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

弘文館內,數十名皇族子弟正低頭疾書,幾名弘文館教授緊張地注視着沙漏,時間已經快到了,但大部份皇族子弟都還沒有寫完。

天子趙禎則坐在一旁耐心地喝茶,他以一個時辰爲限,要求皇族子弟每人寫一篇關於軍隊變革的對策,字數三千字。

這道題的難度很大,首先是時間緊迫,一個時辰寫三千字,要疾書如飛,不能有絲毫停滯,必須一氣呵成,其次題目要求也高,趙禎事先沒有透露題目,甚至沒有告訴弘文館他今天要來。

所以皇子們必須肚中有貨,平時就要經常思考國家大事,有清晰的見解和理念,才能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完成這次考試。

趙禎的目光時不時瞥向趙仲針,這兩天宮裡有個傳聞,那天趙仲針是故意表現給自己看,這個傳聞趙禎最初並沒有在意,但說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說得有理有據,讓趙禎有點動搖了,難道皇孫趙仲針真的是故意表現給自己看嗎?

正是這種疑慮纔有了今天這場突擊考試,趙禎不考騎射武藝、不考詩詞五經、不考論語孟子,只考最能看出一個人才華的對策。

趙禎實在看重這個令他驚歎的皇孫,他需要親眼看一看這個皇孫的真實才華,而不想被宮中一些閒言碎語所左右。

“還有一炷香時間,大家抓緊了!”爲首大學士孫敏提醒衆皇子一聲,隨即點燃了一炷香。

這時,趙仲針已經停筆了,開始從頭檢查一遍自己的答卷,看樣子他答得不錯,看了半天都沒有發現錯字。

趙禎注視着他的舉動,心中開始有了一種期待。

還有半炷香,趙仲針第一個起身,來到趙禎面前躬身行一禮,將卷子放在桌上,再行一禮,退了下去,沒有驚擾別人的考試。

趙禎有點迫不及待地拾起他的卷子細看,題目是《論大宋軍制積弊之我見》。

好一筆漂亮的小楷,趙禎暗暗誇讚,這書法確實可以去考進士了。

他又繼續往下看,第一句話便點題:‘夫宋軍制之弊非始於宋而患於宋。’

很有意思,趙禎看懂了趙仲針這句話的意思,宋朝兵制繼承後周,那麼兵制的弊端應該也是從後周開始,但後周的軍隊並沒有顯示出多少弊端,相反,反而橫掃天下,滅南唐、滅漢,滅後蜀,橫掃天下,所以趙仲針說,患於宋,也就是到了宋朝纔開始出現弊端。

然後寫了五個積弊,弊端一:冗兵嚴重,財力不堪重負;弊端二: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軍制混亂;弊端三:禁軍疏於訓練,戰鬥力薄弱;弊端四:軍隊貪污盛行,虛報、剋扣軍俸嚴重;弊端五:憂患意識不足,戰馬不繼,軍器老舊。

趙禎輕輕一嘆,說得很透徹。

這時,大學士孫敏高喊一聲,“時間到,停筆!”

有天子在場,沒有人敢違規,紛紛放下筆,三十幾名皇族子弟紛紛上前交卷,施禮退下,大多數人都滿臉沮喪,實在考得太糟糕。

趙禎瀏覽一下,除了趙仲針外,居然沒有一個人做完,而且絕大部分考生都只做完一半,而且寫得不知所云,令趙禎暗暗搖頭。

他從中抽出了琅琊王趙文惲的卷子,對幾名教授笑道:“這兩份卷子我來看,其餘卷子煩請幾位批閱一下。”

幾名教授分了卷子,認真批閱起來。

趙禎先看了看趙文惲的卷子,他對趙文惲很熟悉,他一直覺得趙文惲的字寫得不錯,但還沒有和同齡人對比過。

他把趙文惲和趙仲針的一字放在一起,就明顯感覺不一樣了,趙文惲的字很秀氣,筆畫圓潤,略顯輕柔,就彷彿江南水鄉般的柔美。

而趙仲針字裡行間之間卻顯得雄奇大氣,十分硬朗果斷,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的感覺,很有一種北方雄偉大山般的氣勢。

趙禎暗暗嘆了口氣,看字如看人,趙仲針給他那種英武果斷的感覺並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他真真實實的性格。

儘管他感情上更喜歡趙文惲,但將來的大宋皇帝需要漢武帝那樣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不是小女人一樣容易被人控制的君王,在這一點上,趙文惲明顯差得太遠。

