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

宋軍在遼河口卸下十萬騎兵後,船隊又繼續南下,繞過了高麗半島,一路北上,船隊駛入一處尚未開發的天然良港。

這處天然良港就是今天清津港,是一個巨大的天然良港,海灣內可以容納上千艘戰船。

十萬宋軍在清津港登陸,轉道向南行軍五十里後,便抵達了從前渤海國都城之一的南海府,近五十萬渤海國人便被遷徙到這裡。

在一個巨大的山谷內,漫山遍野都是小帳篷,近五十萬勃海人還在苦苦等待高麗兌現他們的承諾,送來糧食和各種物資,但五萬高麗人和數百名高麗官員已經撤離。

已經過去大半個月,渤海人缺衣少食,日子過得十分煎熬,不少人家已經斷糧,不得不靠挖草根,剝樹皮度日。

這天上午,山谷外忽然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十萬宋軍出現了,宋軍士兵開始按照名單找人,不到一個上午,名單上的四百四十七人全部被找到,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是自己送上門,他們是渤海人的領袖,他們當然要出面和宋軍交涉。

四百餘名渤海人貴族被宋軍用一艘大船將他們送走,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他們全部被推下大海,喪身魚腹,對待分裂者,從古自今都是斬盡殺絕,不留後患。

失去了領頭人,五十萬渤海人便成了待宰羔羊,再加上宋軍承諾給他們糧食,五十萬渤海人便順從地跟隨宋軍離開了山谷,在清津港上船,上千艘大船帶着他們南下,每個人都忐忑不安,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命運是什麼?

這五十萬渤海人最終被安置在京東西路、江南西道和河北東道,數十年後,他們已徹底漢化,身上再找不到渤海人的印記。

八月底,範寧在遼陽府見到班師回京的天子趙頊,按照他和趙頊的約定,現在已經到了分手的時候。

範寧上繳了兵符和官印,趙頊也頗有點傷感,兩人騎馬在一片草地上緩緩而行。

趙頊用馬鞭指着北方道:“皇祖父告訴我,將來大宋的威脅還是來自於漠北和東北,所以朕很贊成太師解決渤海人的手段,但以後呢?以後大宋該怎麼面對漠北和東北的威脅?”

範寧微微笑道:“北方三大部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互相廝殺、敵對,就像微臣勸陛下那樣,封兩個可汗,導致三方不睦,但大宋一定要密切關注漠北草原的動態,不能讓某一個部落坐大,當一個部落走向強大時,就應該支持他的對手,所以情報機構非常重要,陛下一定要重視。”

趙頊點點頭,“朕也深有體會!”

範寧又道:“至於東北方向,陛下要關注室韋人,現在契丹人、女真人和奚人都被滅,微臣擔心室韋人會迅速南下填補空白,陛下要加快向東北擴張,必要時可以實施軍戶制,讓軍人帶領家人去東北開荒定居,另外對室韋人要畫一條紅線,不能容許越過黑水,一旦室韋人強行南下,陛下就要迅速出兵鎮壓驅趕。”

其實範寧擔心的是室韋人一支,蒙兀部,也就是後來的蒙古人,不過這個部落現在還沒有出現,範寧也不能說得太多,只能讓趙頊自己去關注了。

“太師還要回京城嗎?”

範寧搖搖頭,”我打算去鯨州,參加鯨州的首個建縣儀式,然後再去鯤州,然後再去泉州,在泉州匯合後乘船南下。”

趙頊探口氣,“太師這一走,不知朕什麼時候才能再見。”

“陛下,微臣的南陸道安撫使兼總督,至少每隔兩年會回京述職一趟,陛下就不用擔心了。”

趙頊想想也對,他點點頭又問道:“對大宋內部的變法,太師怎麼看?”

“陛下,微臣是改良派的首創者和倡導者,事實證明,改良派是成功的,不僅有效緩解了各種矛盾,還避免了大宋出現分裂,陛下,大宋一旦出現改革派和保守派,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黨爭,這是朝廷的毒瘤,若不及時清除,大宋遲早會毀在它手上,微臣不敢奢望陛下成爲改良派,只希望陛下能夠多聽聽朝臣的意見,千萬不要獨斷決策。”

趙頊微微點頭,“太師說得很對,朕記住了!”

