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

朱厚煌臉色一沉,他發現阮棟的臉色不對。朱厚煌雖然對醫術並不是怎麼了解。但是也看得出來,阮棟的狀況特別不好。

朱厚煌還沒有怎麼說話,鄭綏就大怒道:“怎麼會這樣,爲什麼不彙報給我們?”

不等阮棟說道侍從回答他。朱厚煌就說道:“孤會讓醫生來看阮將軍的病情,當務之急是看看營中,究竟已經成爲了什麼樣子。”朱厚煌的話語之中,隱隱約約顯露出責怪之意。

鄭綏知道朱厚煌責怪什麼,身爲一軍之主,連自己屬下的近況都掌控不了,有一點太無能了一點。不過,朱厚煌對清化軍的成分還是有一些不瞭解,鄭家軍是鄭家軍,清化軍是清化軍,有時候他們能夠一併稱呼,但是更多的時候,他們不能。。

清化裡面有很多軍隊都是類似家族私軍,或者是以家族私軍爲主幹,擴建出來的軍隊,鄭綏固然是一軍之主。但是鄭綏這個一軍之主,更像是合股公司的董事長,而不是一言九鼎的將軍。阮棟麾下有大量這樣性質的軍隊,有很深的私軍屬性。鄭綏也不好越過,阮棟直接掌管下面。

也是這樣的私軍屬性,即便鄭綏知道阮棟病了,不能理事,接任阮棟的人。也不是鄭綏一個人能夠決定的。

朱厚煌不瞭解,也不想了解這一點。是有輕重緩急。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眼前的戰局,是蔓延的瘟疫,而不是內部問題。

朱厚煌將自己帶倆的士卒全部派了出去,尋找找營中能夠管事的人。

營中的建制幾乎完全崩潰,還好東營私軍的屬性比較多。在這樣的關頭,各家都以自己的家族爲單位,這個時候也只有家族值得信任。

趁着找人的功夫,朱厚煌帶着幾個衛兵在簇擁之下,草草的巡視了中軍周圍。他居然看見有一處屍體坑。大量的積水已經淹沒大坑,朱厚煌也看不清楚這裡到底有多少具屍體,只能看出冒出水面的四五具屍體,有一股惡臭傳開,朱厚煌簡直不能忍受。也不敢細看,早已泡得蒼白的屍體,有這樣那樣的昆蟲在裡面鑽來鑽去。在享受他們大餐。

朱厚煌掩鼻而去。

朱厚煌回到了中軍,鄭綏走了過來,臉色蒼白的向朱厚煌說道:“殿下,情況不對,需要立即處置。”

朱厚煌點點頭,他知道這個地方萬萬不能待下去了,他感覺到了,在雍軍營中的瘟疫,還多是瘧疾,但是在這個營地之中的病狀,就不一樣,有很多人上吐下瀉,嘔吐不止,看上去並不是瘧疾的症狀。要不知道是什麼新的傳染病。此地已經成爲一處死地,萬萬待不得了。

朱厚煌召集軍中所有人了,立即吩咐下去,全軍撤退,不過全軍撤退,旗幟不撤。朱厚煌留一座空營在此,遠遠看過去,彷彿是有人,畢竟時不時的下雨,也影響了偵查效果。

撤下去的人,並沒有撤遠,而是撤離數十里重新紮營。

這一件事情朱厚煌安排給鄭綏去做。鄭綏萬萬不敢讓這些人進入清化的,清化是鄭綏的根本要地,如果傳染病在清化傳播開來,對鄭綏實在是天大的損失。

朱厚煌回到雍軍大營之後,心中還是惴惴不安。他透過層層疊疊的雨簾,看向遠處城池的輪廓。實在擔心莫軍會有什麼舉動,此刻的雍軍到底有幾分戰鬥力,朱厚煌清楚的很,正因爲太清楚了,才一點底都沒有。他沉吟好一陣子,說道:“將俞將軍叫過來。”

不一會兒功夫,俞大猷就過來。他向朱厚煌行禮道:“殿下,您找末將。”

朱厚煌說道:“俞將軍,你覺得此刻莫登庸在幹什麼?”

