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

雖然小小的蒺藜刺還沒有到殺人的境地,但它卻給士兵心理造成極大的陰影,嚴重影響了士氣,使士兵進攻時無法衝鋒,小心翼翼走到城下時卻遭到城頭箭雨的迎頭痛擊。

兩天時間三次進攻,遼兵都沒有碰到城頭便死傷慘重,損失士兵六千餘人,攻城梯近三百架。

夜裡,三萬遼軍騎兵不斷地在霸縣城東來回奔馳,將一袋袋土灑在通過從城牆的地上,他們要建幾條新路,城頭上,都統制王啓功冷冷地望着敵軍騎兵在不斷向前推進,在他身邊,三千名手執神臂弩的宋軍士兵已嚴陣以待。

一旦敵軍進入射程內,他們將毫不猶豫放箭,沒有統一的命令,士兵們都是自由發揮。

這時,東北方向同時有近百名士兵放箭,城下傳來一片慘叫和戰馬的嘶鳴,十幾名靠近城池送土的騎兵被亂箭射殺,緊接着,宋軍士兵不斷放箭,不斷有騎兵被射殺,傷亡無數。

蕭韓家奴得到消息,他只得令道:“距離城池百步即可,不必深入。”

事實上,鋪設新路也只是哄騙自己的士兵,去掉他們心中的影響,要知道城牆下面的蒺藜刺隔更多,他們怎麼可能去除得掉?

三更時分,前方騎兵來報,十三條新路已經鋪完,蕭韓家奴隨即下令收兵,等待天亮。

遼兵停止鋪路後,城下徹底安靜下來,不久,百餘名士兵攀繩下城,又將大量的蒺藜刺撒在了新路上........

天亮時,十幾條新路出現在城東,士兵可以沿着這十幾條新路衝鋒,而不用擔心再踩到蒺藜刺。

不過這十幾條新路都是斷頭路,在距離城池約百步時便消失了,城頭強勁的神臂弩在夜裡射殺了三百多名騎兵,令其他騎兵都爲之膽寒,不敢再前進一步。

‘咚!咚!咚!’戰鼓聲敲響,三裡外,數萬遼軍列隊在曠野裡,一萬三千名步兵已準備就緒,盔甲鮮明,刀槍出鞘,殺氣騰騰,他們攜帶着三百架攻城梯,不過他們不知道,三百架攻城梯已經是他們最後的攻城武器,四周又找不到木材補充,如果今天再拿不下霸縣,他們將失去攻城能力了。

蕭韓家奴拔出戰劍,厲聲喝喊道:“第一個攻上城頭者,賞銀萬兩,官升三級!”

一萬三千步兵高聲大吼,士氣振奮起來,蕭韓家奴戰劍一指城頭,“給我殺!”

“殺啊!”

一萬三千士兵大吼着衝向城頭,巨大的戰鼓聲作響,激勵着士兵衝鋒。

遼兵士兵沿着十三條新鋪的道路奔跑,確實沒有了蒺藜刺的威脅,令他們士氣高漲,但在距離城池還有一百五十步時,奔在最前面的士兵紛紛摔倒,抱着腳嚎叫起來,突然來變故使奔跑士兵的腳步停滯了,士兵們開始驚恐不安,他心裡明白,前面士兵又踩到蒺藜刺了,根本就沒有去除乾淨。

士兵的忽然停步使蕭韓家奴勃然大怒,他很清楚會有這種結果,但他絕不允許士兵在這個關鍵時刻怯弱。

蕭韓家奴立刻喝令道:“催促進攻,令刀斧督戰,誰敢不前進,格殺勿論!”

驚天的戰鼓聲再次敲響,十三隊騎兵飛奔而去,他們手執利刃,逼迫步兵向前衝鋒,他們一連殺了數百名最後的步兵,士兵們再也不顧死活向前狂奔,很多士兵甚至拿昨晚被射死的騎兵和戰馬來鋪路。

城頭漫天的箭雨鋪天蓋地落下,進攻遼軍士兵的盔甲和盾牌抵擋不住這強大的穿透力,紛紛慘叫倒地,但倒地的士兵卻成了後面士兵的鋪路石,很多受傷士兵沒有死在箭矢之下,卻死在同伴的無情踩踏之下,最後一百多步,卻成了屍體鋪成的道路,在壕溝上鋪上長長的木板,遼軍士兵終於攻到城下了。

城頭上部署了八千士兵和三千民兵,霸州沒有大型投石機,也沒有牀弩,但範寧臨時給霸州送來了五十架小型投石機和三百枚鐵火雷,並要求他們在最關鍵時刻才使用。

範寧給所有人都交代得很清楚,鐵火雷只能作爲一種震懾火器,在大戰最關鍵時使用,一方面他擔心使用頻率太多,會使遼軍找到應對鐵火雷的辦法,另一方面他不希望宋軍產生對鐵火雷的依賴,還是希望宋軍通過不斷的戰鬥提高戰鬥能力。

所以無論保塞縣、河間縣、易縣還是霸縣,宋軍都不輕易拿出鐵火雷,宋軍可利用的守城武器很多,比如猛油、鐵蒺藜、守城兵箭、神臂弩等等,只要使用熟練,一樣能在防禦中大放異彩。

就在敵軍向城池奔跑之時,宋軍便將數百隻火油陶罐扔下城,使城下流滿了猛火油,當遼軍越過壕溝,將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頭,宋軍將無數支火把拋下城,城下的猛火油迅速燃燒起來。

箭矢如雨,火焰高熾,攻城的一萬餘遼軍傷亡越來越大,但蕭韓家奴卻沒有任何撤軍的想法,他下令道:“繼續催戰!”

‘咚!咚!咚!咚!’震天的戰鼓聲再一次激烈敲響。

很多準備回撤的士兵看見殺氣騰騰的刀斧手督戰隊,只得又調頭向城牆衝去,死的人太多,屍體鋪滿了城下,蒺藜刺對步兵的威脅已經解除,但對騎兵依舊威脅很大,城外曠野裡不光有大量的蒺藜刺,還有無數陷馬坑,坑中有削尖的木棍等着馬蹄踏入。

由於騎兵無法介入,導致攻城遼兵沒有了掩護,強大的箭雨使遼軍傷亡越來越大,士兵攻不城頭,火焰卻越來越猛,城下的熊熊烈火將一架架攻城梯吞沒了,整個城上城下都瀰漫着刺鼻的焚燒屍體的焦臭氣味。

最後一架攻城梯也因爲承受不住烈火而燒斷了,沒有了攻城武器,城下的遼軍變成了一個個箭靶。

蕭韓家奴見已經無法再攻城,只得長嘆一聲,“撤軍!”

‘當!當!當!’撤軍的鐘聲敲響,遼軍兵敗如潮,五千餘名遼軍士兵不顧一切地向後撤退。

在長達兩個時辰的激戰中,遼軍傷亡超過八千人,最後只剩下五千三百餘士兵退回了本陣,城下的大火還在焚燒,三百餘架攻城梯被燒成了木炭。

城頭上響起一片歡呼聲,最終宋軍以不足五百人的傷亡代價贏得了第三場攻防戰的勝利,累計全殲遼軍達一萬兩千餘人,取得了霸州守城戰的重大勝利。

三萬餘遼兵士兵退到霸縣以東二十里外的渡口,在那裡紮下了大營,遼軍的自救已經失敗,進退失據,除了糧草還能支持兩個月外,其他各州物資都喪失殆盡,現在除了等待遼國的救援,他們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後人物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五十七章 規則改變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五百二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試(下)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
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後人物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五十七章 規則改變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五百二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試(下)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