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

“君侯,我們將以銳陣迎敵。”秦東陽逐漸堅定決心,對騎馬在一旁的徐子先道:“起初我和葛大,葛二,還有金抱一,虎臣等人商議過,大家認爲當以方圓陣迎敵,後來末將考慮再三,方圓陣只利於守,不利於攻,敵人剛登灘陣列,雖不能半渡而擊,但當其未能展開衝擊時,我軍以決死之心自上攻下,此役勝算頗大。若以圓陣,方圓陣待敵,敵軍從容部署,展開,敵人數在我之上,若以兩翼展開,圍我用偃月,鶴翼諸陣圍而攻之,則將士中雖有頗多老卒,還是有七成以上的將士未曾經歷過大戰,一旦出現營嘯崩潰,則事不可回矣。就算事後能再聚攏將士,則港口到農田,宅邸,工廠,大片區域將會毀於兵火。是以,我等會商決議,還是決定擺開銳陣,以求一槌定音!”

“善,善,大善!”徐子先面色潮紅,然而身上並未流汗,他對秦東陽道:“就是這樣,以銳陣擊敵,到時候,我當與騎營一處,一旦敵人顯露敗機,以騎營擊其側,一戰而全功。”

“君侯說的是。”秦東陽面露激奮之色,以銳陣對敵,當然是冒險,不比方圓陣叫人放心,但以現實的情形而論,還是一鼓作氣,畢其功於一役的銳陣,更符合眼下的實際情形!

銳陣這種塔式的戰鬥隊列非常類似歐洲中世紀另一著名陣法“野豬頭”。其進則長槍如林侵略如火,一波便能帶走戰鬥意志底下的敵人。其退則如古井無波,井然有序,令敵無可趁之機。

徐子先面色更紅,兩眼中也是有激動之色。

身爲後世之人,對銳陣,亦是“野豬頭”式的尖銳式瘋狂的進攻之法早就熟諳。

這種打法,老實說現在的大魏禁軍根本做不到。

魏軍既無這方面的訓練,也沒有白刃衝鋒,瘋狂進攻的傳承。

銳陣疊而衝殺,前重敗而二重跟,前後五重,瘋狂拼殺,五重皆沒,則幾乎全軍覆沒,當然不必再計較勝負。

這是相當瘋狂的打法,排在每個銳陣之前的必需是精銳的士兵,甚至是低級的武官到中高級武官。

軍官要被士兵信任,要叫士兵感覺能獲取勝利,能夠戰勝敵人,而不是去送死。

對東藩眼下的情形來說,這並不算是最優的選擇,但保守的防禦也很危險。

在府軍身後是幾萬人的民壯,但這些民壯其實只是後備,是防止散亂的海盜突入生活區和農牧工廠區大搞破壞,民壯們主要的作用無非於此。

他們雖然經過一些弓箭和拼殺的訓練,也能完成簡單的編組,能夠按各百戶分配好地段擺開陣列。

比如今天演練的就是標準的方圓陣,各百戶擺開成一個橢圓形的大陣,又有若干橫陣在圓陣兩翼,若想攻擊圓陣本體,需得突破兩側橫陣,與此同時圓陣兩翼的弓手可以支援各個方陣,方陣亦能根據受打擊的程度退後,依託圓陣與敵交戰。

橫陣保護兩翼,圓陣彙集主力,大將居於方圓陣之正中後側,這是最保險的防禦陣列,也相當適合現在的地理條件。

但徐子先知道,一旦府軍敗陣,民壯這種未經歷戰場,訓練程度也很低的民兵很難堅持,很可能在一輪打擊之下就徹底崩潰。

徐子先決心下定,心神亦是激盪起來。

以眼下的十四個營的步騎將士迎敵,每營爲一銳陣,排頭當先,衝向敵陣,一疊緊跟一疊,一重緊套一重,前重失利而後重跟上,重重相疊,務求破陣!