“陛下,臣要告辭了。”

“去吧!替朕好好治理南大陸。”

當天晚上,範寧帶着百餘隨從乘船連夜離開了遼陽府。

衆大臣送他上船,望着大船遠去。

從此,範寧的身影和影響力便漸漸在朝廷淡去,但他的名字卻一直被朝廷銘記。

…………

範寧乘坐的兩艘萬石大船出了遼河,又轉到高麗半島最南端的耽州。

耽州是範寧開拓海外的第一個州,但目前也是發展最弱的一個州,一是島上資源不多,人口少,其次是宋朝和高麗的貿易一直沒有起來,另外,耽州也擔負着宋朝和鯤州之間的中轉站。

耽州知州叫做沈南生,他熱情接待了範寧的來訪,並帶他參觀了耽州的主要經濟區。

兩人走過一片片丘陵,兩邊都種滿了一望無際的柑橘樹。

“殿下,耽州目前主要以農業和造船業爲主,農業是種水稻,能解決糧食自給,另外,耽州柑橘很有名,京城叫做‘耽柑’,皮薄、汁多、甘甜,非常受歡迎,每年向京城輸送柑橘達三百萬大筐,僅此一項,耽州的收入就是兩百萬貫,然後買回布匹、茶餅等各種日用品,還略有盈餘。”

範寧點點頭問道:“柑橘也分大年和小年吧!如果是小年份,產量偏低,收入就會銳減,那時怎麼辦?”

“除了新鮮柑橘送到京城外,我們還用柑橘釀酒,賣到高麗,每年也能淨賺七八十萬貫,再就是造船!”

“造船?”

範寧頓時有些驚訝,“我怎麼不知道耽州還有造船業?”

“啓稟殿下,耽州造船都是造千石左右的小料民船,主要賣給日本和高麗,這是朝廷允許的,不過造船業剛剛纔開始,要明後年纔有收益,估計每年淨收入在五百萬貫左右。”

下午,他們來到了耽州船場,船場裡有上千名工匠在忙碌,幹得熱火朝天,一艘艘千石民船已初具雛形。

“這是官辦造船場!”

沈南生笑着介紹道:“造船工匠都來自大宋各家船場,當地人我們只允許他們進柑橘園,但造船卻不能讓外人蔘與,以防止造船技術泄露。”

範寧只是笑了笑,並沒說什麼,事實上,造船技術外泄防不勝防,如果高麗和日本真的有心,他們完全可以出高價挖走民營船場的老船匠,就像北島把朱氏造船場搬走一樣。

他自己也給朝廷反應過此事,朝廷也只是將造萬石大船的船匠進行登記造冊管理,而普通船匠基本就放任了。

所以千石左右的造船,現在已經談不上技術泄露。

“那是什麼?”範寧指着遠處一座大倉庫問道,他有點奇怪,居然還有士兵在門口站崗。

“那也是造船場,不是隻是造零件,就是萬石大船船軸。”

範寧頓時有了興趣,笑道:“看看去!”

巨大的工場裡很冷清,只有數十名工匠在有條不紊地做事,和外面的熱火朝天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是軍器監專門從京城派來的一批老工匠,利用耽州的深山巨木,專門造萬石以上的巨船龍骨,但一根龍骨至少要造五年以上,所以要好幾年後才能見效。”

範寧看見了一根根巨大的龍骨矗立在牆角,至少有數百根,還有數十根兩萬石以上大船的龍骨。

每一根龍骨都要反覆油漆、浸油,陰乾,再油漆、浸油,這一過程要延續五年才能得到一根合格的龍骨。

“這些龍骨的收入,耽州有份嗎?”範寧笑問道。

沈南生搖搖頭,“這其實是軍器監的龍骨工場,和耽州無關,只有外面的造船場是我們的。”

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四百六十五章 爭取支持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發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
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四百六十五章 爭取支持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發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