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

“大哥哥,好像水城那邊發現大鐵礦了。”巧兮帶着慕容瀚海找到李玄清的時候發現對方也在對着南詔地圖發愣頓時笑道,“大哥哥是不是也知道這件事了?沒聽說看到胡大哥過來啊?”

“水城?”李玄清一時之間沒想起來水城在哪所以站起身來接過巧兮送過來的邸報看了看才笑道:“發現鐵礦是件好事,不過這地方暫時沒辦法開採,還是想想別的吧。慕容,你們工商部什麼意見?”

“啓稟皇上,西南經濟刺激計劃已經全面鋪開,但是所需要的鋼材等重要物資全部靠北方千里運輸,消耗太大了。而且皇上可能還不知道的是今年北方的各大鋼鐵廠雖然已經大幅度擴大產能,增加新式鍊鋼爐但是產量依舊跟不上消耗,又要保證西南這邊的鐵路修築計劃難以維持。”

“產能不夠?”李玄清想了想問道:“工商部統計的我們目前的鋼鐵產量一年能有多少?”印象中自己擴建的鋼鐵廠的產量足夠保證目前的工業規模啊,怎麼可能不夠呢?

“按照去年年底的統計數字,北方各大鋼廠共計生產生鐵五十萬噸,粗鋼二十七萬噸。”慕容瀚海苦笑道:“今年不管是後勤部所屬還是宇文家和我們家的鋼鐵廠都已經將產能擴大了一倍,而且採用了新式的高爐,但是目前新增的產能只有三成左右到了投產階段,剩餘的還在建設之中。”

“大哥哥你不知道,目前我們各大鋼鐵廠雖然已經擴大產量,但是架不住我們消耗的太多。除了日常的鋼材需求之外,今年的船舶製造是鋼鐵大戶,光是皇室下屬的三大造船廠今年的鋼鐵需求就需要十五萬噸以上精鋼,而其他的造船廠需求量加起來也差不多十萬噸。如果再加上鐵路建設所需鋼材和裝備處那邊的要求,只怕就算是擴大產量也跟不上需求。而且今年民船訂單大增,只怕這些數字還要再增加三成左右。”

“先期在奉天新建一家新的鋼鐵廠,另外讓鐵道司將渤海灣鐵路修到朝鮮省,然後開採茅山鐵礦,將鐵礦石運回來。”李玄清想了想之後道,茅山鐵礦可是一座大礦場,其鐵礦品質比起東北的那些鐵礦還要好,更重要的是這算得上是露天礦場了,幾乎沒有多少開採難度。只不過朝鮮北部羣山環繞,交通運輸是個絕對致命的問題,之前因爲國內鐵礦資源不缺,所以李玄清也沒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如今被巧兮這麼一說李玄清也只能將這個茂山鐵礦給拿出來了。等到鐵路修過大同江和鴨綠江就好辦了,大不了開山炸石一路推過去就是,距離也不太遠,李玄清也不擔心這個問題。但是他的這個辦法在慕容瀚海聽來卻非常有道理,一旦鐵路修過鴨綠江,半島那邊的局勢也必然會隨之一變,而且最重要的是東北那邊新增一座鋼鐵廠之後北方重工尤其是皇室的兩大造船廠所需要的鋼材就可以就地得到滿足,不需要從豐州等地調撥過去,從而將產量勻出來運往其他地方。

“那南方呢?南邊下一步發展的步伐不會比北方差的。不能全部都從北方運鋼材吧?”巧兮皺着眉頭道。

“就在廉州或者欽州建造一座鋼鐵廠,讓張強安排人在當地建造南方造船廠。”李玄清微微一笑但是巧兮卻立馬反應過來了,笑道:“大哥哥放心我明白了,三哥,你馬上聯絡國土資源部去崖州,那邊聽說有一座大鐵礦哦,然後讓他們在交州紅河兩岸多勘測勘測,那邊也應該有鐵礦。到時候兩邊鐵礦一起供應廉州鋼鐵廠,就能夠緩解南方鋼鐵緊缺的現狀了。然後鐵路往北修建的時候就能夠就近製造鋼軌了。”

