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

徐子先抹了一下臉上的雨水,對葛存忠,葛存義二人道:“義字營也入下寨了吧?”

“忠,義兩營俱入下寨,騎兵兩都亦入下寨。”葛存忠道:“秦爺留在大營操練新卒,義字營劉爺帶隊,忠字營和騎兵交給虎臣帶,林存信幾個給他們打下手……”

葛家兄弟的話語裡還帶着濃烈的江湖氣息,徐子先也不在意,笑着點點頭,說道:“短期內要將各寨抓在手裡,各營都要辛苦一些。”

葛大和葛二都是一抱拳,在半年前他們眼中的徐子先還是小角色,數月前,他們帶着老弟兄歸於南安團練,只是爲了給老弟兄們一條活路,一條安身立命的道,到現在這時候,他們對徐子先已經充滿敬畏心,不再如幾個月前那樣,視自己爲客卿,隱隱然有合則留,不合則去的打算和想法。

現在這個時候,葛家兄弟俱是知道,自己和麾下老弟兄的身家性命,功名富貴,俱是要在眼前的君侯身上得,隨意求去的話,卻是誰也不會再提起了。

……

如潮水般的武卒涌入中寨,除了入營房休整的之外,還順帶控制了軍械庫,儲糧庫,錢庫,帳房,演武廳,這些要緊地方都是被控制了起來。

“何至如此?”董瑞祥想起剛剛的情形,心裡已經只有服氣的念頭,但看到此情此景,還是忍不住發牢騷道:“都是防禦使麾下,上寨都指揮只要有軍令,我們也只能聽從,又何必弄這一套,叫外人看了成笑話了。”

葛存忠斜眼看了董瑞祥一眼,冷笑道:“老董,論咱們在齊王麾下的資歷,都算差不多早晚,我說實話吧,你和老李,都他孃的年齡活到狗身上去了。”

“葛大,你說什麼?”董瑞祥是個脾氣暴烈的,當下手便往障刀上按。

“等他說完。”李星五指節握的發白,卻是沒有急着動手。

“齊王的意思,無非是叫你們給南安侯效力,你們是怎麼做的?”葛存忠道:“殿下替我們謀出路,你們是怎麼回報的?無非是在這裡久了,麾下一呼百應,心裡存着那種非份念想,只想着佔山爲王,不欲受人節制……說句難聽的,你們別說是對南安侯這樣,就算是齊王現在重任防禦使,你們也非得弄些花樣,叫殿下不好直接指派你們,這樣你們好繼續逍遙……你們當年擊倭賊時的進取心早沒有了,就剩下享樂,威福自主……還有,現在不把這些地方接收了,外人怎麼看防禦使?叫部下的廂軍都指揮給架空了?帶着團練來,接收武庫倉儲,攆走舊人,這也是叫岐州外的人看到,畢竟岐州兵備,到底是誰說了算?不叫君侯把威望頂上去,叫外人看着,是你們倆把君侯給架空了?”

“明白了……”董瑞祥知道事不可免,頹然坐下。

“葛大,葛二,”李星五道:“我們也知道自家有不對之處,可是這些年來,無非就是如此?天道不公,世道也不公,咱們的勞績,合該在這裡爛死?你們兄弟倆的功勞,應該去落草爲寇?”

葛存忠點點頭,說道:“一會見君侯,趕緊請罪,要真心實意,否則就捲包裹滾蛋吧。”

……

“徐子先也不過如此。”趙王聽了李谷的稟報,不以爲然的道。

“殿下是說他帶團練去爭權奪利?”李谷沉吟着道:“總是感覺有些不妥當。”

“不管怎樣,其聲名已經受損。”趙王誇讚李穀道:“此前揚他揚的越高,耽擱時間越久,他的聲名就越毀損的厲害。這小輩就是靠一個名字起來,等年前陳於泰再出來鬧幾次,我就等着看他身敗名裂!”

趙王對徐子先的敵視,已經到了難以壓制,不加掩飾的地步了。

在此之前,趙王府對南安侯府的打壓也是相當隱晦,畢竟提出來不太好聽,包括趙王當年之事,和對徐子先的冷遇,打壓,也都是因爲儲位的考慮,近支親戚的血脈關係,在儲位之前,根本連屁也不算。

若非如此,南安侯府的窘迫,當年可以不管,到侯府只有徐子先一支獨苗的時候,趙王好歹是親堂叔,以趙王府之富,稍微幫襯一下,徐子先何至於一直有鬱郁之氣,成爲宗室裡出了名的怪脾氣,不融於人羣,不被人肯定,一輩子鬱鬱寡歡,被徐子威,徐子文壓制了十幾年,到江灘臨刑時,徐子先的戾氣還是難消,其被趙王府壓了十幾年,哪怕是刀斧將臨時,這股子怨氣都是難消……

