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

河間縣平丘鄉,數百名青壯在一片空地進行訓練,這是朝廷推行民兵法後的情形,由於取消了徭役制度,改爲民兵集訓,百姓們訓練得頗爲積極,每人執一根白蠟棍當做長槍,在訓練槍法,在歷史上的數十年後,民間弓箭社興起,朝廷利用弓箭社訓練了數十萬鄉兵,範寧推出的民兵法不過提前了二三十年罷了。

在遠處的官道上,範寧和徵遼副使狄青正在視察河間府的民兵法推廣情況。

範寧手執一隻木製單筒望遠鏡,眯着眼眺望遠處的士兵。

這隻單筒望遠鏡出現還是一個很偶然的因素,那對熱那亞兄弟發現大宋沒有玻璃,便從家鄉販來一船玻璃,賺得鉢滿盆滿。

範寧便利用這批玻璃製成了透鏡,反覆試驗,終於在上個月造出了第一架望遠鏡,他用了第三個凸透鏡,將倒像變成了正像。

範寧一共做出了四架單筒望遠鏡,一架給了天子趙頊,一架交給朱家辦的工學堂進行研究,另一架給了水軍,他自己攜帶了一架。

範寧把望遠鏡遞給狄青,狄青眯着眼看了片刻,眉頭稍稍一皺道:“平丘鄉有四百六十七戶百姓,卻只有九十七名青壯加入民兵,是不是太少了一點?”

範寧微微一笑,“一個縣有七八個鄉,加上縣裡的民兵,大概有千人,大宋一千一百個縣都推行民兵法,算下來至少有一百萬民兵了,不少了。”

“但不公平,徭役所有人都廢除,有的人卻不用參加民兵,這樣參加民兵的青壯不公平,是不是該行使補貼,比如每個民兵每人補貼一貫錢。”

範寧淡淡道:“這個問題朝廷已經意識到了,不過你算的是加法,朝廷算的卻是減法,聽說朝廷已經提出,廢除徭役後,但每戶每年要徵五百文的免役錢,如果參加民兵,免役錢就可以免除,另外正如你所言,民兵每年訓練兩個月,這兩個月每人每月補貼一貫錢,並由朝廷提供糧米,每人每月五斗米,這樣算下來,還是參加民兵合算。”

狄青想了想,還是搖頭,“這樣還是不妥,很多人寧可交點錢也不願意參加民兵,這樣他就不用上戰場,肯定很多人家都會這樣打算。”

“那你的建議呢?”範寧問道。

狄青沉吟一下對範寧道:“我覺得凡是年滿十八歲的年輕男子都必須要參加民兵,如果不肯參加民兵,那就要交十倍的免役錢,使君覺得如何?”

狄青這個辦法就是後世的兵役法了,更有針對性。

範寧點點頭,“你這個方案非常不錯,我和你聯名寫奏摺給天子,不能家家戶戶都徵免役錢,那免徭役就沒有意義了,必須全民皆兵,十八歲青壯男子加入民兵三年,不肯服兵役之人,再罰交十倍免役錢,這樣就比較公平了!”

兩人商量片刻,便返回河間府大營,現在已進入冬天,遼東和河北地區都被大雪覆蓋,遼兵也不再南下,狄青練兵有術,他負責訓練士兵。

而範寧主要進行堅壁清野前的各項準備,一旦朝廷批准,他們就會在開春後,把滄州、雄州、霸州、莫州、安肅軍、廣信軍、保州、定州、真定府等所有沿邊州縣的百姓全部南遷,或者遷入堅城,實現邊境以南三百里的無人地帶,大概涉及百姓約四十餘萬人。

這絕對是一件大事,北宋中後期也曾長期實行堅壁清野政策,但那是被動防禦,和範寧的防守反擊和打持久戰策略性質完全不同,這個方案提出來,必然會在朝廷引起掀然大波,不過範寧之前已經說服了趙頊和曹太后,且得到了富弼的支持,這個方案應該能通過。

這天下午,範寧接到了苗順利送來的快信,已經攻佔覺華島,併成功將遼陽府的五萬大軍引到興城縣,由南院樞密使蕭惟信親自率領,契丹軍有可能會利用皮筏子來攻島。

範寧立刻來到一幅遼國地圖前,現在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情報匱乏,他不知道遼陽府的軍隊有多少,蕭惟信率領五萬人前去攻打覺華島,那他在遼陽府留了多少軍隊?

現在他就指望靖遼島的韓望能打探到一點情報,如果遼陽空虛,那麼就是靖遼島和平島的兩萬宋軍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這時,一名士兵在大帳門口道:“啓稟相公,楊統制帶來一隊商人,可能是從燕山府過來的。”

範寧精神一振,連忙道:“速請進來!”

片刻,楊文廣帶着一名中年男子走進了大帳,楊文廣施禮道:“啓稟相公,卑職帶來一名商人,是燕山府漢人,常年在遼宋間做皮貨生意,他知道一點燕山府的情況。”

中年男子上前跪下道:“小人楊貴,參見範相公!”

“你也姓楊?”

楊文廣在一旁解釋道:“他和我是同鄉,我認識他父親,三十年前他父親就在宋遼之間做生意,給宋軍帶來不少幽州的情報。”

“那他到底是宋人還是遼人?”