慕容瀚海雖然不清楚李玄清和巧兮爲何那麼篤定崖州那邊有鐵礦,但是石碌鐵礦本身就屬於高品質淺層鐵礦,所以國土資源部很快就找到並且精確定位,這讓慕容瀚海欣喜若狂,拉着交通部長吳作棟當即南下親自坐鎮廣州,在儋州修建碼頭和直道直通石碌鐵礦礦場,然後海運廉州港,而在天氣六年八月份的時候其實廉州鋼鐵廠所需要的機器設備已經全部由深州機器製造廠全部生產並且運輸過來了,鍊鋼所需要的煤礦也在南詔那邊找到,而且牂牁和四川南部也陸續發現煤礦,這樣在前期運過來的石炭頂住了鍊鋼所需之後,吳作棟當即拍板立即從廣州開始往北修建鐵路,將嶺南鐵路建築工人和戰俘全部安排到新的鐵道線上。鐵路提前開動之後,已經修到了成都的漢川鐵路線開始在成都平原上快速往南前進,因爲四川境內各大城市發展程度都非常好,所以在主幹線修起來的時候各大刺史府也在考慮支線建設,由此四川也成了大唐帝國第一個鐵路幹線和支線同時修建的省份,而且速度一點也沒有降下來。等到金沙江大橋開始動工的時候,漢川鐵路在打破北部秦巴山脈的羣山峻嶺之後開始往南部艱難開進。只不過越往南難度越大,不僅僅有山地還有連綿不絕的大江大河阻攔,所以鐵道司安排建築公司在修築金沙江大橋的同時,由長樂橋樑建築公司開始一口氣在南部預選的道路上開工建設十幾座大橋,所需要的鋼材水泥甚至是各地招募的工人人抗馬拉一點一點運到前線。千百年來四川百姓是受夠了道路堵塞不便的苦,所以一聽到這一次修建出川鐵路,各地的豪商士紳紛紛慷慨解囊,出人出力協助政府抓緊時間運輸建材,甚至其中部分人還從中看到了商機,組建了專門的搬運公司,將四川人堅韌能吃苦的性子利用起來,並且在鐵路修成之後迅速發家致富,走向全國各地。

交通部這邊全力以赴維持西南鐵路的修建進度的時候,四川、南詔、牂牁等地布政使府也在緊張佈置建設西南四省的工業基地,這個基地將囊括鋼鐵冶煉和鍛造、特種鋼冶煉、化工工業和水泥等二十七個基礎工業產業,加上附帶的一百多個輕工業產業,遍佈了四省的交界地帶,原本處於深山之中的西南地區在無數的工人辛勤勞作之下一條條直道被開闢出來連通遠方。無數的豪商代表在各地出沒然後一座座工業園區開始逐漸拔地而起,這種工業基地在第二年下半年的時候逐漸完成建設,等到投產的時候再次給了火爆的西洋貿易添了一把火,並且利用新建成的西南鐵路直達西海郡,大唐帝國利用西洋航線終於將西南大山全部挖出了一條條生命通道,不斷在路上流動的新式卡車帶動的不僅僅是貿易,還有流動的財富和希望。

不過雖然西南鐵路修建困難,進展緩慢,但是李玄清也沒有過多關注,反倒是在長安仔細盯着整個藏區的地圖發呆。藏區戰事李玄清基本上沒怎麼關注,都是總參那邊在獨立負責,因爲早就考慮到了藏區地處高原,大規模的戰事打起來遷延日久所以原本李玄清也沒指望薛洋和陳宇兩人能夠在短時間內打垮對方。但是從目前的戰報來看,拿下拉薩之後剩餘的吐蕃殘餘勢力就剩下西北地區的王系旁支。只不過吐蕃的現狀是凡是在邊陲之地駐紮的都是屬於實力強大的勢力,所以接下來的戰鬥薛洋和陳宇兩人都不敢怠慢。但是已經打下來的龐大地域卻着實讓李玄清頭疼。如果不是藏區這片土地對於中原來說實在是過於重要,居於中原頭頂,一旦失去控制等於在中原王朝頭頂上懸掛了一柄利劍,否則的話這片土地暫時李玄清都沒有興趣去拿下,投入產出比差別太大了。其實這也是李玄清最終決定提前建設西南的原因之一,西南地區有了足夠的工業基礎和鐵路幹線之後才能夠就近爲進駐藏區提供基礎,而且按照後世的經驗,南線進入藏區的川藏線和滇藏線兩條公路其實還是可以修建的。內地人進入高原地帶不適應,但是此時被俘虜的大約二十萬大大小小的俘虜卻足夠在三年的時間內完成一條直道的修建任務,只要路修到了拉薩等藏區重要地區,李玄清就有把握將整個藏區控制在手中,就算是以後不投入只要控制在手中就可以慢慢消化。而且現在大唐帝國沒有錢往裡面砸不代表以後沒有,李玄清有足夠的辦法從身毒那邊賺取天量的財富回來支援大唐如火如荼的經濟發展。