這便是戰法中的置死地而後生,雖然府軍將士並沒有背海而陣戰,但決死一戰,必求全勝的心理,應該與背水一戰類似!

身後就是家園和親人,這就是心理上的背水之戰,府軍將士們自是會拿出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士,這也是秦東陽拋開顧慮和持重而戰的一貫戰法,決心孤注一擲,背水一戰的底氣所在!

“我當爲銳陣第一……”徐子先心神激盪,眼前似乎已經有府軍將士跟隨自己衝殺的情形,至此時此刻,過往一切似是浮現在眼前。

秦東陽搖頭笑道:“君侯是武者,但亦是南安侯府之主,若君侯有事,縱打贏這一場我們也是虧到無可再虧,還是要請君侯在一旁觀戰。”

徐子先道:“那我便率騎營,不管如何,需得要叫將士看到我在陣前,這事沒得商量。”

秦東陽原本還待反對,他想請徐子先列陣於民壯陣前,那樣也就夠了,將士們看到君侯大旗,心思便是會安定下來。

但看看身邊葛大葛二,李福祥,金抱一,張虎臣等人俱未反對,他知道徐子先說的是事實,此次決戰,當以一往無前,絕不顧後的精神衝擊敵陣,若徐子先在陣前,對府軍將士的士氣提振,確實有旁人無可取代的作用。

他正待回話,卻見林紹宗擺了擺手,兩個甲士走到徐子先馬腹兩側,林紹宗上前道:“君侯,是不是感覺頭暈的很?”

“沒錯。”徐子先笑了笑,說道:“感覺暈眩。”

“還請君侯下馬。”林紹宗道:“看起來象是發燒了。”

這時衆將才注意到,徐子先臉頰通紅,兩眼亦是發紅,看起來整個人都似要燒起來一般,他自己還未覺得怎樣,還笑着道:“何必鬧大陣仗,想必是受涼了,我自己騎馬回去……”

說話間,林紹宗已經親自動手,和另外兩人將徐子先搬了下來。

“發燒了,很燙。”林紹宗神色嚴肅的道:“我送君侯回去。”

“不要急。”徐子先下地之後,如踩在棉花之上,這一下知道自己突然生病,病勢不輕。他強撐着身體站穩了,對林紹宗道:“此是非常之期,我生病瞞不住人,但不宜動靜太大,以免人心過於慌亂。”

“君侯所言在理。”秦東陽一瞬間變的心慌意亂,適才他還在躊躇滿志,現在卻感覺一切都在崩塌。

“這幾天李公鎮於內,秦兄巡於外。”徐子先彷彿看出了秦東陽等人的慌亂,這些大將,其實在數年後都逐漸成長爲一方梟雄,但眼前的他們其實還應該在低中等武職官職的位置上,徐子先搶先一步將他們囊括麾下,但並不代表這些人現在就很適合。

若是五年後的秦東陽,其指揮數千強兵對陣海盜,當以輕鬆的心態來面對,不會有絲毫緊張。

而劉益,張虎臣,李福祥,林存信,葛家兄弟,俱是一時大豪,閩浙梟雄,若非徐子先及早羅致,現在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了。

若幾年後,各人分別統兵數萬與東胡虜騎交戰,那時的他們,經驗更豐富,在更殘酷的戰場上與更強悍的敵人交戰,眼前的戰事,不過是小場面罷了。

“秦兄,信任你身邊的同僚和部屬。當然,還有將士們。”徐子先勉力支撐,一輛兩人馬車從官道那邊急馳過來,有一些還在撤走的民壯向這邊看過來,不過還好,沒有人太在意這邊的情形。

待馬車趕過來,徐子先已經有些神智不輕,他知道是驟然發燒,而且是高燒導致的,他的身體在急劇缺水,眼前的虛弱,迷糊,都是高燒反應,這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徐子先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病,若是普通的感冒發燒,或是什麼炎症導致還不可怕。島上有很多醫官,這年頭雖然沒有抗生素,中醫的理論也是一團混帳,但有一些退燒和消炎的成方,經過千百年的試驗證明有效,不管是骨科,內科,小兒科,中醫只要過關的,特別是名醫世家出身的,其對成方的掌握非普通庸醫可比。

