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

谷熟縣縣衙,兩名諫官正在縣衙堆積如山的資料裡覈對着數據,一名諫官報數,另一名諫官則負責記錄。

“地契全錄第三十四卷,大中祥符三年四月,趙瑞年購張村東上田三千兩百四十四畝,地契號爲谷契一四四七.......”

趙瑞年便是趙謙的父親,兩名諫官用了三天時間,在歷年地契全錄中找到了趙家購買土地的證據,他們已經統計了八千四百頃,佔趙家總土地數量的八成,趙家土地來自於太祖所賜的謊言便不攻而破。

“下面還有當年稅賦繳納情況,大中祥符三年,趙家實際繳納田稅爲零.......”

兩名諫官的神情十分凝重,他們已經統計了三十年,趙家歷年繳納的田稅甚至不如一個只有百畝良田的小農,而且趙家子弟沒有任何服勞役的記錄,情節之嚴重,只能用‘觸目驚心’四個字來形容。

這時,外面有敲門聲,一名諫官去開了門,谷熟縣押司抱着厚重的一疊文書站在門口,“這是從慶曆元年到今年的共計二十年田稅記錄,你們要的資料都在這裡面。”

“多謝!多謝!”

諫官接過厚重的文書,又問道:“我們劉諫司有消息嗎?”

“中午謝縣令傳來口信,說劉諫司晚上會回來。”

“我知道了,麻煩再給我倒一點熱茶。”

押司點點頭出去了,片刻送來一壺熱茶,兩名諫官關上門,又繼續開始他們的數據統計。

.........

劉楚帶着三名諫官抵達谷熟縣已經三天了,他們兵分兩路,劉楚帶着一名諫官負責調查趙家僭越和養私軍之事,同時也順便了解一下耕牛互助組的情況。

而另外兩名諫官則負責在縣衙內收集趙家地契和田稅的文書記錄。

通過三天的走訪和實地觀察,劉楚基本上確定了舉報信中的養私軍一事屬實,他們親眼看見至少三千名莊丁在集體訓練,用的是長矛,部分莊丁身着皮甲,至少有幾百具弩。

或許趙家並不認爲這是軍隊,但事實上,這支莊丁隊伍完全符合了軍隊的特徵,有組織有首領,還擁有大量違禁兵甲。

此時,縣令謝文升帶着幾名衙役陪同劉楚二人來到趙家莊園北面,也就是莊園後面,這裡有一座高約二十餘丈的矮山,趙家莊園府宅就是背靠這座矮山修建。

矮山叫做景山,它並不屬於趙家,當然,趙家一直想把這座景山併入自己莊園,只是景山的主人也是功勳世家,人家不肯賣,趙家也無法強買。

謝文升來過好幾次,對這裡很熟悉,要目測趙家祠堂的高度是否違規,這座矮山就是最好的參照物,兩年前爲了測量祠堂高度,謝文升着實下了一番功夫。

趙氏祠堂位於莊園最北面,就緊靠景山,前面是一條小河,也是依山傍水,風水很不錯。

衆人隨着一條小路上山,爬到半山腰時,謝文升指着半山腰上的一塊大石道:“劉諫司請看那塊大石,那塊大石叫做十丈石,表示它距離地面的高度正好是十丈,我們請專人測量過,大石底部距離地面正好十丈。”

劉楚點點頭,直接站到大石旁,從大石旁確實能清晰地看見相距約百步外的趙氏祠堂,對比得很明顯,趙氏祠堂的頂部正好和十丈石平齊,目測也就幾尺內的差異,但劉楚可以認爲這不是巧合,而是趙氏祠堂的高度就是按照十丈來修建。這比宋城縣的歸德殿至少高出兩丈。

劉楚暗暗搖頭,他爲趙家的膽大妄爲而感到震驚,要知道歸德殿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趙氏皇族的宗祠標誌,如果山高皇帝遠也就罷了,偏偏趙家祠堂就修在應天府,如此肆無忌憚的僭越,簡直狂妄之極。

“這座祠堂修建多久了?”劉楚問道。

“慶曆二年,老祠堂失火被燒燬,當時的家主趙瑞年向天子請示後,又重建了祠堂,就是現在這座祠堂,建成差不多已經十八年了。”

“你是說,曾向官家請示過?”劉楚發現了這裡面的關鍵問題。

謝文升點點頭,“我查過慶曆二年的縣誌,趙家確實向天子請示過,但很含糊,就是一句話:‘上請後復建,次年乃成’。”

“那原來祠堂有多高?”

