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

當天晚上,趙仲針便頒佈了處理方案。

一、都指揮使楊竹青貪墨軍費,數量巨大,拒不悔改,煽動、策劃老兵以暴力方式抗拒變法,其罪當誅,樑郡王以天子劍之權將其處斬,以人頭警示三軍,並沒收其歷年貪墨所得。

二、指揮使周文年、蔣清、關松柏三人歷年吃空餉三千餘貫,表示願主動清退不義之財,並保證絕不再犯,其未參與策劃對抗變法,京東路安撫使司、京東路治軍所經協商決定,三人免予追責,保留其指揮使之職,下調其官評,報樞密院備案。

三、指揮使楊順、張志、許徵三人未參與策劃對抗變法,其累計所涉軍俸低於千貫,並保證絕不再犯,京東路安撫使司、京東路治軍所經協商決定,三人免予追責。

四、隊正楊密等二十三人,未參與策劃對抗變法,所涉軍俸數額微小、情節輕微,不予追究責任。

五、士兵陳崗、羅順等十二人,參與煽動、組織士兵對抗變法,嚴重觸犯軍法,罪不可恕,但因不是主犯,免予死罪,責打軍棍一百,流放嶺南充軍。

六、士兵馬度等四百零七人,參與對抗變法,本該追責,但鑑於其被人矇蔽利用,且騷亂並未造成嚴重後果,決定免予追究軍法,但取消其退職補償,強令退軍回鄉。

處罰決定出來後,治軍所連夜抄送軍報,送往京東路各處軍營以及樞密院、兵部等朝廷部門。

趙仲針又寫了一份詳細報告,派侍衛緊急趕往京城,向天子彙報此事。

這件事在範寧的暗中推動下,很快便被《信報》和《小報》的消息探子知曉。

四天後,《信報》和《小報》同時在頭版頭條報道了此事,京城輿論一致盛讚樑郡王趙仲針對軍隊突發事件處理果斷,魄力十足,處罰手段條理清晰,有理有據,賞罰分明,有王者風範,堪稱皇族大器。

御書房內,天子趙禎深有感觸地對相國韓琦道:“這孩子是如此純良,他在報告中告訴我,他被士兵的騷亂嚇壞了,躲在禁軍軍營內盼星星盼月亮等着範寧趕來挽救這件事,他甚至一夜未睡,害怕變法由此夭折,等處理完這件事後,他又自責自己膽小懦弱,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處理不了。”

韓琦微微笑道:“樑郡王畢竟是少年,才十二歲,心智尚不成熟,出了事情害怕很正常,但我更欣賞他謙虛自律,坦誠真誠,從諫如流,雖然他不忍處死楊竹青,但他知道楊竹青罪不容恕,若不殺他,變法會出現更多波折,只有殺他立威,才能把變法徹底推行下去,他在個人情感和理智方面處理很好,真的有王者風範。”

“韓相公也看了報紙嗎?”趙禎似笑非笑問道。

“微臣看過了,這件事已成爲朝野最熱門之事,朝廷上下,幾乎人人都在談論此事,知政堂今天還在討論此事。”

趙禎倒有點興趣了,笑問道:“那賈昌朝怎麼說?”

“賈相公說,同一件事,如果處理失當,考慮不周,就會變成變法不公激起兵變,各種輿論攻擊,朝廷質疑,使變法成爲泥沼,變法者不敢再輕易逾越,但如果處理果斷,有理有據,再請報紙正面宣揚,就會變成一大政績,使後續的變法更加順暢,賈相公說,他更加佩服這件事的幕後指揮者,手段堪稱老辣,滴水不漏。”

趙禎呵呵笑了起來,“這個老賈怎麼說話有點酸溜溜的。”

“陛下,不得不說,這件事範寧處理得好,樑王殿下配合得好,二者缺其一,都不會是今天這個結果。”

趙禎點點頭,“你說得很對,其實朕很清楚軍隊變法之難,也不指望那孩子能真能變法成功,但朕更關心他的變法過程,他的心態,他的人品、他的做事方法,說實話,他的淳樸厚道、坦誠善良深深打動了朕,朕考慮立他爲皇太孫,在朕之後繼承大統,韓相公以爲如何?”