最少在東藩島上,能夠有資格被重金請到島上來的,大半都是有名望家世的真正的醫生。

徐子先擔心的就是自己得了瘟疫,最好不要是鼠疫,可能性不太,蚊蟲叮咬,或是爲人傳染,都是相當嚴重的事情。

瘟疫來勢會很兇猛,而痊癒會很慢,如果運氣不好,可能會在病榻上耽擱很久才能痊癒。

如果影響到了戰事,那就太糟糕了。

一想到自己辛苦大半年,耗費數百萬貫經營方有的東藩眼下的局面,很有可能因爲這一場疾病而毀於一旦,徐子先就恨恨的想捶自己的腿。

而心境不佳,更是病人的大忌,在憤怒,悔恨,還有驚奇惶恐等情緒的攻擊下,加上高燒,等徐子先回到侯府別院,馬車停下的時候,他已經在半昏迷的狀態下了。

陳長年已經帶着一羣醫官在別院門口等着,看到徐子先的樣子,幾個醫生眼中都顯露出複雜的神色,一番簡單的檢視後,陳長年道:“在別院開闢一間精舍,除了醫者外普通人不得隨意進出……君侯感染了時疫。”

時疫,這毫無疑問是一個相當可怕的字眼。

在場的人都如被雷擊了一般,很多人半響回不過神來。

小妹和秀娘當然也是已經出來,兩人在聽到陳長年的話之後,秀娘已經滿面淚痕,哽咽着說不出話來,而小妹亦是流淚,但由於久掌侯府內宅,小妹還是撐的住,當下道:“這事不能封鎖消息,但亦不能叫全島驚慌,現在扶君侯進去,由陳醫官帶人診制用藥,待高燒稍退,明天發佈醫方脈案。”

時疫相當兇險,而且不分年齡,不管是十歲以下的幼子,還是花甲老人,又或是男子,婦人,或是二三十歲的青壯年,一旦染上,很有可能花甲老人很快痊癒了,而壯年男子卻是一病嗚呼。

當然多半來說,還是青壯男子會挺過去,但意外總是會發生。

最好的醫官和最好的藥,最強壯的年齡,挺不過時疫,這也並不會叫人意外。

在場的人都不知道另一個時空開發東藩的故事,那個叫鄭成功的偉男子,一心於這孤島上覆國,但最終他在不到四十的盛壯之年,也是最好的照料和醫藥,但還是死於這個島上的瘟疫。

這是時勢,是命運。

徐子先在燒的迷迷糊糊的時候,並未想到別的,反而是想到這件事。

但鄭成功當時已經有鄭經等諸子,而徐子先卻是膝下無子,且無兄弟。

他想到一件極爲可怕的事,就算這一次府軍能大勝海盜,而島上還能繼續良性發展嗎?那麼多文官,悍將,不管是李儀還是方少羣,或是秦東陽,劉益,葛家兄弟,他們能服朝廷派過來的官員嗎?

誰來接任,誰能將南安侯府這一攤子接下來?

