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

船在長江之上。

許泰遠遠的看着寧王的船隻。他們數裡,但在煙波渺渺的江面上,隱隱約約能看見一個黑影。看不真切。

“追上去。”許泰一隻腳踩在船舷上,大聲喝罵道。

“將軍,殿下沒有讓我們水戰,只是追着寧王。”一個老水師摸樣的人說道。

傖啷一聲,許泰拔出長劍,按在他的脖子上,說道:“我說追上去。”

雖然這個船長理智上認爲,許泰絕對不敢殺他,畢竟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還要看主人的。他覺得許泰是不會輕易殺了他開罪雍王殿下。

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許泰殺機凜然,那種感覺,讓他渾身汗毛豎起來,無法去賭許泰敢不敢殺他,即便將雍王殿下爲他報了仇,他也不可能復活了。

他顫顫巍巍的說道:“是。”

在許泰的逼迫之上,船隊追了上去,但是爲小命着想,許泰也不敢追得太近。

無他,長江越往上,就越窄,從安慶逆流而上,長江變得更加狹窄了。海船在這裡前行,遇到的限制更多,打起來,估計更加不站優勢,說不定怎麼得就擱淺了。

兩隻艦隊首尾相接,好像是兩條長蛇一樣,在長江之中通過,前蛇最後,與後蛇最前彼此相接,還有隆隆的炮聲傳了過來。

劉養正看着如附骨之疽一樣的敵人,恨不得掉頭與之大戰一場。只是他卻有一點猶豫不絕。

劉養正雖然精通兵法,但也不是萬能的,最少在水戰之上,並不是太在行,但是他聽下面的人說,他們都懼怕後面大船上的火器,火炮威力極大,射速極快,根本無法抵擋,打沉船或許力有不逮,但是將船上的人打死卻是輕而易舉的。

水戰勝負,劉養正無法卻判斷。

但是敵人這樣跟着也不是辦法。

劉養正暗道:“必須想辦法攔住他們。”劉養正將長江九江到安慶一段,細細的推敲一番,就想出了辦法。如此這般的安排下去。

許泰追着寧王的船隊,路過馬當山的時候。忽然覺得船一動,許泰站立不穩,就向前傾倒,還好,許泰的下盤紮實,一個馬步紮下去,就站穩了腳跟。但是跟着許泰上船的其他騎兵可沒有那麼好的伸手,好幾個栽倒在地面上,變成了滾地葫蘆。

許泰立即問道:“怎麼回事?”

“江水裡面有東西。”

“快看看,下面有什麼動?”

“噗噗通通”有幾個水手跳進了水裡面。不一會的功夫,就有一個水手從水下露出頭來,說道:“下面有攔江鐵鎖。”

不一會兒,將水下的情況探測出來。

“許大人,這一段江面兩邊沉了巨石,石頭上掛着一條鐵鏈。”

許泰大怒說道:“他們怎麼能通過,爲什麼我們會擋在這裡?”

“許大人,我們的船吃水深,倒是有幾艘船,吃水比較淺,能過去。只是大人還追嗎?”

許泰死死的瞪了他一眼。

當然是不追了,有十幾大號福船在手,還有上面的威力巨大的佛郎機炮,許泰纔有底氣去追擊。但是如果沒有這些依仗,帶着幾條小船去追,那是找死。

“什麼時候能修好?”許泰問道。

“我剛剛親自下水看,”船長說道:“這攔江鐵索粗製濫造,很容易弄斷,但是也需要一兩日時間。”

一兩日時間,早就失去了寧王軍的蹤跡了。但是事已如此,說什麼也沒有用。許泰說道:“快點弄。”

九江。

寧王大軍乘船平平安安的進入九江城中。

九江已經成爲寧王控制最大的城市,特別是在南昌失陷之後,就成爲寧王的大本營了。

寧王聽着下面的人彙報情況。

“如今,九江,南康兩府各路官員都願意奉殿下爲主,再加上半個安慶府,人丁百餘萬,錢百餘萬兩,糧食數十萬石,可以糧草充足。”

李士實將寧王的基本盤全部說了出來。不過李士實比任何人都知道,這只是紙面上的實力了。

什麼官員的擁戴,什麼錢糧多少,都是建立在寧王數萬大軍的基礎之上,只要這數萬大軍一旦失敗,剩下的再多也是別人的。甚至是平叛領軍人物的私財,這都是潛規則了。

寧王也知道這個道理,問道“劉先生,現在軍情如何?”

