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

“大人,敵軍撤退了。”各位軍官面帶喜色的說道。

黎子云長嘆一口氣,說道:“黃大人來的正是時候,傳令下去,不要去追吧,收兵。向碼頭收縮。”

從半夜打到現在,不僅僅是浙軍靠着一口氣撐着,連雍軍也是靠着一口氣撐着。

黎子云也知道全軍上下疲憊,不願意與浙軍糾纏下去了。

黎子云一行人來到碼頭上迎接黃士龍。

雙方寒暄幾句,雙方都不想浪費時間,黎子云所部開始撤退。黃士龍所部的船隻足夠,黎子云也不想浪費時間,雙方效率很快的。

不過一個時辰左右,就撤退的差不多了,黎子云看着北岸,暗道:“張經,你等,這一件事情,並不會如此簡單的結束。”

黎子云雖然並不是什麼名將,但是也沾染了雍軍的傲氣,被張經如此圍攻,打得束手束腳。讓黎子云滿肚子都是火氣,只是牢牢的記住了張經的名字,以備將來找回場子。

“大人,老爺,這一才真正不能打了,打不了了,你就是殺了我也是一樣,我上去督促,也不過是將他們逼反而已。”張經的一名家丁痛苦流涕的說道,一邊抱着張經的大腿,一邊涕泗橫流。哭的一塌糊塗。

張經的雙手死死的按在劍上,一隻手按在劍柄之上,一隻手按在劍鞘之上,兩隻手都非常用力,似乎要將十指都給死死的按進去一樣。

張經的心中暗暗的閃過所有士卒的目光。

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已經將麾下將士逼迫極限。

對於將領評判標準,魏繚子有一套,說道:“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士卒之半,其次殺其十三,其下殺其十一。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殺十三者,力加諸侯;殺十一者,令行士卒。故曰:百萬之衆不用命,不如萬人之鬥也。萬人之鬥,不如百人之奮也。”

其中殺人,說的不是敵人,而不是自己人。自己的部下。

其中的殺人,一是說的是軍法殺之,也有承受傷亡的意思。

張經對軍隊控制,也就到了這個地步,能損失這麼多而已,已經到了極限,再壓迫下去,立即譁變。

張經手上一鬆,叮噹一聲,長劍連鞘落地,說道:“撤軍吧。”

張經往向南方,正看見一片帆影,無數帆影連接在一起,正是雍軍水師撤退身影。

“我能做的能已經做了,成與不成,就要看伏羌伯了。”張經心中暗道,只是覺得關於朝廷大軍的成敗之事,交付一個武夫的手中,有一些滑稽之極。

“臣拜見殿下。”黎子云向朱厚煌行禮。

朱厚煌直接了當的說道:“你部還有多少人?”

黎子云說道:“臣部下能戰之人,有三千五百餘人,還有傷員數百人。”

傷員先運過了,黎子云手中沒有具體的數據。只能含糊而論。

朱厚煌說道:“立即下去休息,二三日之後交戰。還要派你出戰。”

黎子云說道:“是。”

朱厚煌沒有與他多說話的心思。黎子云立即告退了。

他告退之後,覺得現在不大明白大營之中的情況,立即找相熟的人打聽一下,他打聽的就是吳鳳儀。

一來吳鳳儀是負責情報的人,二來吳鳳儀的姐姐的是吳太后,而黎子云的姐姐也在朱厚煌的後宮之中,畢竟之間,也有一點轉彎抹角的關係。

“吳大人,最近營中怎麼了?”黎子云畢恭畢敬的說道。

“子云啊?朝廷大軍已經在大營以西三十里處了,不管是李良欽手下的斥候,還是我手下的探子,都與朝廷大軍探馬,交鋒十幾次,也沒有占上什麼便宜。”吳鳳儀說道:“最近我沒有時間管你,你留心便是,好生休息。這是一場惡戰。”

吳鳳儀心中忽然打突。覺得情況不對。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大營以西三十多裡,一座營寨拔地而起。

