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

“末將有罪。”任忠知道眼前的這南安侯已經掌握了自己違法貪贓的大量證據,辯解毫無意義,而且他的內心也被觸動,感覺自己是真的有罪,當下跪了下去請罪,下跪的同時,他額頭的汗珠已經大滴大滴的掉落了下來。

“既然知罪,我願給你一次機會……”良久之後徐子先纔出聲說話,話一出口,任忠就象是溺水者被撈出了水面,大汗淋漓的同時,開始猛、喘粗氣。

“我不會彈劾你重罪,只彈劾你幾項輕罪,朝廷不會免你的官。”徐子先淡淡的道:“底下你留在都統制的位子上,凡事要從公事而發,不要以私壞公,你能做到麼?”

“君侯的意思是,以後只聽君侯一個人的?”

徐子先笑起來,他的話說的很隱晦,眼前的任忠卻不是蠢貨,當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也不能這麼說,”徐子先道:“我們凡事都要以朝廷爲重,我效忠朝廷,你呢?”

“末將當然也效忠朝廷啊!”

一旁的劉益做了一個噁心的怪樣,走了開去。

“好的很……”徐子先道:“任家的水師子弟很多,也會很倚重。此前朝廷爲了防世家在水師坐大,壓制任家和俞家,我卻不會如此,你家族中有優秀的子弟,不妨薦過來當武官。不過,我要有言在先,有奉公不謹,不守軍紀,訓練不力,出戰膽怯,甚至貪污軍餉的,我也會按國法處治,到時候任家不要對我有怨氣……”

“末將不敢,家裡人也不敢。”任忠真的鬆了口氣,象任家是福建的百年世家,朝廷爲了害怕這些世家在水師一家獨大,特意壓制,俞家已經沒有人在水師任職,這個萎縮了的水師也容不下大家族的子弟們了,現在任家和俞家有不少子弟就在陸上的廂軍中任職,對這一點朝廷倒不介意……廂軍相對禁軍太弱了,哪怕爲世家掌握也是無所謂的事情。

至於禁軍,哪怕是西北晉北的百年大將門,子弟想在禁軍中任職,也只能從武舉和軍功兩面來說,凡事不能有一點行差踏錯,否則朝廷隨時會下辣手來整理,對禁軍的看重,朝廷可是遠在廂軍和水師之上。

水師的情形較爲特殊,孤懸海外,不受節制的時間太多,一旦完全落入世家掌握就太危險了,朝廷的警惕和防範也不能說是錯誤。

“嗯,我會派一些武官過來,要叫你這個都統制配合上奏。”

“沒問題,包在末將身上。”

“平時有事也可以和衆人多商量,獨斷專行雖然爽利,可也容易出錯。”

“君侯說的對,太對了。”

徐子先的用意很明顯,要先拿任忠當圖章用,舉薦武官,招募新水手,水營戰兵,有任忠這個都指揮配合,做這些事就太容易不過了。

再下來安插進足夠的人手,到時候叫任忠和部將們“多商議”,又說獨斷專行“容易出錯”,這是帶着威脅的提醒。

任忠以後,還是水師的都統制,但大權旁落是免不了的,雖然徐子先無意叫他當一個傀儡,任忠能當上都統制還是展現了足夠的能力,不過麼,要看以後此人的表現了。

徐子先離開時,任忠孤身一人將他送出水師衙門的正門,卑躬屈膝,幾乎客氣的類於奴僕。

“我現在明白君侯爲什麼遲遲不上奏,要留着此人了。”劉益按着刀跟在徐子先身後,慢慢折返回澎湖縣城,劉益笑着道:“不彈劾此人,省了和趙王直接對上,暴露咱們在大都督府有死對頭的弱點,也暴露咱們在官面上其實贏面不大的弱點。而留下此人,有現成的都統制,變化不大,朝廷疑心不大,水師一切如常,可以以最快的時間恢復水師的運作和實力,這很要緊。”

“是相當要緊。”徐子先道:“水師保留一定操守和能力的武官,少量的水手和將士,咱們的水營兵和水手迅速填補上去,任忠當頭兒,再招一些任家和俞家的武官進來,和咱們的水營的武官竟爭,很快能將水師形成戰力……”

“我總感覺君侯有些急。”

“是着急。”徐子先看着遠方的大海,天黑了,頭頂的月色還不夠明亮,星空也黯淡,大海幾乎是伏在黑暗中的巨獸,看不清蹤跡。

徐子先緩緩道:“東藩,澎湖,這是我們現在最要緊的基業,如果現在突然殺來萬餘海盜,幾十上百艘戰艦,我們有還手之力嗎?新開的棉田被毀,商行和工廠被燒,移民被殺,戰艦或是被俘被毀,我能有什麼辦法,我能怎麼辦?我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會被毀掉,而且我也沒有重頭開始的機會了!”

