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

時間漸漸到了八月,西夏境內各地餘患皆已消除乾淨,河西五萬西夏騎兵被吐蕃、宋朝以及羌人聯軍連續衝擊圍剿,傷亡慘重,嵬名浪不得不率領一萬餘人退回賀南山。

隨着嵬名浪的北歸,賀南山的党項老巢開始出現了蠢蠢欲動的局面,八月上旬,嵬名浪率四萬党項騎兵在定州北部六十里外的天星谷渡過了唐來渠,四萬騎兵沒有了河流阻擋,一路飛馳南下,直撲定州。

在得知党項人出兵的當天晚上,範寧便召集了緊急議事,商量應對党項騎兵之策。

衆人一致認爲,唯有一戰全殲這支党項騎兵,才能徹底澆滅興慶府的希望,範寧同意了衆人的意見,決定出兵正面迎擊這種四萬人的党項騎兵。

範寧當即做出決定,由韓絳繼續率三十萬大軍圍困興慶府,他親率十五萬大軍北上定州,迎戰這支四萬党項騎兵組成的最後希望。

同時北上的,還有五十艘蒸汽船和三百艘千石戰船,範寧的十五萬大軍包括了八萬騎兵和七萬精銳步兵。

另外,範寧又令都統領陳燕率三萬騎兵繞道北上,去抄賀南山党項人的老巢。

大軍部署完畢,十五大軍連夜出發,疾速奔向定州方向。

次日上午,範寧率十五萬大軍抵達了定州以南約十里處,唐來渠從定州穿城而過,和黃河並行,範寧之所以緊急出兵,就是想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水路優勢。

唐來渠從天星峽與黃河相連,一路南下,始終與黃河並列,定州、興慶府、靜州、順州、懷州都位於唐來渠與黃河之間,兩條河渠之間的距離北窄南寬,最窄處就是在定州,最窄處只有兩裡,從定州城東一直到定州城南約十里處,差不多在十餘里長的區域內,兩條河流的間距都只有兩裡。

大軍在紮下了陣腳,三萬弓弩兵在前,四萬長矛軍方陣緊隨其後,兩側各有一萬騎兵,後面是六萬騎兵方陣。

這裡實際上擺不開戰場,宋軍北面便是黃河與唐來渠之間狹長的夾道,容不下四萬騎兵同時殺來,宋軍弓弩手最多隻需要面對一萬騎兵的突擊。

這裡是範寧要搶到的地利優勢,兩條大河嚴重限制了騎兵的戰場,使得四萬騎兵的進攻硬生生變成了四支一萬騎兵的先後進攻。

宋軍用砂袋壘砌城一條高約六尺、長兩裡的矮牆,三萬宋軍弓弩手手執神臂弩就站在砂袋牆的背後,後面是四萬長矛兵,兩側各有一萬騎兵,再後面便是六萬騎兵,十五萬大軍殺氣騰騰,嚴陣以待。

四萬党項騎兵在接近定州時便放慢了速度,嵬名浪很熟悉地形,他知道宋軍一定會在兩裡寬的狹窄地段阻擊自己,他並不擔心和宋軍硬戰,而是擔心宋軍在十幾長的狹窄通道上佈下蒺藜刺。

也有手下將領勸他在興慶府附近再過河,但情報告訴嵬名浪,宋軍在定州和興慶府之間的唐來渠河段內佈滿了戰船,他的軍隊根本過不了百丈寬的唐來渠,若強行過河,只會讓一半騎兵喪身河內。

騎兵緩緩而行,他們靠在黃河一側行軍,儘量遠離定州城頭,過了定州他們始終沒有發現有蒺藜刺,嵬名浪放心了,他意識到宋軍也有騎兵,所有沒有部署蒺藜刺。

這時,探子來報,十里外發現宋軍主力,約十餘萬之多。

嵬名浪打量一下兩側地形,雖然是平原不錯,但兩條河流靠得太近,地面寬度約兩裡左右,最多隻能容納一萬人騎兵衝擊,他的四萬騎兵根本鋪不開戰場。

嵬名浪不得不暗暗佩服對方主帥厲害,利用地形到了極致,他的四萬騎兵被地形限制,一下子失去了至少六成的戰鬥力,除非能沖垮宋軍的防禦線,進入前面的開闊地,否則他們還真被宋軍慢慢磨死在這裡,要麼後撤,但宋軍如果不動,他們後撤的意義也不大。

“第一軍準備衝擊!”