京師之事,最出風頭的是徐子先,最倒黴的當然是丟了性命的吳國公徐子誠,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徐子誠之外,最倒黴的就是趙王的嫡子徐子威。

率數千郎衛執白虎旗出宮,卻是無功而返,寸功未立,這般成就當然不必多談,不僅外朝官員提起徐子威都是極爲不屑之外,就算天子對這個兄弟也是有極多不滿。

趙王將徐子威送到京師,原本就是爲了親近天子,歷練其本身的本事,養徐子威的聲望,緩急時可以直接登臨中樞,等於是天子的後備,事實上的儲君。

結果京師變亂,徐子威大爲失分,天子已經明確表示,數年之後若還是無皇子爲嗣,可以考慮在趙王府下一代中選童子入宮教導養育,而不一定用徐子威之子,徐子文等兄弟輩所生的下一代,一樣都是有資格。

對徐子威來說,這等於是最大的噩耗,就算是趙王本人,也是相當的狼狽和被動,畢竟徐子威的失分,也可以被視爲趙王管教無方。

而最大的贏家就是徐子先,趙王當然不會去想是自己勾結蒲壽高,徐子先被迫反擊纔有兵變之事,趙王最恨的就是自家兒子顏面大失,灰頭土臉,甚至是天子也是委曲求全,而奸相韓鍾繼續執掌大權,已經決意與蒲家和趙王合作的劉知遠卻是身首兩處,此事最大的贏家除了韓鍾之外,就是成功襲爵,主持兵變,考過鎖廳試,上札言事,簡直是光彩奪目,儼然是青年宗室中第一人的徐子先!

趙王之恨,如何能輕易消解?

現在江陵那邊的宗室偶有信來,都是打聽徐子先在福州之事,可見徐子先不僅是在福州出名,在江陵這樣的宗室重地也是聲名大噪。

對此,趙王隱隱感覺到威脅,所以在此之前,李谷在打擊徐子先聲望之事上的小招數,趙王都是迫不及待的用上了。

現在看來,小招數畢竟也是招數,現在已經有多家報紙繼續在質疑了。

徐子先上任多日,對岐山盜毫無動作,而陳於泰又在興化軍燒殺搶掠,官府不能制,報紙上擲地有聲的質疑,國家一年花那麼多錢養兵,養官,意義何在?

興化軍的百姓,有理由知道並且催促,岐州防禦使徐子先速速進軍,剿滅陳於泰!

此前質疑只在報紙和少量的讀書人,興化軍慘被劫掠之後,其餘的各階層也多少有了一些質疑的聲音,並且聲音還是越來越大,受害百姓的怨氣難消,還有外人的同情,逐漸成爲較大的聲浪,風波中心當然是矢志於報復父仇,一心要剿滅陳於泰的岐州防禦使徐子先。

四月初,倒是一份政事堂札至,是朝廷詢問東藩養馬之事進行到哪一步的詢問札。

爲了東藩養馬事,政事堂打算撥付款項是三萬貫,簡直是杯水車薪,這個數字就是笑話,但對政事堂來說,特別是對韓鍾來說,其要擺脫對徐子先感激和酬功的色彩,所以哪怕是這麼一小筆的款項,政事堂也是要擺出公事公辦,絕不會徇私的態度是要先擺出來。

至於對岐山盜的進剿事宜,政事堂壓根沒問。

李谷回想片刻,笑着道:“殿下也不必高看,此事在民間輿論只是小事,兩府,福州大都督府,安撫使司等諸司,還有福州府,岐州,並興化軍宣撫使等各衙門的態度最爲緊要。以在下看,徐子先立意在水營,就是要把根基扎牢固,不急不燥,行事有大將之風,這已經得到了諸司衙門的認可。以前,齊王殿下提起徐子先,總會稍加遮掩,現在卻是不遺餘力的公然誇讚南安侯,而且贊同者甚多。”

趙王面色陰沉,說道:“李先生的意思是,其驅走大量廂軍,換成南安團練之事,大都督府不宜拿此事做什麼文章?”

“是的。”李穀道:“雖然其行並不那麼合乎法度,但常理來說,新任防禦使兼理各寨,總要換上大批的自己人,才易於掌握,調度各寨兵馬。趕走大量舊人,換上自己人,其實各處的武官多半都會這麼做,只是相對隱晦,不那麼大張旗鼓。”

李谷又笑了笑,說道:“殿下,其實此前的徐子先銳氣十足,現在的做法,不急不徐,換人,練水營,不疾不徐,雖然老道,但都在常理之中。在此之前,在下一直擔心徐子先是殿下的心腹大患,但如果其這般行事,除了開發東藩略有威脅之外,其在福州所行已經對殿下威脅不大了。”

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七十八章 毀約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十五章 敲打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
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七十八章 毀約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十五章 敲打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