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

“下面說說的開支吧。”朱厚煌說道。他又將目光看向吳行之。吳行之正要起身說話。卻被一陣咳嗽聲打斷。

朱厚煌轉眼看去,卻是陸完。陸完站起來說道:“下面讓我來說吧。我知道財政開支的最大項,應該是我用出去的。”

“從大員到戚氏到邵氏,乃至新建的陽明。約有千里之路,從戚氏越過雍江到北江也有數百里的道路,”說到這裡,陸完微微一頓,說道:“所謂北江,就是因其在雍江之北,所以叫北江。”

朱厚煌知道這一條河,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濁水溪。不過朱厚煌也不打算更改。

陸完繼續說道:“沿着雍江兩岸,有自雍江出東山到大員出海,大約有兩百里的堤壩,需要次第修建。還有預計修建的大大小的七座縣城。”

這一系列大工程說出來,讓所有人歎爲觀止。

這是比黃河河工更加大的工程。

朱厚煌知道雖然現在很困難,但是這些工程一旦完工之後,東雍雖然說不上萬世之基,但是也算得上根基之所。

單單這一項,陸完算得上國士無雙。

朱厚煌長揖到地,說道:“孤謝過陸師。”

陸完避開朱厚煌的禮,說道:“殿下何須多禮。”

朱厚煌說道:“沒有陸師在,東雍如何能今日的場面。”

陸完說道:“殿下,只要不說我耗資無數就行。”

朱厚煌說道:“孤洗耳恭聽。”

陸完說道:“在臣的組織之下,東雍百姓,男出工,女出勞。幾乎除卻耕種之外,家家戶戶都在工地之上,但凡是先到東雍的移民,都要補充到工地上,東雍的耕地還都是生地,產量不足,可以說整個東雍百姓都依靠工地上的工錢過活。臣給男丁每日食量三升,給米一斗,蓋因男丁有家小。且有農忙之時,不能做工。所以不得不多給一些。”

其實陸完沒有說,工地上的活計,全部都是重勞力活,不多給一些,有多少人會努力幹啊。如果是簡簡單單的賑濟,則不需要這些糧食。不過陸完也是有私心的,他的私心就是在臨死之前,將東雍建設成天府之國,縱然他身死之後,東雍在一日,他的名字也就與東雍聯繫在一起一日,就如同李冰於四川一樣。

朱厚煌說道:“陸師無須多言,只需說每月錢糧總和多少?”

陸完沉思一會兒說道:“一月最少需要十萬石糧食。這僅僅是糧食,還有各種各樣的材料與工具,很多木料鐵料等等,每月消耗不等,上個月消耗了五萬兩。再加上各級僚佐的俸祿近萬兩。合計每月近十六萬兩。”

吳行之起身向陸完行禮道:“陸長史,少算了一項,就是各級縣衙的俸祿,已經縣兵的俸祿,還有縣衙的開支。”

陸完苦笑道:“的確如此,各級縣兵的開支,要額外加兩萬兩,各級縣衙的俸祿,也要有二萬兩之多。”

朱厚煌說道:“這都已經有二十萬兩了。”

“還有少府的開支,”許鬆站起來說道:“少府開支與其他部門不同,少府的開支都是先經過覈銷之後,纔將利潤上交給吳司官的,不過有一項雖然在少府之中,但是另外開支,需要告之殿下,那就是雍王府的開支。”

朱厚煌問道:“雍王府開支多少?”

“雍王府每月開支一萬兩,主要各級僕役的月錢,以及太后與王后,王妃的貼己,王府的日常開支,因爲東雍遠離大陸,所以百物騰貴。這纔多花了一點。”許鬆說道。

很多在大明很常見的東西,在東雍都能化爲奢侈品之列,比如一些胭脂水粉,綾羅綢緞之類,要比江南,比北京高太多了。

再加上朱厚煌水漲船高,吳太后對家裡面的僕役也加了恩。而且吳太后對雍王府太看不過眼了,朱厚煌的雍王府不過是一個府縣對面的大院子而已,什麼大殿都沒有,讓住慣京師的吳太后實在看不過眼。鬧着要重建。

朱厚煌默默的爲開支之中加了一萬兩。

朱厚煌說道:“後面不用你們說了,我說,水師三支艦隊,人員在一萬五千人左右,因爲水師各個兵種的餉銀不同,平均每人月銀在三兩上下。這是四萬五千兩,然後船隻的維修保養,也需要一萬兩左右。再然後就是孤的親軍。孤的親軍,厚賞重罰,每人餉銀在十兩上下,這就一萬五千兩。在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有二萬兩上下。”

“而這一次,安慶之戰,親軍戰死三百上下,按撫卹金,三十兩來算,要一萬兩,而水師的撫卹金要比親軍少,雖然水師損失大,也要一萬兩,再加上,孤還要撫卹鄭將軍,撫卹金也要一萬兩。”

“總共加起來。二十九萬五千兩,這還是一個估算。”

“殿下,”吳鳳儀說道:“不要忘記臣的經費。”

“對了,還有舅舅的經費。”朱厚煌苦笑道:“舅舅,你每月需要多少。”

吳鳳儀咬着牙說道:“最少二萬兩,不能再少了。”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想讓人效命,就要下得去本錢,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情報,最好的辦法還是拿錢砸。

所以,這兩萬兩是不能再少了。

朱厚煌長嘆道:“三十一萬五千兩,幸好,孤有一座金礦。”

一萬兩黃金最少能換十萬兩白銀,有了這些黃金打底,東雍才能運營下去。

不過這麼高的消耗,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朱厚煌又不是皇帝,沒有正統的名分,唯有給人高薪才能留住人,比如在座各位,他們月的俸祿加起來,也有一萬兩了。

朱厚煌說道:“那麼繼續說,將江西那邊的人安置下來需要多少錢。”

陸完先開口說道:“殿下,這些人都是流放之人,恐怕手無分文,先說糧食,臣通過故友打聽,俘虜有七萬上下,每一個都是壯丁,大抵有七萬戶,每戶每日大抵要一斗糧食,所以今後,每月將多消耗二十一石糧食,覈算銀子,大抵要二十一萬兩。”

單單算口糧,就需要多支出二十一萬兩,一年就一百三十二萬兩了,簡直是天文數字。

朱厚煌咬着後牙槽,心中忍不住的泛出一股悔意。

陸完說道:“要爲這些人修建房屋,購置農具,等等瑣事事務,以大員安置的經驗來看,每戶需要六兩銀子。七萬戶,需要四十二萬兩銀子,好在這一筆錢是一次性消耗的。今後就沒有了。”

“這就是說,我們很快就需要支出四十二萬兩的開支了。”朱厚煌說道。

“殿下莫要着急,我估計七萬俘虜及家人不會這麼快,就被髮配到東雍的,”陸完說道:“江西的地方官定然會將這些人油水榨乾之後,才遣送的,我們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

即便是一個月之後,有四十二萬兩的支出,不,不僅僅是四十二萬兩的支出,應該是一百多萬兩的支出,因爲朱厚煌決定擴充親軍了,這又是一大筆錢了。

朱厚煌問道:“行之,我們結餘多少錢?”

“十五萬七千八百兩。黃金一萬三千兩。”吳行之說道。

朱厚煌不由大驚道:“這麼多嗎?”

吳行之苦笑道:“這可是從殿下到東雍開始,我一點一滴積攢起來了,除卻這些之外,殿下可是連一分錢都沒有了。”

即便是這樣也不少了,朱厚煌默算這大概有三十萬兩上下。

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
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