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

“俱是大魏軍兵,不分禁軍,廂軍,團練。”齊王沉吟着道:“然而以南安侯練兵之能,本王卻是認爲,其部下的那一千七百多的老卒,精銳不在禁軍之下。”

劉廣泗環顧左右,笑道:“你們聽聽,這是殿下說的話,你們還有什麼不服氣的?”

衆將忍氣吞聲的道:“不敢不服。”

齊王心中隱隱感覺不安,在此之前,廂軍諸將對南安團練也並不服氣,直到岐山港一役,徐子先誅陳於泰,幾乎將岐山盜一掃而空,在多次戰勝強敵之後,廂軍將校們心裡隱隱的不服總算是都消除下去,齊王前日接得一信,卻是老部下李星五和董瑞祥所書,兩人先是慚愧在此之前的盛氣無禮,然後感謝齊王替兩人又尋得建功立業的新機會,言下之意,是對徐子先無比的信任和感激。

岐山一役,兩個都寨指揮級的廂軍武官也是立下大功,升遷指日可待。

當然,廂軍的勳階能升,實際的職位想升很困難,一個蘿蔔一個坑,這兩人定然是知道齊王有意叫徐子先梳理整個福建路的廂軍,保舉觀察使或是大都督府副都督,有齊王這個大都督撐腰,齊王和南安侯聯手,足夠把趙王架空。

若是這般,廂軍就算徹底落在南安侯手中,李星五和董瑞祥應該慶幸,還好在岐州時,最後關頭兩人選擇了投效過去。

廂軍算是站在了徐子先那一邊,最少表面上是如此。

從戰功上來說,廂軍將士也沒有不服氣的本錢。

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在是禁軍吃味,對南安侯屢立戰功,心生不甘?

“殿下,俺們都是粗人。”劉廣泗舉杯道:“只能說禁軍兒郎也是好漢子,也是渴望保境安民,立下戰功封妻廕子,若再有戰事,殿下能替俺們在林安撫使那裡墊一句話,也叫禁軍有出戰立功的機會,與南安團練比較一個高低上下,俺們就承殿下的情了。”

齊王笑道:“將士忠勇欲戰,我還能攔着?這杯我飲了,你們等機會便是。”

“如此最好。”劉廣泗舉杯一飲而盡,放下杯子,兩眼看着齊王。

齊王也是一飲而盡,放下杯子之後,心中隱隱生出不安。

衆人也是感覺氣氛怪異,好不容易捱到散席,劉廣泗將齊王送出轅門,眼看王府元隨牙將們將齊王簇擁着離去。

一個劉廣泗的心腹終是忍不住道:“都統制,爲何今天要再三頂撞齊王?”

“本將的頂撞,其實是心死了。”劉廣泗面容蕭瑟,眼神中有若有若無的戾色,他緩緩道:“殿下以爲本將老了,看看他這兩年扶持的是誰?南安侯什麼人,不過是個毛頭小子,殿下能將他扶持到如今的地步?本將呢,戎馬半生,跟隨多年,就不配殿下認真提攜一二?”

部將這才明白,原來劉廣泗心中藏着這麼深的怨念。

其內心並不以爲然,禁軍的體系和廂軍不同,齊王使用起來有很多掣肘,更不要說與團練這種民間的武裝相比了。

齊王能扶值徐子先這個落拓宗室任團練使,劉廣泗願意麼?

並不是齊王不願提攜,實在是力有不足罷了。

不知道劉廣泗受了誰的挑唆,居然對齊王這個恩主有這麼深的怨念?

要知道劉廣泗初至福建路時,不過是營副統制,是齊王發現此人的才幹,在當時對倭寇的戰事中多有任用,使得劉廣泗多立戰功,一路積功至軍都統制。

再往上的廂都統制,福建路根本沒有管軍大將出現的可能,朝廷一共才放了五個軍在此,齊王又能如何?

