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

沈希儀說道:“既然,如此我就走了,可惜岑氏在思恩數百年,卻有毀於今日。”作勢就要起身。

岑猛猛地叫住了他說道:“即便我安分守己,你們也不放過我嗎?”

沈希儀說道:“這怨不得我,你之前的態度人盡皆知。連巡撫大人都知道,只是一時半會兒,手頭的力量不夠,才容忍如此。我們這爲巡撫大人,可是在九邊待過,與韃子交過手,你覺得他會放棄眼前的軍功?”

沈希儀說的有一點誇張。不過也不是全無道理。

畢竟在整個廣西都以爲岑猛要反。很多人都在爲岑猛造反做準備,岑猛說不動就不動了,很多人都不滿意了。

就沈希儀自己,未嘗沒有一分剿滅岑猛的計劃在手。等在岑猛一起兵,就出兵平叛。

不要以爲岑猛還沒有起兵,就弄得天下之間人盡皆知很奇怪。

其實西南土司的驕橫,越往大明後期,越是明顯。

這些各個山溝裡面的土皇帝根本沒有什麼敬畏之心,自以爲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根本不 屑於隱藏什麼。

不過,岑猛要比這些人好一些。

他雖然是岑氏嫡傳,但是並沒有在思恩長大,反而在桂林長大,所以對大明,既看不起大明衛所的戰鬥力,但是又爲大明的體量而吃驚。

他還算是一個清醒的人。

但是很多事情,並不是他想做,就能做,他不想做就不能做了。

他雖然是嫡系,但是並沒有在思恩長大,爲什麼能被思恩上下接受,成爲思恩之主,主要在於正統名分。

但是正統名分也約束了他。

前文說道,岑氏幾十年做亂,而岑猛的祖父做爲支持朝廷的一方的頭領,全部被殺,只有岑猛逃走了。

而大明當時想平定岑氏之後,先將岑氏分割開來,然後又想將思恩改土歸流。但是岑猛賄賂劉瑾得免。

岑猛的支持者之後,自然有很多當初反叛朝廷的人,而且岑氏之中很多人都希望岑氏一統恢復到全盛的時候。

這些事情反應到岑猛,岑猛也只能這樣做。

否則,他就成爲了孤家寡人。

在思恩這些土司的領地之中,孤家寡人是活不久的。

不過,今日與沈希儀一談,他算是清醒來了幾分。

很多人知道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但是接觸的時間長,也會被洗腦。就好像是岑猛現在,他之前厲兵秣馬想攻打周圍岑氏各房的領地。

不過是心存僥倖之心。

認爲大明不會因爲岑氏家事而處置他的。

此刻,有些冷汗直冒的感覺。

沈希儀暗道:“我要趁熱打鐵,說服這個傢伙。”

沈希儀不會以爲岑猛現在如此,就是真害怕了。會真安分守己,且不去說岑猛身邊有多少人都持否定的態度。單單是說岑猛很可能想退就已經退不了。

沈希儀看到岑猛的眼睛之中閃過一絲狠色。他瞬間瞭然,知道不能逼岑猛太急。否則說不等岑猛今天就斬了他的項上人頭祭旗。

沈希儀說道:“再者誰給你說去安南就是去送死?”

岑猛眼睛之中的兇光漸漸的淡了下來,問道:“難道不是嗎?”

“你可知道,安南莫氏大敗於雍王之手,十萬大軍只剩不足三萬。”沈希儀說道。

“什麼?”岑猛眼睛一縮,隨即道:“沒有想到宗室之中還有這等人才,看來先帝想傳位於雍王,恐怕是真的。”

什麼東西傳的最快,答案是八卦。大明落後的通訊也限制不了八卦的傳播。

這半年來,關於正德,嘉靖,楊廷和,雍王之間的種種,早已傳遍天下了。雍王之前在南洋做了這麼多事情,大明百姓都不大知道,還有雍王這個藩王。

但是經過奪位之爭,立即天下皆知。連廣西土司都知道這個人。

沈希儀不敢接這個話,只聽岑猛話音一轉說道:“不過,雍王如此善戰,莫氏已經大敗,我們過去也幫不上什麼忙,豈不是送死嗎?”

