝立三跪九叩之後,再將王朝立扶起來。說道:“帶雜家去見見王大人吧。”

“是。”王朝立在前面引路,不一會將丘聚引入一間暖閣之中,丘聚還沒有進來,就問道一股濃重的藥味。

進來,卻見一個白髮老者奄奄一息的待在船上,蓋着一牀錦被,枕頭疊的很高。王朝立跪在牀前,說道:“父親,父親。”

“呃,”白髮老者的嘴輕輕一動,緩緩的睜開了眼睛,一對渾濁的眼珠輕輕的轉動。

“陛下,派丘公公來探視您了。”王朝立說道。

“丘公公嗎?”這個白髮老者就是王瓊,王瓊這個時候,腦袋都有些昏昏沉沉的,反應不如往日靈敏了。

聽兒子這麼一說,好一陣子才反應過來,想起來丘公公是誰。立即掙扎的想要起身,說道:“扶我起來。”

丘聚見狀立即上前,輕輕按住王瓊說道:“王大人,何須如此,保重貴體要緊。”

王朝立也輕輕按住王瓊說道:“父親大人,還是躺着吧。”

王瓊憑藉自己的力量坐不起來,最後只好放棄,說道:“老臣病體沉重,實在失禮了,讓天使見笑了。”

丘聚說道:“王大人,乃社稷重臣,即便是在陛下面前,陛下也不會讓王大人行禮的。”

王瓊說道:“老臣,聽聞陛下龍體有恙,卻還關心老臣,老臣不勝感激,還往陛下保證龍體。即便老臣在九泉之下,也會爲陛下祈願的。”

丘聚說道:“陛下身子骨漸好,久不見王大人,才知道王大人臥病在牀,於是派雜家來慰問王大人,還請王大人好生養病,陛下那邊少不得你。”

王瓊說道:“臣恐怕要辜負陛下厚愛了,臣這病恐怕不成了。”

丘聚說道:“王大人何必沮喪,雜家回宮之後,定然會將最後的太醫派來,爲王大人診治,王大人只需寬心便是。”

王瓊說道:“臣謝過公公,老臣有幾句肺腑之言,公公能否轉呈陛下。”

丘聚說道:“王大人,儘管說,雜家定然一字不改的稟告陛下。”

王瓊說道:“臣年事已高,死不足惜,諸子無才,不過鄉紳之望,耕讀傳家而已。臣也能安心。只是爲有二件事情,放心不下,想啓奏陛下。王守仁王陽明,乃天下大才也,國士無雙。他日西南有亂,能定亂者王守仁是也。如此斑斑大才,陛下任之流落藩國,臣以爲不可,還望陛下念老臣之心,調王陽明歸國,於西南之地,爲一巡撫可也。”

王瓊本來想讓王陽明爲自己政治上的繼承人,但是王陽明現在尷尬的身份,讓他的想法完全落空,不過他依舊放不下王陽明。所以一有機會都想爲王陽明尋找一個機會。

一番話說下來,王瓊費了好大力氣,連連大口喘氣,王朝立立即端過一碗溫水,喂王瓊喝下,好一陣子,王瓊才又攢了一些力氣,深吸一口氣說道:“老臣將死,後人無能,老臣死後,家業無繼。將回太原老家。不會在京師,所以臣此言,非爲私也。”

王瓊一開口就如此嚴重,丘聚大概能猜到王瓊要說些什麼了。

“國統無繼,社稷不安,臣所以縱死亦不能安者也。陛下雖然富於春秋,今日亦臥病在牀,一旦身有不豫,社稷誰託。陛下如不能定下,一旦有一二小人弄權,則天下大亂,陛下何以見列祖列宗於地下。臣冒死以聞,請陛下收宗室子養於宮中。安天下之望,內外之心。”

“果然如此。”丘聚暗道:“又是立儲之事。”

“當然,陛下定能長命百歲。將來一旦有子,亦可放宗室子出宮,則天下人等誰敢不仰望於幼君,本朝非前宋,還請陛下不必優思過度。”

前宋故事,宋仁宗無子,在臨老之際瘋狂的想要求子,結果被大臣們發對,因爲宋仁宗年事已高。大臣都不希望宋仁宗的幼子登基。所以宋仁宗的求子行爲,被宰相打斷。

宋仁宗與曹皇后抱頭痛哭,亦無可奈何。

果然,宋仁宗過世之後,宋英宗繼位,立即掀起了濮議之爭,否定宋仁宗身後之名。如果以國家的角度來看,宋英宗濮議之爭,是在從曹太后這邊爭奪權力,但是從私德上看來,宋英宗就是一個白眼狼。

王瓊唯恐正德擔心,他養宗室之子於宮中。確立名分之後,正德有兒子出生之後。卻撼動不了養子的位置。所以特地爲正德解釋。

大明非前宋。

前宋之所以這樣,臣子不願意侍奉幼君,是因爲宋太宗留下金匱之誓,杜太后留下了國賴長君的遺訓。宋太宗以此奪宋太祖之後的皇位。

但是大明恰恰相反,最重禮法嫡長。太祖皇帝傳建文,便是如此。成祖雖然靖難功成,但是卻完全基礎下來,有明一代,幾乎沒有有嫡長在,非嫡長皇位的。

當然明代宗是特例,如果不是土木堡之變,明代宗一輩子也不過是一個王爺而已。根本不足爲論。

王瓊說了這些話,用光了力氣。連道別也說不出來,就沉沉的閉上了眼睛。

丘聚見王瓊如此,也就告別王府,回到了豹房。

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
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