趙禎又看了看趙文惲的對策,只寫了一半不到,列出了幾個問題,冗兵沉重,財力開支太大,都是自己給他講過的內容,基本上沒有自己的見解,而且浮於表面,內容不深刻,更沒有解決之道,令趙禎十分失望。

趙禎便將趙文惲的卷子放在一邊,又仔細看趙仲針的試卷。

趙仲針寫宋遼之戰,說宋軍勝則戰果不顯,敗則一潰千里,雖勝多負少,但最終財力物資以及兵員損耗卻遠遠大於遼國,原因是宋軍追擊力量太弱,遼軍敗則全身而退,宋軍追之不及,戰果稀薄,但究其根源,還是失去幽州的戰略惡果,導致平原作戰,遼軍鐵騎隨時可席捲南下,宋軍無艱可守。

趙仲針又寫到了宋夏之戰,指西夏是被遼國扶植,目的是爲斷大宋河西之望,遼夏呈犄角之勢,儼如吳蜀聯盟對魏,西夏軍事危機,遼軍必陳兵南下,若幽州危急,西夏必出兵陝西路,使大宋東西兩端難顧。

看到這裡,趙禎讚歎不已,趙仲針很有大局觀,看得深透,不過他也有點奇怪,趙宗實可沒有這麼高的水準,趙仲針又是從哪裡知曉?

想到這,他對自己身後的宦官吩咐兩句,宦官快步下去了。

趙禎進了內堂坐下,不多時,趙仲針匆匆趕來,跪下行禮,“孫兒拜見皇祖父!”

趙禎擺擺手,笑眯眯道:“起身說話!”

“孫兒遵命!”

趙仲針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

趙禎又指指文章笑問道:“這篇對策寫得很好,朕想聽你說說,先具體談一談你的軍制變法。”

“回稟皇祖父,孫兒認爲軍制改革不能急躁,需徐徐圖之,百年積弊,怎可能一朝改變,應該先從比較容易的地方着手,首先是削減冗兵,先鄉兵、再廂軍,最後是禁軍,鄉兵雖然各地數量不多,但各地加起來卻有二十幾萬之衆,地方的財力一大半都是用來養鄉兵,其實是沒有必要,只要禁軍駐防在各戰略緊要之處,一旦地方叛亂,或者亂民造反,禁軍便可隨時撲滅,所以孫兒的第一個方案就是廢鄉兵。”

“說得好,繼續說下去。”

“孫兒第二步就是削減廂軍,應該明確制度,四十歲以上便可退伍回家,各地廂軍總數量不得超過二十萬,對他們的損失可以用免予勞役來補償,孫兒認爲,廂軍至少可以削減一半。

第三步就是清空俸,空俸主要出現在禁軍,這個不是侵害誰的利益,而是實實在在的犯罪,完全可以用光明正大的手段進行嚴厲清查,至少可以再減少三成的軍隊,這樣下來,總軍隊將削減一半,就像一個臃腫的胖子甩掉身上的肥肉,變成一個精壯的大漢。”

“然後呢?”

“然後就是縮減軍隊層次,簡化軍制,孫兒認爲,越精簡就越有效,這能有效扭轉軍隊指揮混亂的問題。”

趙禎負手走了幾步又問道:“那你文中提到的剋扣底層士兵軍俸的問題又怎麼解決?”

“孫兒聽一個長輩說過,可以利用錢鋪的功能,錢鋪給每個士兵建一個戶頭,軍俸就直接支付到士兵的戶頭上,由他的妻兒父母來領取,這樣,錢就不用層層經過各級將領之手,也就無從剋扣,這叫人俸分離法。”

“這個辦法不錯!”

趙禎眼睛一亮,由衷讚道:“是誰想出來的好辦法?”

“啓稟皇祖父,是範寧提出來的。”

趙禎一怔,“你和範寧很熟?”

趙仲針點點頭,“他是孫兒最崇拜之人,孫兒文章觀點和見解基本上都是和他探討得來,孫兒一直視他爲師。”

趙禎這才恍然,果然不是趙宗實的見解,而是範寧傳授,看來這個皇孫受範寧的影響很深。

他又笑問道:“朕感覺你這篇文章意猶未盡,如果再給半個時辰,你想寫什麼?”

趙仲針低下頭小聲道:“孫兒想寫滅遼之策。”

“又是範寧教你的?”

“是!”

趙禎很欣賞這個皇孫的誠實,坦然承認是學習得來,而沒有硬說是自己思考得來,他纔多大歲數,閱歷不足,看問題的高度就不夠,學習別人的見解纔是進步之道。

趙禎饒有興致,便點點頭笑道:“你說說看,朕想聽一聽你的滅遼之策!”

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
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