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

“南都就是一個圈子,大工地,哪裡什麼都有,就是沒有人。”吳庸臣說道。

吳庸臣詳細的給楊慎解說。

吳庸臣對南都的影響相當不好。或許是因爲他在大員長大的,雖然大員的規模小了一點,但是比起內地一些繁華的縣城,也相差不遠,再加上少府的一些工坊,更是人煙很多。

但是南都啊?

南都的建立用了大量的奴隸。

對,就是奴隸。從各地部落哪裡賣來的奴隸,這些奴隸有相當一部分死在工程之中,還剩下不少,但是卻不能讓他們進入南都城居住,因爲在朱厚煌的規劃之中,南都城之內,要全部居住着。

因爲朱厚煌不信任這些人,朱厚煌希望將烈屬,東雍的官員乃至重臣,大多數居住在南都之中,最少當兵臨城下之後,南都可以萬衆一心,堅守下去。

正因爲如此,朱厚煌遷都過去之後,帶走了大批的人口,但是依舊填不滿南都城。

吳庸臣也沒有注意,絮絮叨叨的將南都的情況告訴了楊慎。

楊慎一點一點的將這些信息歸併過來。從而建立起自己對南都的印象。

時間不慢,不過一天的時間,順風順水的楊慎就來到了澎湖。只是一到澎湖,就大吃一驚,暗道:“這數年不見,澎湖可是大變樣了。”

楊慎在的時候,東雍就那麼幾個縣而已,澎湖是其中最重要,有收入的縣,自然被楊慎重視,現在想想,當初澎湖的重要數據,楊慎還能記起來。

只是不過短短几年,卻不想澎湖有這樣的變化。

澎湖的媽祖港面對的是一面半封閉的海域。

當初澎湖的媽祖港,不過數道棧橋碼頭,而現在看來,黑壓壓的一大片,似乎將附近可以建造碼頭的地方,全部擴建成碼頭了。

一時間楊慎甚至沒有看出來,這個碼頭上能同時容納多少艘船。

不過,現在看來這媽祖碼頭的船的狀態不好。

一部分船就媽祖港北邊,沒有停到最好的位置上,而其他位置上,大多數是空空如也。

楊慎不由的感嘆道:“數年不見澎湖碼已經變成了這個樣子?實在是-----”

一時間楊慎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了。

吳庸臣說道:“叔父,這媽祖港這幾年不比當初,沒落了很多,想當初,媽祖港幾乎上所有碼頭都停滿了船,幾乎沒有位置了。可是現在,因爲海禁的關係,大部分少府船隻都被掉到南方,從事香料貿易了,這裡還有一些南洋到日本的商船停留,一些來這裡銷贓的海盜之外,就沒有其他船了。”

“澎湖沒落了。”吳庸臣說道:“如果不是沒落了,當初手上沾血的海盜根本不會讓進來。”

澎湖的沒落不僅僅是因爲海禁的原因,還有北港,大員的崛起。

東雍初建時候的澎湖,就海貿的中心地帶,幾乎上是佛郎機人與大明商人交易的首選地,畢竟海商也不善茬,沒有一個擔保人,說不定,這一點就是一場火拼。

澎湖也是在這樣急速擴張的貿易之下,成長起來的。

但是現在因爲海禁的原因,東雍無力也不能去調賬大明禁海政策,只能想辦法用自己的生產彌補貨物的虧損。

少府的重點,也從貿易商變成了出產商。

少府的產業大量在大員與北港兩地,所以很多與東雍做生意的人,乾脆在兩地做買賣,就不來澎湖了。

這也搶奪了澎湖的資源。

除非海禁再次鬆弛,否則澎湖的黃金時期就要過去了。

“各位官人,需要腳伕嗎?”