劉養正說道:“殿下,許泰所部停留在馬當山,現在還正在清理攔江鐵索,他們最少需要數日的時間,所以殿下要南征,不得不先將追兵處理好?”

“劉先生有什麼意見?”寧王問道。

“請殿下留一位大將,鎮守九江,特別是湖口。鄱陽湖水面廣闊,並不是長江可比。適應海船航行。所以,鎮守九江的大將,必須小心封鎖南湖嘴,不能讓許泰的海船進入鄱陽湖。”

劉養正對寧王做出了整體的戰略規劃。

南湖嘴是長江與鄱陽湖之間的分界線,是一個堆積起來的沙洲慢慢的與西岸相連,將長江與鄱陽湖之間,只留下一個小小的缺口,就南湖口,讓湖口成爲了兵家爭奪的要地。

只是在湖口封鎖了鄱陽湖與長江之間狹小的水道。不管長江之中有多少船隻,也進不了鄱陽湖之中。

當初石達開與曾國藩在鄱陽湖大戰的時候,石達開就在這裡做手腳,一下子給曾國藩一個狠狠的教訓。可見千載之下,英雄所見略同。

寧王微微沉吟一下,他要考慮人選,留誰鎮守九江。最後,寧王說道:“塗欽。”

“臣在。”一個戰將站了出來。

寧王身邊的武將也是有兩個來源,第一個來源,就是寧王府的家將團,他身邊的侍衛。這些人都是寧王府從小培養出來的,最得寧王信重。

只是可惜的是,這些人都被榮華富貴給養殘了,根本沒有多少人成才,也就一個王綸而已。

而另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寧王從草莽之中,招攬過來的人。

而塗欽就是這一派的首領。如果其他時候,寧王還想安排自己心腹之人,但是這個危機關頭,他不敢有一絲怠慢,所以選定的人,就是塗欽。

“九江就留給你鎮守了,幾乎特別關注湖口。不許一艘船從湖口進入鄱陽湖之中。”寧王說道。

塗欽大喜,他終於有了獨當一面的機會,說道:“臣如守不住湖口,自當提頭來見。”

寧王安排了九江鎮守之事,將目光看向劉養正。

劉養正說道:“南昌之戰具體消息已經傳過來,宜春王擅自出戰,於樟樹鎮被伏擊,萬總管是被城中大族裡應外合出賣的,縱觀王陽明兩戰,從來不敢以堂堂正正之戰,臨敵,只能說明兩個問題,就是王陽明手中的兵力相當有限。王陽明在南贛剿匪的時候,只有不足五千人馬。即便匯合南方各府縣兵力,也不會超過三萬,而且都是沒有怎麼訓練的烏合之衆。如果堂堂正正之戰,自然能一戰破敵,唯一擔心的是南昌堅城。”

南昌堅城到底有多堅固,這些人都常年生活在南昌城中的,對南昌城最爲了解不過。他們之前所想的不過是是如何守城,但是現在將自己換成了攻城一方,立即覺得腦門生疼,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了。

劉養正鄭重其事的說道:“我們不能重蹈覆轍,再現在安慶城下一幕,必須儘快擊敗王陽明,掃平江西全省,再以江西全省之力,與正德相抗於湖口。故而必須引王陽明離開南昌城。”

寧王前傾問道:“如何引他離開?”

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
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