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英雄

朱厚煌安慰正德說道:“能大勝北虜,使得北虜數十年不敢南下,也能告慰烈士在天之靈了。”

“烈士。這個詞不錯。”正德說道。

朱厚煌忽然一動,說道:“陛下想過這些死難的將士如何撫卹嗎?”

正德說道:“國家自有恩典,朕亦會將他們的子侄提拔到身邊的。”

朱厚煌說道:“國之大事,在祭在戎,陛下何必立碑京師,將死難將士的名字刻在上面,春秋兩祭,---”

朱厚煌話還沒有說完的,正德就已經搖頭了,說道:“不行。”正德解釋說道:“大臣哪裡絕對通不過的。”尊卑禮儀是儒家重中之重,豈能簡簡單單就多出來一個。文臣哪裡非翻天不可。而且正德自己也不樂意。因爲文臣爲表示自己的重要性,將一套禮儀弄得繁瑣無比,正德爲之頭大,什麼祭天,籍田,等等大禮儀,就讓正德頭疼了,他哪裡肯再多出一個。

“不過,這個注意不錯。”正德轉眼一想,說道:“朕的壽宮還沒有修,等修得時候,朕將所謂死難將士性命都刻在壽宮之上,好讓他們追隨朕到地下。”

收拾戰場掩埋屍體,這次俘虜的韃子也不少,看管俘虜,這一大攤子事情,完事已經到了晚上了,追擊的騎兵也陸陸續續的返回了,朱厚煌協助正德在戰場不遠的地方立下大營,被徵召周圍的民夫來打掃戰場,正忙着的時候。忽然聽大營之中一陣歡呼。朱厚煌一問,才知道,達延汗被俘虜了。

達延汗可不是一般的蒙古首領,而是公認的蒙古中興之主。重振黃金家族的領袖。朱厚煌本人就好像是做夢一樣,忍不住向大帳走過去,想看看達延汗的真面目。

正德大帳之前,很多人簇擁在這裡,顯然大家對達延汗都和好奇。不過他們身份進不了大帳,只能在外面等着。

朱厚煌進入大帳之後,發現這一戰的主要將領都在這裡。朱厚煌找到自己的位子站過去,向大帳中間一看,發現了達延汗。

這時候的達延汗狼狽之極,渾身上下的皮裘看不出本來顏色,全部都是血污,甚至身上還帶着幾處箭傷,正在一點一點的向外面滲血。他根本沒有站在地上,而是跪在地面之上的,甚至也不能說跪,因爲他的雙腿上扭曲的樣子,一看就是已經骨折了。

“達延汗活不長了。”朱厚煌聽周圍的人竊竊私語。

的確,這渾身傷勢,不大可能是能治好的樣子了。

“達延汗,你可知罪?”正德厲聲問道。

達延汗努力的昂起頭來,一字一句從牙縫之中崩了出來,問道:“我有何罪?”他的雙眼深深的埋在血污之中,卻精光四射,好像是一頭受傷的兇獸。即便是遍體鱗傷,也毫不示弱,即便聲音非常虛弱了,他也要一字一句的堅定的吐出來,保證自己的尊嚴。

“幾十年來,數十次犯邊,士民爲爾所殺,不可計數,而今受虜,敢稱無罪。”

達延汗笑了,笑得極其難聽,一邊笑一邊咳嗽,說道:“我有何罪?你們大概都記得了,我六歲登基爲汗,是因爲我父汗是六歲時候死的。他是怎麼死的,大概你們不記得了。但是我記得,我記得非常清楚,王越是怎麼突如其來,殺入部落之中,我當初躲在草垛之中,看這王越帶着人殺了父汗,還有我的兄弟姐妹。黃金家族嫡系只剩下我一個人,這纔是我六歲登基稱汗的原因。”

