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

“大膽。”黃錦厲聲喝罵道。

張璁也覺得自己失言,連忙起身賠罪道:“臣失言,請陛下責罰。但有一肺腑之言,還請陛下容臣說出來。”

嘉靖黑着臉。

成祖是能用來亂比的嗎?嘉靖心中狂怒,但是還強制壓制下去了。

張璁說道:“陛下天縱聰明,豈是建文可比。且當成祖之時,藩王林立,建文是以江南之衆,敵塞北雄師。而如今大明之內,皆陛下之土。而東雍區區蠻荒之地,開闢不過數年,民不過百萬,東雍之與大明,如星辰之與皓月,簡直是天壤之別。陛下擁天下之大,山河之險,卻擔心區區東雍之地,不亦太過。雍王雖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其所攻的,無不是小國寡民,連取安南,也是因爲安南內亂,東雍絕無與大明匹敵之力。陛下可比妄自菲薄。”

“先帝棄天下,所以之亂政,國庫空虛,兵驕將廣,藩王不附,百姓爲亂者廣,這纔是陛下要擔心的事情,而區區海外東雍之地,陛下何必掛懷?”

黃錦眼睛一亮,心中暗道:“好漂亮的馬屁啊?真是文人拍起馬屁來,就沒有太監什麼事情了。”

嘉靖的臉色才緩解起來,心中也暗暗想到:“自己是不是太擡舉雍王了?”

嘉靖說道:“你下去,將剛剛的事情,告訴楊廷和,儘快下詔。”

張璁說道:“是。”

張璁離開皇宮,只覺得腳下一虛,感覺後背已經被冷汗打溼了,心中暗道:“我今日才知道,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了。”

張璁與楊廷和商議之後,楊廷和並沒有反駁。

只是他看沈希儀不舒服,最不舒服的就是沈希儀以皇帝中旨出兵的事情。

這一件事情,往小的說,朝廷體制還要不要了。往大里面說,正德皇帝調兵從來不用聖旨,也不用內閣附署。楊廷和希望防微杜漸,所以沈希儀很早就該封賞了,但是被楊廷和按在安南那邊,一點升官的跡象也沒有,此刻張璁來找他。

楊廷和再次看到沈希儀的名頭,暗道:“罷罷罷。畢竟是皇帝了。給個面子.”

權力之爭,從來是此消彼長的。楊廷和的權威被消弱,嘉靖的權力就被加強。

不過,即便是朝廷開始調兵,這廣西的援兵,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到不了江南的,此刻的江南只能依靠他們自己了。

嘉興縣城,城頭之上,一連掛着無數個人頭,這都進犯嘉興的倭寇,全部都在這裡的。

但是張經並不感到輕鬆。

而且是整個江南都不感到輕鬆。

“老爺,這麼晚了,還不睡啊?”蔡氏端着一杯茶來到了張經的書房。

張經對自己這個妾非常看中,單單從他的姓氏就可以看出來,姓蔡。要知道張經在考上進士之前的幾十年間,都是叫蔡經的。

其中緣故就要從張經的父親說起了,張經父親入贅蔡氏,張經從小從母姓,功成名就之後,纔算是恢復本姓了,當然了恢復本姓是一回事,與蔡家的關係一下不錯。這蔡氏正是母家的人,所以,張經對他另眼相看。

張經說道:“我哪裡睡得着啊?如今倭寇日勝,從溫州到南直隸,千里海疆處處有警,我單單保得住嘉興能有什麼用處啊?”

蔡氏說道:“老爺,不必自責了,你是嘉興知府,自然是保住嘉興便是了,其他的不要多想了。即便你想,嘉興也沒有什麼力量幫別人啊?”