韓琦早就有這個感覺了,現在得以從天子口中證實,讓他深深暗嘆了口氣,怎麼會這樣,原本是讓趙仲針爲父爭光,最後卻變成了以子代父,這讓趙宗實怎麼想?這個方案是範寧提出的,恐怕他會從此被趙宗實深恨。

趙禎見韓琦不語,也明白他的心思,緩緩道:“朕也知道直接用皇孫取代他父親,對他父親不公平,但朕要爲大宋社稷負責,要向列祖列宗交代,不能被親情所左右,趙宗實如果僅僅是平庸也就罷了,但朕這麼多年觀察他,他性格有缺陷,做事容易偏激,而且固執,不聽人勸。

這樣的人做知縣,最多是一個縣裡的百姓和官員遭殃,但如果讓他做天子,那就是整個天下百姓遭殃。

其實朕也不太看好趙文惲,他雖然爲人善良,謙虛自律,但他性格太懦弱,容易被人左右,他若登基,必然會出現外戚專權,也是大宋社稷的不幸,朕無法向列祖列宗交代,但比起趙宗實的固執偏激,朕還是偏向於善聽人言的趙文惲。

直到趙仲針出現,朕才終於看到了大宋的未來,看到了一箇中興之君的影子,朕反覆考慮了幾個月,纔有了立皇太孫的想法。”

趙禎的一番肺腑之言,讓韓琦爲之動容,但他並沒有被感情所左右,他沉吟一下道:“立皇儲是國之大事,必須慎之又慎,微臣有兩個建議,第一,希望陛下能再考慮幾個月,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第二,趙仲針進行的變法纔剛剛開始,希望陛下能讓他有始有終,不要輕易宣佈立皇太孫之事。”

趙禎也知道自己有點感情用事了,畢竟趙仲針出現才幾個月的時間,他還需要時間來觀察瞭解。

“韓相公說得對,是朕有點過急了。”

韓琦微微笑道:“陛下才是真正的謙虛自律,有陛下坐鎮大宋,是大宋之幸也!”

..........

趙仲針的殺雞儆猴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不少底層將領紛紛向進駐的變法小組坦白自己撈了一些小錢的事實,爭取儘快過關。

當然這裡面也有一點私心,萬一上面的指揮使過不了關,提拔繼位者時,已經先一步過關的自己豈不是有了機會。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士兵們來說,殺了貪婪成性的楊竹青,讓無數士兵們拍手叫好,恨不得再多殺幾個。

但指揮使們卻看懂了公告裡的門道,某某指揮使貪墨軍費數千貫,清退後免予追責,依舊擔任指揮使,這裡面的暗示太多了。

當指揮使五年,吃空俸、扣軍俸、收孝敬,哪個不是貪墨上萬貫,怎麼可能只有三千餘貫,甚至還有人低於千貫,哄鬼呢!

再說下午抓捕,晚上就發公告,怎麼查證他們只貪了這麼點錢,說到底,就是自己交代多少算多少?只要把少量錢交出去,那就算過關了。

當然,大家都不傻,爲什麼有人交代三千貫,有人交代幾百貫,這裡面肯定有一點依據的,像戶曹吏就很清楚每個營空俸兵情況。

只是具體拿了多少,上面就不知道了,也很難查證。

公告中的關鍵,就是要保證以後不貪,也就是說,只要不貪得過份,就可以既往不咎。

領會了公告深意的將領紛紛對號入座,比如貪了三千貫的就準備說自己只貪了三五百貫,貪了萬貫的,就準備說自己只貪了兩千貫,然後把兩千貫錢交出去免責。

一時間,將領們聞風而動,從上到下都開始自查自糾,清理超齡兵員也進行得異常順利。

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
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