這一戰朱厚煌就知道,是明中期有名的大捷,所謂的威寧海大捷,王越也因此被封爲威寧侯。不過因爲王越與太監汪直走得近,所以弘治登基之後,王越就被貶了。不過即便如此,王越在弘治年間復出,他復出之後,達延汗不過試探了一下明軍防務,就不敢南下了。

“我有何罪?不過報仇而已。只可惜未成而死罷了。”

一時間,正德卻不知道說什麼是好了。

地球蒙古韃靼與大明之間的仇恨,可以說是血海深仇,哪裡有什麼對錯可言,彼此之間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看法。沒有對錯之分。

朱厚煌不由想起了明人對王越的評價,認爲王越貪兵冒餉,到達了邊將從來沒有過的地步。大概就是認爲王越攀附宦官,而往死裡面黑他罷了,即便是數百年後,如果不是關心明史,恐怕連王越的名聲都沒有聽過,就連朱厚煌也是到了明代才真實的瞭解到王越的功勳。

王越在時,達延汗不敢輕易犯邊,但是王越一去,寧夏,綏遠,甘肅,三邊幾乎被達延汗打得崩潰。

朱厚煌見正德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厲聲說道:“你口口聲聲說要報仇,威寧侯在時,你怎麼不報,卻叫囂於今日,不過欺軟怕硬之徒。”

達延汗眼睛盯着朱厚煌說道:“你是誰?”

“無名小卒。”朱厚煌說道:“大汗從草原上來,豈不知成王敗寇之理,今日大汗率五萬精騎入寇,匹馬不能歸塞外,大汗有何顏面見父老子弟,還敢言無罪吧?”

達延汗的神色暗淡起來了,他能面對正德死不認罪,不覺得自己的地位低於正德,要不說雙腿已廢,正德想要讓他下跪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他帶着五萬騎兵,是他本部精銳,左右領兵之人,都是他的親戚子侄。此刻一戰亡於此間,讓達延汗如何不痛徹心扉。不能自已。而且身上的傷勢沉重,他知道自己恐怕活不了幾日,自然沒有向正德低頭認輸的意思。他嘆息一聲說道:“朱厚照,你敢親征在南朝皇帝之中,也算一個人物了,我落到你手中,也算是不枉了,不過你也不要得意,當初王越殺了父汗,還有我。你殺了我,草原上還有黃金家族的其他子孫。你若是英雄,你給我不流血的死亡。也算是相識一場。”

正德忽然有一種物傷其類的感覺,說道:“好。”傳令下去道:“拖下去,用蒙古人的法子,給他不流血的死亡。”

達延汗就這樣被拖下去了。

隨着達延汗的落網,這一場親征已經告一段落。匆匆之間,已經兩月有餘了。不過這還不是回去的時候,這一場大戰,在大同境內,整個大同被這一場戰禍糟蹋的不成樣子,蒙古人的根本就沒有軍紀這個東西,但明軍的軍紀也好不到哪裡去,不過這一次是皇帝親征,各種補給相當全面,還不至於讓他缺衣少食,所以大面積的劫掠是沒有了。但是順手牽羊之類的事情從來不少。

這一番下來,大同鎮的百姓可都遭了血黴了。

而大戰過後,安撫地方,整頓軍隊,等等繁瑣之事一件也少不了,而且塞上風光比如京師來說,更有一絲韻味,讓被四方城困的折磨多年的正德覺得大飽眼福,一時間居然有不想回京的意思。

這時間內,兩戰的斬獲也統計出來了,兩戰總共斬首七千,俘虜三萬餘,其他的都分散走下路逃到大塞外了。

正德從京師調集的一百萬兩銀子也快到了,正德心思很大,殺了達延汗之後,得隴望蜀,又打起了河套的注意,這一段時間裡,又開始訪問山西宿老。詢問復套之法,當然了也少不了品嚐北地有名的大同姑娘。留下了一段顛龍倒鳳的傳說。

正德玩的幾乎樂不思蜀了,但是京師之中坐不住了,楊廷和來了。

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
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