沈希儀輕輕一咳說道:“誰說我們要去幫助莫氏了?”

岑猛皺起眉頭,正要反駁的時候,對上沈希儀詭異的目光,忽然停止說話了。

一時間兩人之間安靜之極。

岑猛所在思恩其實立安南並不是太遠,甚至岑氏就有人在安南做事。對安南岑猛並不是太陌生,也不是太瞭解。

此刻他終於猜出了沈希儀的想法,說道:“有幾分把握,要知道北京那位可不是想要這個的。”

沈希儀說道:“只要拿下莫氏領地,北京向來是不會不要的。”

沈希儀豈能不知道這裡面的政治風險,如果沒有嘉靖那一封中旨,給沈希儀十個膽子,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有這一封中旨,沈希儀覺得其中有太多的手腳可以做了。

沒有一個皇帝不好大喜功的。而沒有一個好將軍不想開疆擴土的。對沈希儀來說,只要他能拿下安南,即便他被貶官他也認了。

至於拿不下,如何治罪。就不放在沈希儀心上了。

大丈夫行事,不成功則成仁。

“我們岑氏有什麼好處?”岑猛不去想那些惱人的政治問題,直接切入正題。

沈希儀說道:“在安南再給你一個思恩府。”

一瞬間岑猛心動了。

這是沈希儀早就想好的。

單單憑藉沈希儀麾下的實力根本不足以佔領安南北方。而且中旨上要動用狼兵,沈希儀也也只能從狼兵之中想辦法。

首先這一件事情,不像當初單單是岑猛一家的事情,而是廣西境內所有土司都必須出兵。

當然了,不能只讓人出力,不讓人吃肉。

沈希儀決定將升龍府一帶歸位朝廷直轄,除卻升龍府這一片安南精華地帶之外,其餘的地方全部分給各個土司。

反正這些土司一個個手段殘忍的很,他們應該能在安南站穩腳跟。

至於,雍王的問題。沈希儀反而決定雍王從來不是問題。現在是北京那一位想要消滅雍王,而不是雍王想反攻大明。

如果升龍插上大明的旗幟,雍王殿下很可能不敢北上。

攻打莫氏與攻打大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沈希儀看岑猛久久不說話,不由的加一把火,說道:“令祖上岑公忠心侍奉大明,纔有岑氏的現在。岑大人希望能振興岑氏,就好好好的跟着大明走纔是。”

岑猛一咬牙說道:“我如何相信你?”

“你不用相信我。”沈希儀說道:“你只要相信其他人就行了,你以爲這麼大的事情,會是你一個人獨佔的,倒是廣西大部分狼兵都需要出動的,到時候,所有都離開了,他們會留你這個不安分的人在後面嗎?”

沈希儀暗道:“岑猛答應下來,其他人都好說了。”

廣西土司分爲三種,一種是服從朝廷旨意的,朝廷所能調用的狼兵主力,就出自這些土司。另一部分是對大明懷有敵意的,而岑猛就是這部分土司的領袖。還有一些土司,他們是牆頭草,對大明沒有多少忠心,但是也沒有多少敵意,只要朝廷不針對他們,他也願意與朝廷相安無事。

忠於朝廷的土司最好說話,而敵對朝廷的土司最不好說話,而不將這對朝廷有敵意的土司說動了,那些忠於朝廷土司的狼兵,沈希儀也不好調用。

否則這些土司空虛之後,被人趁虛而入,怎麼辦?

這些土司效忠大明,身爲大明廣西都指揮使,沈希儀也必須爲他們着想纔是,所以岑猛是嗎點頭,對沈希儀來說至關重要。

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三章 侍衛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
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三章 侍衛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