按宗室慣例,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國侯世家,一旦無子絕嗣,那麼就是除國了事。

而如果是掌握實權,且擁有一定基業人脈的宗室爵位,在無嗣之後,朝廷一般令宗人府挑選近支子弟去繼任襲爵。

比如徐子先,他是文宗一脈,文宗長子成宗,然後是趙王,南安侯,韓國公諸子。

現在成宗無嗣,以趙王長子繼位,就是當今崇德天子,而現在南安侯,韓國公俱無後,那麼也就只能從趙王子嗣中挑一個合適的來襲爵。

韓國公的爵位,如果不除爵的話,也應該是一體辦理。

有的時候,天子要是對某個宗族家族示好,很有可能將可以除爵的爵保留着,挑那個宗室家族的子弟去襲爵。

雖然要降一等,比如韓國公的爵位會降爲侯爵,但總比一般宗室子弟不得獲封要強的多了。

南安侯府還能襲兩代,但無嗣也可以除爵。

但一個實封萬戶,沒有兄弟搶奪財富的國侯家族,可想而知天子會怎麼做,趙王又會怎麼做。

將徐子文,或是趙王另外某個兒子,過繼給徐應賓當兒子,等若徐子先的兄弟輩,然後將來生下兒子,兼祧徐子先,不使其斷了香火,一般本朝襲爵就是如此做法。

徐子文持天子詔,奉命帶數百牙將,幾十萬貫錢來東藩,昌文侯府已經扔了百萬貫在這裡,當然不會放棄,只能選擇和趙王府合作。

徐子先留下的基業,政治版圖,將全部被趙王一脈一口吞下,而且順理成章,任何人都說不出什麼不妥來。

過繼兼祧,原本就是宗族最常見的做法,如果感覺資產被侵奪,誰又叫你沒生下兒子來的?

徐子先心中五味雜陳,簡直難以自安,如果自己真的死了,似乎死去萬事皆空。什麼東胡,什麼過繼,這些事都很不與自己相關了。

但一想到那阡陌相連的棉田,豆田,想到那些工廠,鹽場,想到那些船廠,碼頭,還有水師,府軍將士,自己設立的百戶制度。

還有小妹,秀娘,陳文珺,還有那些文武官員,投效自己的忠勇部下們。

那些優秀的,敢於將生命都奉獻給南安侯府事業的將士們。

還有秀娘溫柔的眼神,還有陳文珺的期盼,兩世的牽扯……

小妹還能如約定般出嫁嗎?雖然雙方已經心知肚明,但畢竟還沒有正式下定,有反翻的法理基礎。

若是過繼來的南安侯再將小妹嫁給靖遠侯府,小妹又會如前世那般,早早鬱鬱而終嗎?

徐子先心煩意亂,開始還有些神智,後來逐漸陷入到深沉次的昏迷之中,在他昏迷之時,還能聽到陳長年驚慌的下令將他搬擡進別院,聽到小妹終於忍不住的哭聲,秀娘似乎鎮定下來,想要過來握着徐子先的手,但似乎被隔開了。

接着徐子先感覺到身體震動,有人將他搬擡下車,並且擡到別院闢出來的一個小院之中,身爲君侯,他當然不必去那些普通百姓居住的隔離點,但當徐子先進入之後,陳長年令人用石灰燃燒沿途一路,所有人都要換過衣袍,那些負責在小院內照料徐子先的人,天大的事也不能外出。

在做完這些事後,這個醫官一臉蒼白的坐在地上,幾乎沒有力氣再站立起來。

待其餘的醫官熬好退熱的湯藥後,送到小院門前,林紹宗親自過來端碗進入院內。

看着腰懸橫刀,身披重甲的近衛首領,一個醫官忍不住道:“林侍衛,要小心感染。”

“感染?”林紹宗冷眼看了對方一眼,說道:“若君侯不治,我當斬盡汝等,爾後以橫刀自殺隨君侯而去,君侯到地下,亦需要捧刀人侍衛左右。”

這個侍衛簡直是瘋狂,醫官下意識的想爭辯,但他看到林紹宗眼中的冷漠死灰之後,這才赫然驚覺,對方不是在發瘋,而是很平靜的闡述一個事實,不可更改的事實。

陳長年聽到動靜進來,對着林紹宗長嘆道:“我知道你的心境,我等會盡力。不過說實話,對時疫感染,我等並沒有太多好的辦法,只能退熱溫補,靠君侯自己挺過來。”

林紹宗未答話,小心翼翼的捧着湯藥轉身走進去,只留下鐵甲甲葉碰撞的鏗鏘聲響。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章 弓弦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五百章 弓弦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九十章 獻祭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九十六章 兄弟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章 弓弦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五百章 弓弦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九十章 獻祭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九十六章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