楊文廣苦笑一聲道:“他祖父原本是宋人,後來因生意矛盾殺了人,逃到遼國去了,然後就定居在幽州,成了遼人,檀淵之盟後,宋遼開放互市,他便派兒子來宋朝做生意,打聽一些家鄉的情況。”

範寧點點頭,又問楊貴道:“現在宋遼間還有互市嗎?”

“去年就已經停止了,但私下裡有不少人還在做,畢竟遼國對大宋的香料、絲綢、錦緞等奢侈品需求很大,對茶餅的需求量更大,甚至連邊境駐軍也在悄悄利用我們走私,所以我們過來得很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子。”

“那你的路子在哪裡?”

“回稟範相公,小民的路子在霸州,霸州的漢軍指揮使王祥和我父親熟識,我便從他那裡過境,隨便也替他帶點貨。”

範寧沉吟片刻問道:“你瞭解東京遼陽的情況嗎?”

楊貴猶豫一下道:“遼陽府我年初去過,不知範相公想了解哪方面的情況?”

“哦想知道遼陽府有多少軍隊?”

“遼陽府是東京統軍司,我聽父親說,十年前是十萬人左右,和南京統軍司一樣,但不久前,東京路有兩萬騎兵被調到南京,我估計那邊最多有七八萬人,再有一兩萬勇武軍,也就是鄉兵,駐防各州,差不多就是這樣。”

“遼陽府軍隊是不是還要防禦高麗?”範寧又問道。

“是的,在高麗邊境有駐軍,主要駐紮在保州,兩到三萬人左右。”

範寧心中迅速盤算,蕭惟信率領五萬大軍前來興城縣,然後還要部署重兵駐防高麗邊境,這樣算下來,東京遼陽搞不好是一座空城,或者只有幾千鄉兵駐防,這可是一個機會啊!

範寧下定了決心,讓苗順利儘量拖住遼軍主力,再讓韓望去打聽一下遼陽府的情況,如果沒有皇帝的大軍,那索性就偷襲東京遼陽府。

想到這裡,他又詳細盤問了楊貴關於幽州的情況,範寧更關心幽州漢人還是否像數十年前那樣心向大宋。

楊貴的回答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啓稟相公,雖然這些年大家沒有再像從前那樣渴望宋軍北伐,但漢人過得很苦,賦稅本來就是遼國各族中最重的,受盡歧視,而這幾年稅賦一加再加,已比五年前翻了一倍。

首先是戶稅,城內的漢戶每年六貫錢,其他契丹戶、渤海戶收兩貫錢,五年前只有一貫錢,我們漢戶每年兩貫錢,現在漲了三倍,契丹戶漲了一倍。

其次是田稅,上田每畝三鬥三升,可我們的小麥每年只產一季,兩成的收穫被收走了,農民苦不堪言,一有天災就得破產。

另外我們商人除了戶稅外,商稅還要另徵一成,以前只有三釐,現在誰都不敢正經做生意了,都買走私貨逃稅,一旦抓到就要充軍。

連契丹人都喊稅重得受不了,更何況我們漢人,要不然小人也不會來找楊老將軍,聽說大宋要和遼國開戰,我們真的盼望着宋軍能早日收復幽州。”

“幽州有多少漢軍?”範寧又問道。

“三萬人吧!”

楊貴見範寧目光有些懷疑,連忙解釋道:“這是公開的秘密,大家都知道,漢軍沒有騎兵,累活苦活都是他們幹,邊境線守衛也是他們,我們有句俗話叫做,一等契丹二等蠻,三等漢人四等南。”

“是什麼意思?”

楊貴解釋道:“契丹人是高高在上,待遇最好,最輕鬆,第二等是指其他蠻族,比如奚、渤海、靺鞨、高麗、女真等等,這裡面奚人待遇最好,其他都差一點,第三等是幽州漢人,待遇差,幹活多,不過他們還不是最差,最差是四等南,也就是宋人,被抓去的邊境百姓或者戰俘,他們從軍也是奴隸,專門服侍契丹人,沒有軍俸,吃不飽,穿得也破爛,一眼就能認出來。”

範寧點點頭,“你先退下吧!回頭有什麼事情我再問你。”

楊貴退了下去,範寧問楊文廣道:“此人靠得住嗎?”

“應該靠得住,他父親就曾給宋軍送了不少情報,要是被抓住,早就殺了。”

範寧想想也對,戰爭並不是一直進行,要是他們被發現,遼國不會留他們。

範寧負手走了幾步,對士兵道:“再把楊貴請進來!”

片刻,楊貴又被請了進來,範寧笑眯眯道:“有沒有想過做點什麼事情,爲自己的將來博個前途?”

楊貴心情激動,他就是爲投靠宋軍而來,當然想博個前途,他連忙抱拳道:“願爲範相公效力!”

範寧點點頭,“我給你足夠的錢財支持,再給你幾名助手,希望你能在幽州給我組建一個情報網,我需要軍隊部署、裝備情況、城防、糧食、民心等等方面的情報,不光是幽州,也包括燕雲的其他州府。”

楊貴連忙躬身道:“我一定會竭心盡力完成範相公的囑咐!”

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
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