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

寧波府衙之中,一片死一樣的寂靜。

誰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好一陣子,還是張經先開口了說道:“楊閣老,你趕快走吧,去杭州主持大局。這裡有我。”

張經已經有了死志。

南岸數萬大軍的崩潰,註定了寧波城的結局,或許杭州還有挽回的餘地,但是寧波卻註定要成爲一枚棄子。

楊一清也從這樣的打擊之下,恢復過來,他說道:“半洲,寧波無須再守了,毛銳已經遣使過來,說他已經別道回杭州了。我會回杭州,我們再重新振作。”、

張經說道:“杭州還府庫之中,還有多少錢,杭州還能有多少人馬?”

楊一清眼睛之中,一絲血光一閃而過,說道:“這都不用你擔心,即便是刮地三尺,也會再拉起一支軍隊。”

說不客氣的話,當初朱厚煌憑藉南方,組織起百萬大軍,即便是現在以浙江的底蘊,拉起幾十萬大軍也是沒有問題的。

只要楊一清能下定決心。

江南的社會資源,都在那些大家族手裡面,而這些大家族都會有人出仕,本來楊一清是要給同僚一點顏面的。

只是如今的樣子,這一點面子,再也顧不得了。

“但是這都需要時間。”張經說道。

張經一語,讓楊一清頓時語塞。

是的,時間是一個關鍵問題。

如果不想辦法攔截住雍軍人馬,讓他順勢進攻,可以說從寧波到南直隸,幾乎是一片坦途,而且有運河相通。

交通便利,無險可守。根本無法拖延時間。

而這一片區域正是整個大明的精華所在。這一片區域的易主,會影響到天下大勢。

大明開國以來,經濟中心都在南方。而浙江又是經濟重鎮,天下賦稅,泰半是從長江下游這一帶收取的。

從天下版圖上而論,福建失守,根本無足輕重,甚至溫臺之失,也影響不了,朝廷與雍王的戰略形態。

但是整個浙江的丟失,卻是大大不同了。

直接能影響天下格局變動。

而楊一清想挽回局面,必定要拖延時間,讓楊一清有收拾殘局的時間。而這個時間也只有張經能給他爭取出來。

非常之人,當非常之事。

張經也看出楊一清心中的猶豫,說道:“楊大人請速速回去,重整旗鼓,下官在寧波給你爭取時間。”

現在的確不是感情用事的時候,不管楊一清多麼欣賞張經,也不管張經死守寧波有沒沒有用,從這裡去杭州,大可繞過寧波,並不是非攻克不可。

但是,但凡有萬一的希望,就要投入所有的努力,那麼不知道多少條性命。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張經覺得他只能以死報國了。

楊一清說道:“保重。”

時代緊急,楊一清不敢不快,恐怕走的慢了,誰都走不了了。

他的判斷很對,楊一清前腳剛剛通過姚江乘船離開,後腳就有雍軍的船隻,封鎖了姚江的河道,將寧波城孤立起來。

然後就是大軍渡江。將寧波死死的包圍住。

不管是水路,還是陸路,都是水泄不通。

“張大人,現在的局面,寧波大勢以去,不僅僅是寧波大事以去。連朝廷恐怕也要易主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姚江一戰,浙江兵力爲之一空,則浙江不保,浙江不保,南直隸可以保全嗎?恐怕雍王大軍,直入南京城下。”

“南京一下,雍王至少能與北京南北分立。”

“而雍王爲先帝所看中,乃是天下英雄,僞帝如何能比,南北並立,將來誰勝誰負,豈不是一目瞭然嗎?”