船一靠岸,立即有好幾個牙人前來招攬生意。

楊慎的腿不方便,就叫了一輛馬車。

東雍的人力緊張,而且朱厚煌提出不能以人爲畜。所以轎子在東雍受到抵制,除非是新娘子很少有人坐轎。

甚至很多地方因爲轎子不好找,迎娶的時候,已經用其他方式代替轎子了。

楊慎雖然坐在馬車之上,但是打開簾子向外面看去。

卻發現澎湖市面比之前擴張了數倍,本來澎湖媽祖港附近,不過是一個村落而已,能有多少丁口啊。

而現在澎湖卻與江南的一個縣城,沒有什麼區別。

只是有一些蕭條。

一會功夫,澎湖縣城映入楊慎的眼簾。

楊慎在的時候,澎湖縣城還是一個規劃。而現在就已經成爲一座真正的城池了。

楊慎來到澎湖。立即被澎湖縣令熱情招待。

而澎湖縣令不是別人,正是楊慎的舊人,王源和。

王源和是一個傳統的士大夫,是和楊廷和一起堅決不想朱厚煌登基的文官也是一樣的人。所以王源和不符合朱厚煌的價值觀,當時還當面嗆過朱厚煌。

朱厚煌或許沒有在意,但是有人就替他做了。

升官什麼,與王源和沒有關係了。

大家都飛快的高升,與王源和一起來的王鶴年,已經成爲禮部的頭頭,而王源和還是一個縣令,不過,從普通縣的縣令,變成了澎湖縣的縣令。

即便澎湖現在有所衰落,但比起東雍其他縣還要強一些。

而且他也快要升遷,會升遷到長崎縣令。

到了長崎雖然說是縣令,但卻是魏大臨之下的文官之首,可以說是方面之任,位卑權重,也算得上升遷了。楊慎與王源和秉燭夜談。纔算是將自己的心中的東雍,與記憶之中的東雍聯繫在一起了。

現在的東雍兩府,雍南與北港,已經不遜色於江南一帶的府縣了,當然了與蘇杭相比,還是不能比的,但遠遠的勝過了普通內地府縣。而且雍國開國,正是開國氣象的時候。

大家都用心做事。情弊比較少。以雍制收上來的糧食稅收,遠遠超過了明制能收上來的。有這兩個府在,即便是東雍貿易上出了問題,也足夠他支撐數萬大軍了。

當然這數萬大軍,並不是雍軍這樣的軍隊,而是冷兵器的軍隊。

不過,東雍島的開發也陷入了瓶頸之中,靠近水源,容易開拓的土地,大部分都開拓好了,大部分以海運,北港與大員的直道相連。但是其他邊邊角角,想要開拓出耕地來,雖然是可以,但是耗費就大了。

有些不划算了。

這大概也是朱厚煌要遷都南都的原因之一。

這僅僅是東雍島的情況。

而澎湖縣位置重要,可以說東雍航運中心地帶,北到日本,南到南都,很多消息在這裡彙集,讓楊慎知道。東雍不僅僅在東雍島上,還在抵定了安南,占城,雖然控制力不算太強大,但是想抽調兩國出兵,出糧卻是可以的。

楊慎離開東雍,雖然是一爲父報仇爲名義,但是實際上,楊慎卻是不甘心於淪落下僚。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東雍已經積累到如此地步了,單單以兵力而論,絕對一方強蕃,穩定中原的可能不是沒有。

楊慎暗道:“雍王有此基業,我當爲姚廣孝。雍王身邊缺乏士人,唯有心學邪說橫行,我定當匡扶聖道,讓雍王重歸正道。纔算不辜負一身所學。”

楊慎與王陽明不對付,或者說楊慎很看不慣王陽明那一套,因爲以禮法而論,楊廷和堅持的是對,但是張璁用來破題的說法來自什麼地方?

是來自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大禮儀之爭,幾乎是朱熹一套與王陽明那一套在爭論,楊慎能看得上王陽明纔是怪事。

之前,這一點矛盾並不明顯,但是現在卻讓楊慎耿耿於懷的存在。他暗暗後悔,早知道有今天,他就不會在王陽明入東雍的事情上出力。

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十七章禮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三章 侍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
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十七章禮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三章 侍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