李玄清身在長安卻時時牽掛着西南那邊的發展,但是在天氣六年八月初的時候慕容瀚海和吳作棟啓程南下之後也算是放下心來,慕容瀚海這幾年在工商發展上面的造詣是越來越深厚,這個西南經濟發展計劃就是出自他的手筆,所以自然是格外關心,西南的工業基地他是親自跑過了四個省的大部分地區,在瞭解了當地的礦產資源之後因地制宜制定了發展策略,並且考慮到西南地區的交通條件,還特地和吳作棟聯手製作了這個計劃。因爲各省的工業基地因爲地處位置相對集中,所以彼此之間的聯動絕對不次於北方工業帶,所以第一步是四省之間的水陸交通要能夠彼此快速連接才能夠互通有無相互之間形成產業鏈,所以第一步就是四省調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將內部的直道修通,然後對外連接西南鐵路和長江水道。這也是四川那邊率先在主幹線修建的同時支線也幾乎同時開工的原因之一。

“大哥哥是在想南方的幾個工業基地?巧兮倒是覺得沒多大問題,畢竟不管是四川還是湖南之前我們都佈局過,湖南那邊和荊南幾乎同時發展,荊南發展鋼鐵產業,湖南那邊則和後世一樣準備開建三酸兩鹼工廠,這些直接就能夠作爲西南工業基地的基礎。”巧兮笑道。

“巧兮,你看我們需要修建兩條入藏公路嗎?”李玄清憑着記憶將後世的川藏線和滇藏線畫了出來,然後搖了搖頭跟巧兮說道:“按照我們的現實需求,我覺得一條就夠了,甚至如果不是原州那邊條件太差我都不打算在南邊修建直道。”

“其實大哥哥不用擔心的,修建川藏線或者滇藏線一條就夠了,但是巧兮覺得滇藏線要好一點,畢竟沿途不管是匹播城還是雅安城都屬於藏區的精華所在,將這些地方打通之後還可以就近和西南地區連成一體,將西南那邊的大量工商品送入藏區。”巧兮知道李玄清掉進了後世的誤區所以拉着他的手道:“大哥哥切莫覺得藏區貧困不堪,高原地區可一點也不窮的,不說別的,光是每年茶磚和絲綢的消耗量就是天量。”

“也好,先傳訊給陳宇讓他組織戰俘按照滇藏線的路線提前在藏區進行前期修建,然後從鐵橋城南下進入南詔,這樣地圖就完美了。”李玄清微微一笑,添上一筆之後笑道:“巧兮,我覺得我們做到如今這個地步已經快要完成我們的歷史任務了,以後的事情就需要一代代大唐的精英人士自行去領悟實踐。”

“那可不一定啊,我們的五年計劃一旦實施完畢等於我們就初步進入工業革命的年代,但是你我二人的時代畢竟是在那個資訊信息爆炸的年代,難道大哥哥就不想一邊將帝國拓展到極天際海的時候一邊努力將大唐提前數百年帶進後世那個年代嗎?至少進入電氣時代啊。”巧兮的喃喃自語讓李玄清看着殿外的景色久久不能自語。

長安大本營站在大唐帝國最高峰的兩人正在考慮如果帶着這個帝國跨過一個時代的時候,位於西北那邊,一個絕不遜色於西南經濟發展的計劃也悄然浮出水面,拓跋思諫爲此親自踏上了疏勒的火車準備親自回長安向李玄清和岑天時二人彙報。而也正是這個計劃讓西北那邊提前發展起來。

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
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