張經手下,也沒有什麼經制之兵,他用來打擊倭寇的兵力,全部是他從各大家族借來的家丁,再加上衙役,還有民壯。數倍於敵,才殺敗了倭寇。自保有餘,進攻不足。

“老爺。老爺。”門外,一個人說道:“外面來報,城門外有人自稱天使在叫門。”

“天使?”張經大吃一驚。

這個天使可不是聖經裡面那個天使,而是天子使者的意思。

張經立即換了一身衣服騎着馬匆匆的離開府邸。

因爲倭寇的原因,張經早就將嘉興戒嚴了,每天天沒有黑,城門都落了鎖,天光大亮纔開城門,城中也宵禁,一旦入夜,任何人不能上街。

他來到城頭之上,已經看見一個籃子放在城頭上,整個籃子是硬竹編成的,上面還有長長的繩索,足以裝一個成年人。不開城門的情況之下,就是用這進入城牆。

張經的目光一縮,看見眼前的人,因爲他看見這個人穿着飛魚服,是錦衣衛。張經立即警覺起來,一來擔心這個錦衣衛是不是真的,另外擔心這個錦衣衛如果是真的,那麼他來幹什麼嗎的?

這個錦衣衛見了張經立即行禮說道:“錦衣衛小旗元辰,見過張大人。”

張經說道:“請起,外面的可是天使?”

元辰說道:“正是。”

“有何憑證?”張經問道,其他他已經信了幾分,他當初在京師的時候,見過很多次錦衣衛,其實錦衣衛並沒有那麼可怕。除非負責情報之外,錦衣衛還承擔了很多保安任務,比如說科考,很多時候很都有錦衣衛參與進去。

所以張經從氣質上來看,這個元辰應該不是冒充的。

但是非常之時大意不得,這張經還是要問一問的。

元辰將一面錦衣衛令牌遞上去。張經的長隨接過來,轉給張經。張經接過來一看,就知道是真的。

作爲朝廷官員,牢記各種官印,令牌,旗幟,那是基本功。錦衣衛的令牌自然也在其中,而且其中宮造的手藝,不是一般人能夠仿冒的。

張經說道:“天使所來有何事?”

元辰低聲說道:“大人,有旨意。”

咯咯吱吱的城門開來,一行十幾名錦衣衛進了嘉興府衙。

一名錦衣衛站在正堂之上,說道:“有旨意。”

其實很多少時候,宣讀聖旨都不是太監的話,一般是禮部官員,或者是錦衣衛。這一趟本該是禮部的事情,不過,事態緊急,所以才讓錦衣衛一路快馬加鞭的趕過來。

“臣張經接旨。”張經跪倒在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寫不出來駢文,省略。)命張經爲嘉杭湖兵備道,欽旨。”

張經渾身一震,從知府直接升爲兵備道,可以說是高升,而且是實權高升。而且他的本職沒有去掉,也就是他以嘉興知府兼兵備道。政事兵事一把抓。簡直是一個小軍閥了。

兵備道是文官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衛所鬆弛之後,地面上彈壓地方,平息民亂的責任,就沒有人承擔了。這些本應該是武將的責權,就被文官給生生的奪了過去。

兵備道剛剛開始的時候,是將軍的幕僚機關,但是後來文官們以爲這些武將,粗鄙無文,除卻拎着刀殺人,什麼也不會做,就讓我偉大的士大夫來做吧。地方兵事全部掌握在兵備道手中,什麼剿匪,平亂,等等都是兵備道責任了。

甚至兵備道權力還一路擴張,什麼馬政,爲土司調解矛盾,乃至於與修建城牆,整頓水利,屯兵積糧。軍中的後勤事務,也在兵備道手中。

大明後世武將不如一條狗,就是因爲文官們將武將的事情都做了,而且自覺比武將要做的好。

如今危局之下,張經有這樣的權力。更是心頭振奮之極,說道:“臣嘉興知府張經,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經從錦衣衛手中接過聖旨。

“張大人,如今江南局勢如何?你也是知道,陛下第一個想起你力挽狂瀾,不要辜負陛下的期望。”

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六章 不服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
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六章 不服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