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

清風徐徐而來,雍軍大軍徐徐而動。

緩緩的逼近南京城牆。

而路上也有很多建築物沒有拆除。在前往南京城下的時候,路上居然還有不少建築物遮擋炮火,特別是來到的城牆附近。雍軍士卒更是要穿街走巷的來到護城河附近。

南京城上的大炮裝備的也很多,不過,與之前的城池一個毛病,那就是這些炮都是爺爺輩的大炮。

固然有一些保存的很好,但是更有一些在風吹日曬之下,早就碎成了渣渣,輕輕一動,就大片大片的往下面掉鐵鏽。

“轟。”一聲一枚炮彈砸在房屋之中,一時間木頭折斷之聲,絡繹不絕,噼裡啪啦的聲音之中,這一座房屋,轟然倒塌。

但是由於視線問題,根本看不清楚,雍軍的行進路線。只能盲目的開炮。

在護城河邊上,一堆堆的土石抱扔進護城河之中。

南京城的護城河是活水,這一道護城河有一個名字,名字就教外秦淮河,而與天下聞名的南京秦淮河,根本就是一條河的不同分支而已,所以土石填充的效果不是很好,被水流衝擊走了不少。

但是在雍軍的持之以恆的堅持之下,漸漸的外秦淮河的河道慢慢的變窄。水流也慢慢的變得湍急起來。

魏國公此刻正在城頭之上,看到這個情況,說道:“開炮,開炮。”

在魏國公的命令之下,城頭上的大炮,就開始胡亂開炮,無數炮彈砸了下來,亂七八糟的,隨便砸,不知道有多少空房子被砸倒了。

當然了,也有不少的砸進了雍軍的隊列之中,讓雍軍死傷不少。但是南京守軍並不知道。而這樣的損失雍軍也承受的起。

畢竟這是南京,天下第一大城。

不過,雍軍承受的住。南京守軍承受不住了。

首先,這些大炮百餘年了,都是老古董的,但是大炮不是別的,這個時代的大炮,即便是古董大炮,只要保養好,也是能用的。

但是這些大炮在南京城頭,風吹日曬的,只有少數大炮有遮擋的東西,所以這些大炮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

至於保養。

抱歉,對於這些南京守軍來說,他們壓根不知道什麼是保養,也不知道該怎麼保養,甚至他們連開炮,也是想當然耳,根本沒有什麼準確的計算。都是憑着感覺走。

如此一來,他們不出問題纔是問題所在。

“轟。”的一聲,一聲劇烈的爆炸在魏國公的耳邊響起,一塊銅片,從魏國公頭邊劃過,他只覺得臉上一熱,用手輕輕一摸,卻是一片鮮血。

魏國公只覺得頭上嗡的一下。

他多少年來,養尊處優,一想到剛剛那個東西只要在偏離一點點,自己就死無葬身之地了,他就頭皮發麻,四肢無力,簡直就要癱軟在地。

“國公。”魏國公府幾個侍衛連忙攙扶住了他。

魏國公還是有幾個能打仗的人。畢竟魏國公百餘年的底蘊,不是說笑的,而魏國公身邊這些侍衛,就能上過陣,殺過人的老兵。

不過,主家被嚇破膽了。誰也沒有辦法。

“快走,快走。”魏國公臉色蒼白,毫無血色的說道。

這些侍衛將魏國公攙扶下去,再離開的城頭,魏國公的臉色才變得好一點。

至於城頭,在魏國公離開之後,所有士卒的士氣都一落千丈。連亂開炮的頻率也都下降了不少。

對於這些士卒來說,對於雍王沒有什麼敵意。他們覺得爲誰賣命不是賣命啊。爲了避免炸膛,他們連火藥也裝得少了,似乎不是在開炮,而是在放煙花。

在魏國公府之中,如同穿花蝴蝶的侍女爲魏國公按摩,好一陣子,魏國公才平息了心緒,說道:“鄭先生還沒有消息嗎?”