“張大人,父母都在福建,雖然雍王寬大,既往不咎,但是父子別立,讓老大人如何得安啊?張大人何不投靠雍王,上保全天倫之道,下順應天下大勢,豈不是兩全其美?還請大人甚思之。”

一名書生在張經的面前侃侃而談。

正如他所說的,姚江一戰,影響力是巨大的。

朱厚煌一戰打崩了浙軍主力,伏羌伯帶着身邊的精銳騎兵逃走了,朱厚煌一時間追之不及,而剩下的人馬,要麼被俘虜,要麼被殺死,要麼都被趕下姚江去了。

總之,浙軍主力爲之一空,快俘虜都抓了近三萬。

汪直部下都是步卒,讓他們追擊騎兵,實在是強人所難,朱厚煌也就命汪直爲先鋒,先行渡江,包圍寧波。

影響並不僅僅在戰略層面之上。

對朱厚煌有一點,就是有書生敢投書雍王,而且爲數不少,他們似乎選定了朱厚煌,想做朱厚煌的潛邸重臣。

而現在朱厚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這個。同樣忙碌的還有何文淵。

軍隊的事情,現在大戰剛剛過去,不過是一些瑣事而已,除卻賞罰之權,朱厚煌其他都交給了別人來做。

他有意提高了,李良欽,劉伯臣,黎子云等人的權力,將一部分雍軍劃給了他們,讓他們能與汪直相互對立。

當然了這僅僅是防患於未然。

畢竟雍軍不是軍閥,朱厚煌一接觸到各營的營官,這些營官都直接向朱厚煌表示效忠。派汪直作爲先鋒,既是懲罰,也是獎勵。

所懲罰的是,汪直的失期,差一點讓他死了。所以汪直從統率大軍的將官,成爲一名先鋒,而且將他帶來的援兵,劃分給了其他幾位後起之秀。

不過,進攻寧波做好了也能刷一搏戰功,也不能完全算是懲罰。

當然了,兵馬未動,使者先行,這個使者就是當地書生投奔朱厚煌,被朱厚煌打發過來的。

朱厚煌也有一些頭疼。

畢竟朱厚煌要奪天下,對這些當地的勢力也要禮敬。畢竟牽一髮而動全身,現在整個天下士林都在看朱厚煌的態度,決定下一步的行止。

而朱厚煌心中也沒有多用這些書生的意思。

百無一是是書生,就是說得他們。朱厚煌早已習慣來了東雍以實幹爲主的官僚集團,不喜歡這些以務虛爲主的書生,滿嘴的大道理,給他一個鄉,他連水渠都不知道該怎麼營造的。

但是人一定要用。

朱厚煌可沒有自找麻煩的意思,所以朱厚煌將一部分人交給何文淵處理。

何文淵或許有這些那些的問題,但是他處理起公文來說,快捷無比,可算是幫了大忙了。

反正即便有大批的官員投效,同樣也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但是還有一些書生,自負有經天緯地之才,不想去地方當官,反而想要當朱厚煌的謀主,

朱厚煌卻不想以一個人代替總參的任務,所以朱厚煌根本不想將這些人引入軍中,且不說他們之中,到底有沒有敵人的眼線,單單是他們那種指手畫腳的風氣,就不被朱厚煌看中。

不過,朱厚煌不能不安排任務。朱厚煌一拍腦門,就弄出了大量的使者出來,浙江西南四府,還有浙江其他的府縣,乃至南直隸,江西的府縣,全部派人去送信招降了。

而眼前這一位,就是派過來來勸張經的。

張經冷笑一聲,說道:“說完了嗎?”

“啪”的一聲,張經重重的一巴掌砸在圖書館的座之上。說道:“好一個無恥小人,我記得見過你,就在寧波府學之中,,對嗎?”

張經根本不去聽解釋,說道:“你身爲大明稟生,吃朝廷俸祿,可以說是皇恩浩蕩。可是你不思忠君報過,反而去投奔逆賊,令列祖列宗,在地下蒙羞。你知罪嗎?”

這個書生臉上一直帶有的笑容一下子凝結了。好像是凍在臉上了。他萬萬沒有想到張經會這樣說。

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十四章 地圖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
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十四章 地圖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