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

進入炮場之中,就感到一股熱力撲面而來。

幾十個工棚一字排開,無數人甩開了上衣,露出結實的肩膀。操縱着各式各樣的工具。正在進行自己的工作。

每一個工棚是用幾根大木頭,支撐起頂棚,四周無牆無壁。連擋雨的功能都不完全具備。

魏瑞舟跟着朱厚煌一併在在工棚之間的道路之中,所過之處,所有工匠都停止了行動。拜倒在地。

朱厚煌微微皺眉,說道:“孤所過之地,正在工作的匠人,無須行禮。”

魏瑞舟立即應承。並派人傳令下去。不過片刻,所有工匠並不是再行朱厚煌行禮。但是朱厚煌所過之處,所有人都戰戰兢兢的。

朱厚煌心中暗歎一聲,自己自己參觀下去,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再者一也有自知之明,對鑄炮上,並沒有什麼可以指點這些工匠的。

朱厚煌在技術革新的一系列,讓他指點,很多技術並不是一個新思路就可以的,必須有很多看不見的積累在後面,每一次技術大爆發。在外行人看來,是新思路的問題,但是在內行人的眼中,卻是無數失敗之後的量變轉換爲質變。

在技術積累沒有達到的時候,一些新思路,不但無益,而且有害。

朱厚煌也不往前走了,隨便來到一個工棚之中,幾個壯年的工匠,在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師傅的領導之下,向朱厚煌行禮。他們跪倒在地。頭顱扣在地上,噹噹作響。聲音顫顫巍巍的說道:“拜見雍王殿下。”

這些工匠話都說不囫圇,朱厚煌也不指望從他們口中問出一些什麼。

朱厚煌問魏瑞舟說道:“這裡火炮是怎麼鑄造出來的?”

魏瑞舟在炮場也有半年的時間了,雖然沒有親手下場鑄炮,但是對鑄炮的大致流程還是明白的。魏瑞舟微微清了一下喉嚨,說道:“鑄造佛朗機炮的辦法,是故老相傳的泥膜法。分別由制模。用泥土按照火炮原型雕刻成泥模;

翻外範。將調合均勻的泥土拍打成平泥片,按在泥模的外面,用力拍壓,使泥模上的紋飾反印在泥片上。等泥片半乾後,按照火炮的對稱點,用刀劃成若干塊範,然後將相鄰的兩泥範做好相拼接的三角形榫卯,而後晾乾,或用微火烘烤,修整剔補範內面的花紋,這就成了鑄造所用的外範;

制內範。將制外範使用過的泥模,趁溼颳去一薄層,再用火烤乾,製成內範。颳去的厚度就是所鑄火炮炮壁的厚度;

合範。將內範倒置於底座上,再將外範塊置於內範周圍。外範合攏後,上面有封閉的範蓋,範蓋上至少留下一個澆注孔;

澆鑄。將融化的鐵溶液沿澆注孔注入,等鐵液冷卻後,打碎外範,掏出內範,將所鑄的火炮取出,經過打磨修整。火炮就製作完成了。不過這還不是完整的火炮,火炮上零零碎碎的小物件,也能分開鑄造。最後鑄造在一起。”

朱厚煌一邊靜靜的聽着,一邊看着工棚之中,一個個工件。什麼外範。內範,還有零零碎碎的零件。

朱厚煌忽然想到了什麼,問道:“鑄造一門火炮,需要多少時間?”

魏瑞舟道:“大約需半年時間。”

“爲什麼需要這麼長時間?”朱厚煌皺眉說道:“按理說,並不需要這麼長時間?”

魏瑞舟說道:“殿下,泥範必須自然陰乾之後,才能澆注鐵水。自然陰乾需要數月的時間。”

“如果不自然陰乾。會怎麼樣?”朱厚煌問道。

“這個---”魏瑞舟一時間有些啞口無言。他只是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魏瑞舟轉過頭去,看向旁邊的老工匠。

朱厚煌也看向老工匠。在兩個貴人的注視之下,老工匠手足無措。

魏瑞舟本來示意老工匠來給他解圍,但是老工匠卻沒有一點爲上司解圍的覺悟。站在一邊一動不動。

魏瑞舟不得不說道:“臣不知,還請殿下問工匠。”

朱厚煌和顏悅色的問道:“老人家,如果泥範不自然陰乾會怎麼樣?”