俞大猷說道:“在防範疫病。”

朱厚煌眉頭一挑,萬萬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答案,問道:“此言怎講。”

俞大猷說道:“前日一戰,莫軍潛行十里一舉攻擊我軍大營,給我軍大營很大的殺傷,不過雨中激戰,讓我軍陷入如此窘境。原因不過有二,一是雨季露宿荒野,本就是容易得疫病,再者軍中多明人,不服此地的水土而已。我軍如此,莫軍也不好過。”

“交戰之地,就在我軍軍營之前。大戰過後,我軍沒有追擊,立即躲雨。即便如此還有如此多的病員,而莫軍需要大戰之後,在暴雨之中回城,軍中如果沒有疫病的話,恐怕說不過去。”

聽了此言,朱厚煌鬆了一口氣。他覺得俞大猷所言合情合理。結合這一段事情,莫登庸表現的太過老實了,說不定俞大猷所說的正中事實。。

不過,朱厚煌不敢將事情往好裡想,或者,他即便是將事情往好裡想,也會做好最壞的打算。說道:“雖然如此,寧平雖然小,畢竟是一座城池,防雨措施定然比我軍要好,莫軍的即便有疫病,也是好控制的,我軍現在情況,你也知道。如何讓莫軍不來進我,俞將軍可有辦法嗎?”

俞大猷說道:“弱則示強,強則示弱。如今不欲敵人攻我,不如我先攻敵。”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攻敵?”

朱厚煌之前沒有在大雨之中打過仗。今日一戰他才明白,行軍打仗,萬萬不要去挑戰什麼極端的環境,否則吃不了兜着走。朱厚煌今生今世都不想再與人雨中激戰了,在現代不過一副感冒藥解決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就是一場可怕的瘟疫。

身爲現代人的朱厚煌,其實並不知道瘟疫這兩個字的可怕之處,不過,今日他算是見識了,殺人不用刀,一場瘟疫死的人夠朱厚煌打上好幾場決戰了,要知道即便是數萬人會戰,真正死在這戰場之上的人並不算太多,更多是因爲治癒不了而死。

在朱厚煌加強軍醫之後,雍軍傷亡已經大大降低了。

俞大猷爲朱厚煌解釋說道:“殿下,臣以爲莫登庸如殿下一樣,對雨中激戰,心有餘悸。但又不得不爲之,無他,莫軍火器不如我等,想要戰勝,必須另闢蹊徑。讓我等火器失去作用。而雨中攻城對防守一方有利,臣的想法是,在城下修建土城,如馬六甲一戰,建立土壘,將火炮推上去,射擊城頭。這樣一來,證明了我軍還有雨中行動的能力,而且火器還能繼續使用,想來莫登庸不會輕易出擊的。“

朱厚煌說道:“如何讓火炮在雨中發射?”

俞大遒說道:“只需在土壘之上,搭建一個炮棚便是。”

朱厚煌陡然想到,即便是雨中一戰,火器也不是沒有完全發揮作用的,在寨牆之上的火槍手還打了幾輪的,因爲寨牆上面都有遮擋大雨的頂棚。

朱厚煌說道:“只是,現在軍中能動用的人手有限,而且這大雨連綿,能不能建好土壘嗎?”

從朱厚煌這裡向外面看去,幾乎看不見一片土地,要麼是水坑,要麼是泥地,這種土壘在平時就地取材,非常容易就建設好了,但是在現在,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俞大猷說道:“殿下請放心,臣定然會想辦法的,不過,臣此去,不過是示之以強,至於土壘能不能,火炮能不能推上去,又能不能轟擊寧平城,即便是轟擊了又有什麼效果,都是等而下之的問題。”

朱厚煌哈哈一笑,說道:“是孤想多了,不過天氣不好,大雨連綿,還請俞將軍多多保重。”

俞大猷說道:“是。”

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十四章 地圖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二章 比劍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
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十四章 地圖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二章 比劍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