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

朱厚煌看着兩人離去的樣子,忽然聽到身後,有腳步之聲,他轉過頭來,看見吳行之。

整個槽船本就不大,這個槽船上住的人算是少的了,只住了十幾位天文,算術上的專家而已,不像其他船隻上擠滿了人。但是很多人也是避不開的。

朱厚煌叫住吳行之說道:“吳行之過來。”

吳行之本想後退,聽了朱厚煌的召喚,不得已走了過來,說道:“拜見殿下。”

吳行之是吳文海的同族子弟,算學很多時候,都是家學,在這個時代尤其明顯,朱厚煌看見了吳行之,問道:“你知道土盤算法的夷數嗎?”

吳行之本來是不懂的,但是朱厚煌要他們將他曆法上的進展用阿拉伯數字寫給他看,有人知道是什麼自然也就傳開了。

“知道。”

“你覺得,蘇州碼子與那些夷數,那個用得更好?”朱厚煌問道。

吳行之看着朱厚煌的臉色,說道:“其實兩者都差不多。”

朱厚煌心中暗歎一聲,不再問了。無他,吳行之這個樣子,也不願意說夷數好,可見在他心中算碼要比夷數用得更舒服啊。即便是再逼迫也無濟於事。不過他實在不熟悉古代數學的表達方式。改變數學的計算方法,是他勢在必行的。這一點上誰也改變不了。

不過朱厚煌不會在這些數學高手面前說便是了。朱厚煌忽然想到這個吳家就在杭州,問道:“我記得你家在杭州?“

吳行之說道:“有勞殿下掛念。臣家就是在杭州。”

“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朱厚煌感嘆道。

吳行之微笑以對,說道:“等殿下路過江南,可以去杭州看看,自然可以知道江南春色是如何迷人。”

“江南春色。”

朱厚煌有一點茫然,現在已經是正德十三年了。整個正德十二年年尾,朱厚煌都在爲封地的事情奔波,連春節,或者說正旦,也是匆匆過的。剛剛過了春節,還沒有到元宵節的時候,就奔波在南下的路上,也不知道到了江南,能不能看到江南春色。

不過朱厚煌只是微微一頓,說道:“可知道杭州最大的海商是誰?”

吳行之爲之一愣,瞬間流下汗來,說道:“臣不知道。”

朱厚煌立即注意到了,是不知道,而不是沒有,他問道:“是真的不知道嗎?”

大明厲行禁海,其實下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上面知道不少,至少正德是知道的。而且所謂的禁海,也不是完全不做生意了,而是民間貿易禁止,官方貿易卻一直沒有斷絕。而大明鼎鼎的倭亂,也是因爲寧波爭貢,日本政權分裂之後,雙方爲了爭奪與大明的貿易權,在寧波大大出手之後,大明禁止與日本的貿易,這纔是倭亂的起因。

不過那是嘉靖年間的事情了,現在還沒有發生。

用現在的話來說,日本是大明最大貿易伙伴。但是日本與大明的貿易,還是官方貿易爲主,走私貿易爲輔。

只不過不管怎麼說,海商都是犯禁之事,一般海商都是大族的白手套,要麼都低調的很。如果不是吳家家學特殊,恐怕吳家也不知道。

吳行之見朱厚煌追問,心裡承受不住了,說道:“臣不知道最大的海商是那一家,但是一定是徽商。至於再多的,臣真的不知道啊。還請殿下開恩

“開恩?”朱厚煌疑惑道:“你讓我開什麼恩啊?”

吳行之不由擡起頭來卻發現,朱厚煌的表情好像真得不知道,但是此刻改口也太難了,只好說道:“臣家以算術傳家,江南一地的賬房先生,大都出自臣家,有人爲海商做事,但是與吳家無關啊?”

朱厚煌輕輕一笑,暗道:“原來是這樣啊。”朱厚煌還不知道吳家有這樣的關係網。看來吳家還是相當有用的。

朱厚煌說道:“不用詳細的講某人,你可以給我講一講江南海商的概況嗎?”

“江南海商的概況,這個卻不知道怎麼說。”吳行之,說道:“只是江南海商大多數是徽商。”

徽商來自徽州,因爲“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所以“中家以下皆無田可業。徽人多商賈,蓋勢其然也”。徽商遍佈天下,正德時期正是徽商興起的時候。

吳行之對海商的狀況並不瞭解。他只是知道大多數海商都是徽商,而不是後來興起的福建商人,而且現在海商雖然多,但都是賺一個辛苦錢,因爲朝廷與海外各國的朝貢還在進行着,大頭都在朝貢貿易裡面,特別是日本,說起來,這時候,佛郎機纔剛剛到南洋,雖然在想辦法與大明貿易,但是真正的大規模貿易還沒有開始。海商的勢力還沒到嘉靖後期那樣龐大的實力,可以說在一個爆發的前期。

朱厚煌與吳行之談了很久,不過也看得出來吳行之說得是實話。他能被帶到京師來,說明他在數學上很有功底,吳家的意思,恐怕是讓他在欽天監裡面謀一官半職。而不是去給人做賬房先生。而且就算是給人做賬房先生,也要講職業道德,東家的情況,也不能隨隨便便透漏出去了。

不過如此,朱厚煌越發看中吳行之。說道:“這個交給你了。”

吳行之一看,卻是一把鑰匙。說道:“殿下這是?”

朱厚煌說道:“這是我帶得二十萬兩銀子的鑰匙,就交給你了。從今天開始,你就是我的戶部尚書。”

“臣---”吳行之其實並沒有想過追隨朱厚煌一條路走到黑。不然吳行之剛剛就不會看見了朱厚煌,立即準備躲開他。只是朱厚煌將二十萬兩的銀子交付給吳行之,讓吳行之感到了一股信重之意。

“士爲知己者死。”這是無數士大夫的死結,哪怕吳行之除卻在算學之上有所長之外,四書五經讀得並不好,連一個秀才也不是。也不能阻擋他有一顆士大夫的心。他拜倒在地,說道:“臣吳行之,拜見我王。”

朱厚煌一把扶起起吳行之說道:“先生請起。”

這算是定下了君臣名分了,吳行之立即勸諫道:“殿下不以臣卑鄙,託臣心腹,臣亦當直諫,殿下當自重。”

朱厚煌有些奇怪,問道:“我怎麼了?”

“殿下,既已繼承雍王之位,當稱孤,不能再自稱我了。否則人以爲輕佻,不足以託付重任。”

朱厚煌心中一凜,卻是暗道:“是啊,有什麼自己說什麼做什麼,不要看自己的感受,要看別人的感受。”朱厚煌從現代社會走來,最不耐煩的就是,什麼稱孤道寡。你就是換多少個詞,也改變不了,你仍舊是一個人事實。所以他雖然已經是一個王爺了,卻沒有稱孤道寡的自覺。

但是此刻吳行之這麼說,讓朱厚煌認識道這一改變的重要性,說道:“我,啊不,孤知道了。”朱厚煌立即改口,只是還是覺得有一點不習慣。說道:“先生的話,孤聽進去了,如果下次孤有什麼錯處,還請先生當面直諫。”

吳行之一時間覺得雞血打進去,渾身上下都熱的發燙,好像是諸葛亮遇先主,二話不說,就跟朱厚煌要了賬本。連夜點燈,將所有賬本都檢查一遍,然後再查看二十萬銀子,竟然一直忙了個通宵達旦。

朱厚煌這位戶部尚書還真較真。

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章 比劍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章 比劍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
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章 比劍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章 比劍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