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

朱厚煌出去之後,狠狠的訓斥了王二鐵一頓,但是也沒有怎麼處置王二鐵。

對於這些能辦事的技術官僚,朱厚煌還是很看重的。他只能做到訓斥,罰俸。朱厚煌還想在鐵作題字。不過想起朱厚煌的一筆臭字。只好作罷。

其實放在現代人相比,朱厚煌的這一筆字也算是拿得出手,但是在大明朝之中,書法家比比皆是。凡是能中進士的,都有能寫的好像是印刷體一般的館閣體。比起後世的書法大家,不差多少,所以朱厚煌就不敢在胡亂獻醜。不想留下與乾隆一樣的罵名。

乾隆在無數文物上塗鴉,在後世不知道有多少人痛罵。

朱厚煌最後視察的鐵礦。

北港的鐵礦卻是在海邊。而且是以鐵沙的摸樣存在。無數人在此處陶沙。

朱厚煌站在大海邊上,看着海邊無數淘鐵沙的人,心中默默計算,暗道:“北港礦業已經有兩萬壯丁在了,現在的東雍至少不能說一清二白了。至於他們還能安置多少,還是未知數,不過想來肯定不少。”

此刻朱厚煌才確定下來,在將來的一年,他將放棄陸完的屯田路線,將人力都放在工業上。至少糧食就又會有危機了。

“比起江南,湖廣的產糧區,南洋的糧食更加便宜,王師如過出使南洋,也要將糧食問題放到重要地位。卻不知道許鬆那邊怎麼樣了?到底與佛郎機人有沒有達成默契。”

就在朱厚煌思考的時候,吳鳳儀來到朱厚煌身後,低聲說道:“殿下,許鬆從馬六甲回來了。”

“是嗎?”朱厚煌問道:“成果如何?”

吳鳳儀說道:“許大人身邊的人說,許大人回來的時候興致很高。”

“興致很高。”朱厚煌說道:“那就是說,成功了嗎?”朱厚煌再次眺望這裡,說道:“走吧,回大員。”

這一趟北港之行,朱厚煌對遷都北港的心思越發重了。

從北港到大員不過一日水程,當天晚上,朱厚煌就回到了大員。

許鬆第二日一早,就來到了雍王府之中。

朱厚煌早已等着許鬆了,一併等着許鬆的人,還有王陽明。

許鬆將馬六甲之事告訴了朱厚煌與王陽明,朱厚煌讓許松下去之後,與王陽明相對,說道:“就麻煩王師去一趟南洋嗎?”

王陽明說道:“臣自然想飽覽南洋景色。”

“不知道,王師先從那個國家開始?”朱厚煌問道。

“當然是安南了。”王陽明說道。

安南屢次與大明作對,但也是南洋強國。

王陽明要從南洋下手,要先去的地方,自然是南洋。

王陽明答應下來, 並不是立即就走的。

王陽明回到了自己的居所之中,也是雍王府的一個院子。大員也漸漸的興旺起來之後,但是上等的院落還是不多。所以朱厚煌將王陽明安置雜家自己家裡面,小心伺候,朝夕請益。

王陽明的院落之中,並不是沒有人。

王陽明的個人魅力很大,雖然在儒學主流之中,被訓斥爲異端。但是依舊有很多弟子跟隨王陽明而來。

“先生,您回來了。”

王陽明看過去,原來是他的大弟子,徐愛。

王陽明說道:“曰仁,你諸位師弟在東雍還習慣嗎?”

徐愛的字就是曰仁。

徐愛咳嗽兩聲說道:“雍王帶我等不錯,將我們全部安置到府學之中當教習,只是他們府學之中不教導正道,而且學生稀少,讓我等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王陽明說道:“殿下已經有意將再次從各縣招收一批學生來,至於說道府學不教授正道。那麼什麼是正道?”

徐愛說道:“先生,何處此言?”

王陽明說道:“哦,沒事?我要出使南洋,你去問問各位師弟,都有誰去?”

徐愛咳嗽兩聲,說道:“我當然要去的,先生,弟子一直想不明白,雍王殿下到底爲什麼要請先生來此,可是現在卻又將先生晾在這裡?”

王陽明說道:“殿下想從我這裡要的東西,我暫時沒有。不說這個了,將來你就會明白的。”

徐愛聽出來王陽明不想談這個。說道:“先生,我這就去準備。”

“曰仁,你也要注意身體,你來到東雍之後,是不是有些水土不復。要不要你就留在這裡修養吧。”王陽明很看中他這個大弟子。

徐愛說道:“弟子從小跟隨先生,沒有片刻分離,先生要甩下我嗎?我區區小病也是老毛病了。沒有什麼大事。”

王陽明也習慣了徐愛在身邊,也就作罷了,誰知道這一次差點讓王陽明抱憾終身。

出使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在王陽明等待出使的時候,早就有人去安南報信了。

安南河內城中。武川伯府之中。

ωwш✿тt kΛn✿co

一個人正在來回踱步,說道:“這個節骨眼上,明朝的使者來幹什麼?”

這個人是莫登庸,安南武川伯莫登庸。

莫登庸年幼的時候家境十分貧困,因此自小從事漁業爲生。長大後,以健壯而且武藝高強,考中力士成爲宿衛。正德三年,莫登庸被威穆皇帝任命爲天武衛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從此平步青雲。

當然莫登庸逐漸掌握的安南大權,還是因爲安南皇室內鬥。莫登庸從一個普通的軍官,變成了執掌安南軍政的大軍閥。

此刻的莫登庸已經漸漸的生出了取而代之之心。

但是他心中還是忌憚安南王室的歷代權威,此刻正在小心翼翼的一點點試探。特別是安南國各地軍閥,已經被莫登庸消滅乾淨了。

莫登庸對安南王室的忌憚也漸漸消除的時候,他決定學習董卓的先進經驗,他要先廢立一個皇帝,再做計較。

但是這個時候大明的使者要來了,不由的讓莫登庸想起了對大明的回憶。其中有仇恨,但是更多的是忌憚。

讓他想起了當初成祖在越南的征戰。

雖然宣德之時放棄了安南的戰場,但是三十萬大軍在安南作戰,讓安南人現在想起來還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明使的到來,讓他再次想起這種感覺。

“大王,不必擔心,臣得知這次來的使者,並不是大明朝廷的使者,而是大明一個藩王的使者。”莫登庸身邊也有明眼之人。一個文官說道。

莫登庸雖然只有一個武川伯的爵位,但是野心早已暴漏,他身邊的人早就將他視爲未來的安南國君,大王的名頭早就叫起來了。

莫登庸說道:“怎麼可能啊?”

作爲大明的臨國,視大明是最大的威脅,怎麼不明白大明的制度,大明將藩王當豬養的先進經驗,周圍的國家哪裡有不知道的?

“大王,大明正德皇帝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他打敗了蒙古達延汗,並取了達延汗性命,將自己的弟弟封到東雍,不過一兩年的時間之內,東雍就變得繁華起來,將來東雍一定是海東名鎮。而這一次的大明使者,準確的來說,是東雍使者,這這位坐鎮東雍的雍王使者,大王不可怠慢。”

莫登庸闇暗鬆了一口氣,說道:“如此一來,孤就放心了。”

莫登庸懼怕的是大明朝,而不是區區一個東雍。

“大王,我們當以什麼樣的禮節接待東雍使者,還有要不要封鎖消息。”這一位文官說道。

莫登庸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以接待大明使者的禮遇接待他,不封鎖消息,也不告訴他,但是多派人,將他們給我釘死了,孤要知道,他們對我的態度。”

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
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