“沒有。”

魏國公的臉色頓時惱怒之極,說道:“你派人去給鄭先生送信,讓鄭先生想辦法與雍王說,只要雍王能保全我家在南京城的地位。我就將南京城給獻給他。要快。”

一日無話。

朱厚煌也萬萬沒有想到,南京城防虛弱到如此地步,整整一天,秦淮河被填平了不少。再過一兩天的填土工作,南京城牆之下,將會有一片坦途。

不過,很多工作,也要一天一天的做的,像南京這樣的巨城,即便是守軍無能之極,想要攻下南京,也不是一日兩日的,必然要十幾日不可。

必然攻到南京城下,就需要填平護城河,清理道路,然後設立火炮,等等事情要做。而此刻的朱厚煌就在南京最著名的建築物上,那就是大報恩塔。

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是明成祖朱棣爲紀念其生母貢妃而建,高80米,9層8面,周長百米。這項工程耗時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軍工達10萬人,耗資248.5萬兩銀子。據傳,塔建成後,9層內外共設篝燈146盞,每盞芯粗1寸左右。

是古代南京的標準建築,不過這個建築毀於太平天國戰爭之中,不因爲別的,就是這個寶塔所在之地。是兵家必攻之地。

朱厚煌已經決定決定造出聲勢出來,自然是有多少聲勢,就造多少聲勢,從北面的金川門,到西邊的聚寶門,南邊朝陽門外,都有雍軍駐紮,想辦法攻城,不過重點,還在北邊金川門,

原因無他,就是大炮畢竟不好運輸。

不過,如果要攻聚寶門的話,大報恩寺,就是極好的駐紮地方。

朱厚煌來此,一是來報恩寺祈福。二是觀察一下聚寶門外的戰場,還有一個原因,朱厚煌要去孝陵。他覺得繞城而過,順便觀察南京城的形式。

“殿下,魏國公使者着急了。”何文淵說道。

祭拜孝陵是一項政治活動,要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是正統。所以需要禮法上的要求,朱厚煌這樣的臣子很少,不得不將何文淵拉過來,他畢竟是進士出身,對這方面還是略懂一二的。

朱厚煌說道:“不要慌,讓他慢慢等,等孤從孝陵回來再說。”

大報恩寺是皇家寺廟,莊嚴肅穆,即便是朱厚煌到了,這些僧侶也沒有多少驚慌之色。顯然是達官貴人見多了。

朱厚煌一邊禮佛,心中一邊暗暗想到:“看來這南京城空虛的很,幾乎唾手可得。我究竟是攻還是不攻。”

從魏國公的反應來看,朱厚煌越發確定了南京城的空虛。不過,南京城的這種情況更讓朱厚煌不知道該怎麼辦。

打下南京?

沒有南京作爲誘餌,北京方面會着急上火的督促大軍南下。手中有人質的時候,才能要挾對方,一旦人質死了,對方都不着急了。

如果北京方面步步爲營,難不成朱厚煌還想大明的土地之上,打一場維持數年的北方戰爭,且不說最後結果如何,單單說嘉靖,會不會在危機時刻放開九邊向蒙古人借兵?

朱厚煌在坐穩雍王的位置之後,明悟了一句話,就是永遠不要高估,一個統治者的道德水準。

但是如果朱厚煌將南京掛在這裡,也不是辦法。

任何東西都是落袋爲安爲好,什麼東西看上要到手了,很多時候很可能永遠不可能到手,不是朱厚煌小看魏國公,魏國公所做的事情,難道不是緩兵之計嗎?

如果,雍軍拿下北京了,卻攻不下南京,情況也會很糟糕。

當然了,朱厚煌並不覺得南京城無法攻下,但是有時候最壞的預感,往往都會發生。朱厚煌準備先拖一拖魏國公。等他從孝陵回來之後,再做計較。

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百章 餘波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
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百章 餘波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