“五丈五尺,縣衙內有記錄,佔地十二畝,現在佔地二十畝。”

這倒有意思了,居然請示後才復建,這就給人一種錯覺,似乎超過歸德殿的高度是天子同意的,估計就是這個錯覺,使得歷屆官府都以爲是得到了天子同意,所以大家都不聞不問。

但劉楚很清楚,官家再寬容也絕不會允許臣子的祠堂超過歸德殿的高度,趙家一定隱瞞了修建祠堂的高度。

但也由此可見,趙家很清楚修建這座十丈的祠堂意味着什麼,趙家想讓子孫發達簡直想瘋了。

估計他們認爲這裡是谷熟縣,兩座建築相距一百多裡,不好對比高度,難以被人發現,所以他們才把祠堂修在谷熟縣,而不敢修建在宋城縣。

話又說回來,若不是皇位之爭涉及到了趙謙在應天府手握三萬廂軍,朝廷還真不會關注趙家的祠堂,從這一點來說,趙家雖然膽大妄爲,卻也有八分的把握不會被查,只能說他們走了背運,遇到了範寧這個厲害傢伙,從這個獨到的角度來對付趙謙。

劉楚隨即讓手下諫官將趙氏祠堂以及景山對比繪製成圖,將作爲彈劾趙家的證據。

…………

與此同時,宋城縣的帥府之爭也到了高潮。

趙謙爲了向張堯佐表明自己的效忠,不惜動用軍隊和應天府衙對抗。

宋城縣內有十七家張氏糧鋪,在前一天已經全部被宋城縣官府查封,貼上封條,但今天一早,一隊隊士兵出現在宋城縣街頭。

士兵撕掉了糧鋪上的封條,並在糧鋪前站崗,阻止官府再次貼條,一家家糧鋪又重新開業,但沒有百姓上門買米,在應天府坐鎮的張行隨即下令,下調糧價五成,從鬥米三十五文,下調到鬥米二十文。

但糧鋪前依舊門可落雀,張行終於發現是因爲軍隊站崗而使百姓不安,一名掌櫃給他出主意,引入喜慶的鑼鼓舞獅隊來掩蓋軍隊的肅殺。

張行採納了方案,很快,每家糧鋪前敲鑼打鼓,鞭炮聲陣陣,舞獅隊上下翻飛,引起了大批百姓們的注意,在一連串措施的刺激之下,張氏糧鋪終於出現了客流。

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府衙,官房內,王安石十分惱怒,對範寧道:“居然動用軍隊撕扯官府的封條,公然對抗官府,這個趙謙瘋了嗎?”

旁邊幕僚公孫玄策道:“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張堯佐的侄子張行目前就在宋城縣,估計是張行向趙謙施壓,趙謙纔不顧後果地動用軍隊和我們抗衡。”

範寧負手冷笑道:“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我倒希望他們再瘋狂一點。”

王安石建議道:“我們應該去和帥司交涉,責令他們收兵,否則我們將此事直接上報樞密院。”

“不必了!”

範寧回絕了王安石的建議,“趙謙不是三歲的小兒,他很清楚動用軍隊和應天府對抗的後果,我已經正式通報轉運使司和提刑司,要求他們向朝廷陳述此事,應天府也會向樞密院投訴。”

“府君,這樣是不是把事情鬧大了?”知縣侯文在一旁小聲道。

“我覺得事情還不夠大。”

範寧笑了笑道:“既然張家二十文一斗米出售,這種好事情去哪裡去找?侯知縣請出動衙役,挨家挨戶動員百姓去張氏糧鋪買米,二十文一斗,相信宋城縣會出現搶米風潮,我倒要看看張家怎麼收場!”

侯文頓時明白了,他喜上眉梢道:“這是好辦法,如果張氏糧鋪兌現不了,那牌子真的就砸掉了。”

王安石在旁邊暗暗搖頭,這種以毒攻毒的辦法也虧範寧想得出來。

侯文匆匆去了,範寧不露聲色回到自己官房,把朱龍四名護衛找來。

範寧笑道:“給你們找件事情做,你們去河邊挑幾袋幹砂子,冒充買米的百姓,想辦法混入張家的糧庫裡......”

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
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