老工匠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道:“大王,如果不陰乾--”說到這裡,老工匠悄悄的一擡頭,看見朱厚煌正在看着他。他不知道怎麼的腿上一軟,撲通一聲,趴在地上了,剛剛說過的話,也忘記了。

朱厚煌啼笑皆非,親手走上去,將老工匠扶起來,讓他坐在旁邊的馬紮上面,說道:“老人家慢慢說。”

老工匠這才緩緩的回過神來,說道:“如果不陰乾的話,泥範容易有裂紋。空洞,必須陰乾纔可以。”

朱厚煌輕輕點頭,他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他在上一輩子的記憶裡面首選,好像是一個姓龔的人發明了什麼鐵模鑄炮法。讓鑄炮的效率大大加快。

朱厚煌說道:“能不能用鐵模鑄造?”

“鐵模鑄造?”一提起專業領域,老工匠立即提起了精神,雙眼之中散發出光芒來。他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從道理上好像能說的通。”

鐵模鑄造在中國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但是對於火炮這樣大件來說,很少用鐵模鑄造的。其實用泥範鑄造火炮的手法,根本是鑄造大型鐵器,青銅器的手法。而鐵模鑄造大多用於農具,或者小型鐵器之類的。

從道理來說,這並非什麼跨越式的發展。

“只是,”老工匠說道:“鐵模鑄造一般在質量上,不如泥膜鑄造。”

“鐵模鑄造是不是不用陰乾?鐵模是不是能夠連續使用?”朱厚煌問道。

“那是自然。”老工匠說道。

這就行了,朱厚煌心中暗道。“即便是犧牲一些質量,帶來效率上的提高,也是值得。”

一想到,自己手中的佛郎機炮成倍的增長,朱厚煌心中大喜,面上越發和顏悅色了,問道:“老人家,如何稱呼?”

老工匠說道:“老朽姓王行七,大家都叫我老王頭。”

朱厚煌說道:“老人家以爲,如果孤命你以鐵模鑄造火炮,你需要多少時間完成?”

朱厚煌所問的是研發時間。但是似乎老王頭沒有這個概念,想了想到,說道:“最多一個月,就能鑄造出來。”

“好,”朱厚煌大喜說道:“老王頭,孤命你爲炮場管事,全力將泥膜鑄炮,改爲鐵模鑄炮。與此同時,佛郎機炮的質量與數量,也不能有太多的變動。能做到嗎?”

老王頭一瞬間激動的不能自已。

作爲一個工匠,老王頭從來想過當官的事情,但是並不是他沒有想當官的慾望。臺灣城的炮場幾乎是東南沿海最大炮場了,而且還在擴大之中。作爲炮場老人,他當然聽說過,炮場要搬到北港的消息。

炮場搬到北港之後,會再次擴。掌管整個炮場權力,並不比東雍一個縣令的權力小。

這樣天大的餡餅掉在老王頭的頭上,老王頭愣住了一時間接受不了,好一陣子,才期期艾艾的說道:“草民做不來官,請殿下不要讓我做官了。”

在最後關頭,老王頭被朱厚煌天大的餡餅給硬生生的嚇住了。

朱厚煌有一些失望。他有意科學技術在東雍的地位,他首先要做的,是提拔一大批技術官僚。朱裕就是第一個。不過天文禮法在古代有着神秘的地位,朱裕的地位之高,卻沒有幾個人提出異議。

老王頭,是朱厚煌預備第二個技術官僚。卻不想他被硬是的嚇住了。

機會在面前,卻無法抓住,朱厚煌也沒有辦法了。

“殿下,可不可讓我來?”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七十章 兵變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十章 封賞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七十章 兵變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十章 封賞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