大營上面掛着一張毛字大旗。

毛銳坐在中軍,目光掃過所有人,說道:“雍王起兵叛亂到如今也有起三個月了,雍王霍亂福建,浙江兩省。弄得民不聊生。如今正是解天下倒懸的時候,雍軍就在三十里外,我等數萬大軍,直撲雍王,斬了雍王,雍王之亂瞬息平定,陛下不會吝嗇,封爵之賞,我毛家,不過是西域一牧人。就憑着一股血勇,從高祖到家父,最後到了如今與國同休的爵位。而陛下深恨雍王,只要拿下雍王頭顱。封爵之位,絕對不是妄想。”

其實毛銳也不知道殺了雍王,到底得到的是獎賞,還是誅殺,畢竟雍王是天家貴胄,誰知道天家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不過,用來激勵這些軍官,還是可以的。

果然下面的所有軍官聽了毛銳這一番話,所有人都呼吸有些急促,瞳孔變大,一個個都激動不已。

爵位啊。

與國同休的爵位啊。

只要大明國在一天,就能會有的爵位。簡直是一朝奮鬥,幾代人得利,最爲穩賺不賠的買賣。

誘惑力再大不過了。

“願隨大人建功立業。”

“願隨大人建功立業。”

這一句話,在軍官口中,反覆吼叫。

毛銳一擺手,說道:“諸位隨我出營。”

“咚咚。”等人高的大鼓,被重重的敲擊起來,四隻鐵蹄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千餘名騎兵飛馳而出。

然後沉重的木門被推開了,無數士卒大步衝出來,排着整整齊齊的隊伍,衝了出來。

從毛銳也在其中。

一面“毛”字大旗在架馬車之上,毛銳在馬車前面,而後面並列兩面大鼓。兩名力士正在奮力敲着大鼓。

數萬大軍鋪在姚江南岸,簡直一眼看不到邊了。

而在大軍外邊,有數千騎兵環繞,阻擋斥候,與探子。

有的將領,與將領都不一樣,這些軍隊在楊一清的手中,絕對沒有這樣的氣勢。在沈希儀的手中,也比楊一清臨陣發揮的強大。

楊一清畢竟是一個文官,文官指揮的方法與武將的指揮方法根本不一樣,文官與下面的士卒不管怎麼說,都隔了一層。

朱厚煌帶着無數人等上高樓。

所謂的高樓,也不過是一個原木架子,搭成的高臺。有三四層樓之高。雍軍僅存的將領都跟着朱厚煌登上了高樓。

朱厚煌用千里鏡遠遠的看去。

卻發現,似乎整個地面都黑壓壓佈滿了人,他們憑着整齊的隊伍,外繞鐵騎,內有步陣。讓人感覺有一種泰山壓頂感覺,似乎讓還沒有交戰,在氣勢上就弱了三分。

“伏羌伯不容小窺,尤其是那千餘鐵騎,更是邊軍精銳,絕對不容小窺。”朱厚煌嚴肅的說道。

說實在的,這個時候,雍軍之中,誰最瞭解所謂的邊軍精騎,不是別人正是朱厚煌,誰讓朱厚煌有跟隨正德北征的經歷,與邊軍精騎並肩作戰過。

真正的邊軍精騎,是絕對不弱於蒙古精騎的存在,或許在騎術上弱幾分,但是在兵刃上卻能強過幾分,雙方優勢一比較,幾乎扯平。

正面交戰,邊軍精騎能抱打蒙古騎兵,不過長途奔襲兜圈子,邊軍精騎卻不是蒙古人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蒙古人對邊軍精騎的應對辦法,就是不交戰拖死你。

而這一批邊軍精騎,也不是從邊軍調過來的,而是從湖廣調過來的,是伏羌伯毛銳調入湖廣的時候,從邊間抽調過去了。

雖然只有幾千人,但是正面對決,戰鬥力能抵好幾萬人。絕對不容小窺。

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
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