這個時候,劉益才感覺到徐子先身上龐大如山的壓力,徐子先平時一點沒顯露出來,一切如常,甚至感覺出來之後更輕鬆了。現在劉益才明白過來,南安已經被削弱,岐州被拿走了,齊王死了,和林鬥耀的關係相當脆弱,趙王是生死仇敵。

若是真的在這個時候遇到大股的海盜來襲,就算不是基業全毀,徐子先想保持現在這種飛速發展的勢頭也是不可能了。

這位年輕的君侯身上,真的是揹着如山般的壓力。

“原來如此。”劉益這一次相當理解的點頭,說道:“君侯留着他,可以最快的使水師恢復實力,朝廷撥付款項,調撥人員,都不會有太多顧忌。”

“嗯。”徐子先點點頭,說道:“而且最爲要緊的就是,使功不如使過。”

“使功不如使過?”劉益眼中流露出精芒,他也是在風雲際會時成爲一方豪強,麾下有過萬兒郎的豪傑霸主,徐子先的話,令得他感悟良多。

“此間事了了。”徐子先道:“下一步我們去東藩,估計會在那邊呆很久。”

兩人繼續一前一後的行走着,徐子先眉頭微皺,似乎在想很多事,又似乎什麼也沒有想。

……

從澎湖本島的港口出發,抵達最近的東藩南路花溪地界,相距不過九十多裡。

船行一上午,過午時不久,花溪港口就已經出現在了各人的眼前。

簡陋的港口碼頭和棧橋,過了海灘低窪處,往高處行二里多地就有大片的房舍出現,那裡是商業區和倉儲區。

由於早前太祖年間的規劃很完備,雖然看起來粗陋,陳舊,眼前的房舍,道路,看起來還是井井有條,徐子先在船上觀察時就有一種感覺,早前設計的時候真是雄心勃勃,是要在花溪一帶建立一個典型的沿岸港口貿易城市,就象是擁有月港的漳州一樣,東藩有了花溪港,在大魏早年強大水師的保護下,接納四海商人,歷經二百多年的發展,還不知道會繁榮成什麼模樣。

可惜事與願違,東藩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同時期設縣的澎湖都比東藩要繁榮的多。

沿着溪流,四通八達的庫房和商業區,兩側象是攤大餅一樣攤開的是不少民家,那就顯的混亂,骯髒,擁擠的多。

徐子先心中有數,這些民居都是這二百多年陸續遷移過來的百姓,沿着原本的建築羣落附郭而居,隨意建築,他們的房舍當然就是這樣,混亂不堪。

南北兩岸都是沿海的建築,居民也多半是做着與大海相關的事情,在西邊數裡外,矗立着一座大型的軍寨,方圓二里多,駐軍大約有三千人,這是花溪主寨,也是東藩島上駐軍最多的一處大營。

營區正中豎立着高大的軍旗,那是東藩防禦使的旗幟,外圍也有一些鮮豔的旗幟,和港口區佈滿灰黑色的蒼涼,破敗之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再往縱深,就可以看到大片的平原地區,大河般的溪流在遠方的高低川流不息的向下流淌而至,直抵海邊的出海口。

僅從風景的角度來看,貫穿着一條夯土官道的花溪寨真是人間勝景,一側是茫茫無邊無際的蔚藍大海,另一側是一眼看不到邊的茂密平原。

大魏二百多年的開發也只是開發了這一片平原的一小片地方,更多的地方還是處於大片的草原區,灌木區,密林區和山丘起伏的地貌狀態。

田畝只有一小部份,一些村落如棋子般落在這一大片平原區域之內。

遠方,視力所及之處似有起伏的大山,一個在東藩呆過很久的老水手輕聲道:“那裡就是大山,綿延不絕,走十幾天都走不出來,裡頭,全部是高山夷。”

徐子先目視着遠方,知道那裡就是臺中和臺南的大片的高山地帶,哪怕是幾百年後,以政府和現代的工程科技力量,修一條貫穿這樣山脈的公路都是千難萬難,更不要提眼下的這個時代了。

就算是雄心勃勃的徐子先,對高山區域和那些土著們也是抱着敬而遠之,懷柔和防範共同進行的打算。

可能要到百年甚至二三百年之後,當工業,科技,民生和財富達到一定高度之後,雙方纔可以真正的友好相處吧。

外圍的一些軍寨也是證實了徐子先的看法,早前大魏開發東藩的時候,也是想和土著搞好關係,但後來才發覺,土著可能只有十幾萬男丁,但分裂成上千個大小部族,規矩不一,根本不可能和所有部族搞好關係。

而這些野人部落,以狩獵其餘部落男子的人頭爲榮耀,早期的移民有不少被其殺害,大魏出動大軍,卻根本沒有辦法長期在大山裡盪滌諸部,當主力撤走時,零星的騷擾又會發生。

早前的移民開發不順利,和高山族人的騷擾有着絕大的關係,開發不順,有澎湖,福建的港口城市可資利用,太祖逝世之後,後來大魏開發東洋和西洋都相當順利,商道暢通,福建浙江江南和廣東都大獲其利,沒有必要在一個大荒島上耗費資財,從宣宗之後,朝廷對東藩的投入就大幅度減少,雖然那時候高山諸夷在魏軍主力幾次大規模的掃蕩下元氣大傷,但魏軍只保留了一些小型的軍寨和一個主寨,而且用廂軍駐守,開發的力度大不如前,整個東藩就這麼沉寂了下來。

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
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