嵬名浪厲聲下達了命令,他必須沖垮宋軍的防禦線,將戰線展開。

一萬騎兵迅速擺開了陣型,他們以兩千騎兵爲一排,排列成五排,第二軍也排列在後面,也同樣排列成五排,兩千騎兵正好佔據了兩裡的寬度,騎兵手執戰劍,後背皮盾,馬上掛着短矛,單手拉扯繮繩,戰馬噴着鼻息,強健的前蹄擊打着地面。

“出擊!”

嵬名浪戰劍一揮,下達了出擊命令。

‘嗚——’低沉的號角聲響徹原野,一萬騎兵率先出擊了。

萬馬奔騰,大地在顫抖,激起滾滾黃塵,第二支萬人騎兵隊也緩緩上期,做好了出擊的準備,他們普通士兵身着皮甲,佩戴皮盾和短矛,腰挎戰劍,這是西夏軍最常見的裝束,但將領卻穿着鎏金銅甲,頭戴兜鍪,手執戰矛,腰佩長劍,格外的殺機凜冽。

“咚!咚!咚!”戰鼓聲急促敲響,三萬宋軍弓弩手刷地舉起了神臂弩,四十五度斜角向上,對準了天空。

神臂弩的射程達兩百四十步,由於它是拋射,箭矢從天空落下,它的殺傷射程也同樣是兩百四十步,神臂弩可以射穿敵軍的盾牌和鎧甲,具有極強的殺傷力,自從它誕生以來,便令遼軍和西夏軍膽寒。

西夏騎兵越來越近,塵土鋪天蓋地,瀰漫天空,西夏第一排騎兵已經進入三百步內,狄青依舊沒有下令,當第一排騎兵漸漸進入兩百五十步,他才喝令道:“射!”

梆子聲響敲響,第一排和第二排的一萬弓弩手同時發射,一萬支弩箭鋪天蓋地向疾奔而來的騎兵,密集的箭雨如同暴風驟雨般射進了騎兵羣,無數騎兵紛紛中箭栽落,戰馬撲倒,至少有上千名騎兵被箭矢射中,或者被前面的騎兵絆倒。

第一批射罷,立刻蹲下上弦,第二批又是一萬支弩箭射出,強勁的弩箭再次呼嘯而來,弩矢密如疾雨,西夏騎兵紛紛伏在戰馬背後,但戰馬卻無處躲閃,射得西夏人仰馬翻,死傷慘重,這時第三批又是一萬支弩箭射出,它們的目標卻是騎兵的最後一排,兩千名騎兵在萬箭齊落中哀嚎、翻滾........

第一輪三萬支弩箭射出,一萬騎兵死傷超過三成,但西夏騎兵並沒有鳴金收兵,嵬名浪就是要犧牲這一萬騎兵來衝開宋軍的防禦線,如果收兵回去,將前功盡棄,士兵也會白白戰死。

射完第一輪箭,最前面的騎兵已經衝到了一百五十步外,宋軍弓弩士兵的第二輪開始了,這一次不是拋射,而是平射,第一批士兵單膝跪下,舉弩平射,一萬支力量強大的弩箭摧枯拉朽般射進了狂奔中騎兵之中,這等於狂奔着迎上弩箭,加大了弩箭的破甲力度,在第一輪箭後,很多士兵都拿着皮盾遮擋,但依舊沒有用,弩矢洞穿了皮盾,射穿了皮甲,射進了胸膛,無數士兵在慘叫中落馬。

緊接着第二批、第三批又是兩萬支弩箭強勁射出。

第二輪三萬支弩箭射罷,狂奔中的七騎兵再次損失過半,第一軍一萬騎兵只剩下三千餘騎兵。

嵬名浪面冷如水,當所有人都以爲他要鳴金收兵時,他卻搶過鼓槌,親自敲響了進攻戰鼓,西夏軍中進攻戰鼓聲大作。

党項人的兇悍之處就在這裡,儘管傷亡近七成,在進攻戰鼓聲中,三千多名騎兵依舊向宋軍戰線狂奔而來。

而後面的一萬騎兵也加快速度,已經殺到距離宋軍一里處,嵬名浪想法很清晰了,既然第一軍無法衝破宋軍防線,那就用他們來壓制住宋軍的弓弩,給第二軍撕開宋軍防線創造條件。

狄青見敵軍已殺進七十步內,弓弩手來不及再射第三輪,他立刻喝令道:“長矛上!弓弩手後撤!”

令旗飛揚,撤軍的鐘聲敲響,三萬弩手迅速向後撤離,四萬長矛衝上前,密集如森林般的長矛架在砂袋牆上,等待着西夏騎兵的只有死亡。

五十步、三十步、二十步.......

奔在最前面的西夏騎兵恐懼得慘叫起來,上千匹戰馬一躍而起,跳過砂袋牆,直接撞進了長矛森林之中。

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
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