若劉廣泗真的心有不甘,理應前往北方,現在北伐在即,若有大將自願北上,兩府必定拿來做個榜樣,可是事實如何?

全天下的禁軍將領,怕是沒有一個人願意主動請纓去北方,參加進生死難料,甚至敗多勝少的北伐戰事中去。

天子心熱,兩府中的文官不太瞭然,死鬼大參劉知遠是個徹底的瘋子……他們就不想想,東胡歷次入境都是在大魏境內與魏軍交戰,依託本土優勢,後勤充裕,人力充裕,信息往來暢通,軍械相對有保證,就算是這樣,魏軍對東胡還是敗多勝少,只有嶽峙和李友德在李國瑞的指揮下,在一場數萬人規模的戰事中擊敗了東胡……這反而成就了朝廷上層的盲目樂觀和狂妄自大。

認爲魏軍正面能戰勝東胡,只是此前一直被牽扯的束手束腳而不能放開手腳交戰,這般才導致失敗的人,大有所在。

而武將們則比文官和百姓們要清楚的多,東胡人以騎兵爲主,擅騎射,來去如風,且有重騎衝陣,人馬皆披重甲,用精鐵所制的長兵器,破陣之時如山崩地裂,當時辟易。

東胡有限的鐵礦俱是用來打造甲冑兵器,這是全民皆兵的瘋狂的小國,大魏的國力是強過其千百倍,但在戰事上,未必有東胡人投入的多,所展現出來的禁軍戰力,也未必比東胡人強出一星半點。

北伐戰事,可以說是一點兒也不樂觀,稍有腦子的禁軍武將都不會願去趟這種要命的渾水。

劉廣泗想建功立業,北伐他怎麼不去?

說破大天,就是對現在的際遇不滿,把這股子怨氣發泄在最近當紅的徐子先頭上,至於齊王,更是怨恨的根由。

真是好沒來由。

那心腹將領當然不會將話說出來,乾笑兩聲道:“怕就是齊王是咱們繞不過去的大山了,現在齊王,南安侯,安撫使司林大人俱是一體,新制置使朝廷多半是選與林大人合作的人選,現在又是左相當國,算來算去,咱們要是和他們對着幹,怕是沒有好下場。”

這也是試探,如果劉廣泗發瘋,這個心腹可沒有跟着一起瘋的打算。

“趙王會繼任大都督,對禁軍有一定的管轄權力。”

大都督府主要的權責是管理境內的廂軍,主要是訓練和作戰,還有軍籍。

日常的管理是雙向,後勤是廂軍所在的福建路,各府,軍,州自行負責,雖是朝廷經制之師,廂軍偏向地方,從這種雙向的設置就是看的出來。

中樞直屬的禁軍,從軍籍到日常的管理,訓練,俱是樞密院和兵部的職責,地方安撫使只有接到樞密院的軍令,持虎符兼任軍職,這纔夠格指揮各地的禁軍。

而在邊遠地方,比如福建和廣州的禁軍,則大都督府在戰時有統管之權,在平時有監督協調的權力。

大都督府的權力看似不起眼,但如果是權勢過人,行事向來沒有顧忌的趙王掌權,禁軍在福建路的存在感,想必是要比現在強的多。

“怎麼會?”部將的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一臉的不敢相信。

“哼,走着瞧。”劉廣泗冷冷一笑,說道:“大局已定!”

……

“齊王在禁軍劉廣泗部飲酒,回府後就嘔血了,現在躺在牀上起不來……”

打聽消息的金抱一策馬趕了回來,一臉沉重的將消息告訴了徐子先。

“趙王這傻屌真的敢……”金抱一罵道:“真的敢對齊王殿下下手?”

“拉住了劉廣泗,他還有什麼不敢的?”徐子先心一直往下沉,眼中滿是齊王的音容笑貌……自己的崛起之途,相助的貴人很多。

一分努力,兩分運氣,七分貴人提攜。

這話有一定的誇大,但貴人扶持絕對是人生際遇中最重要的一環,這一點也是沒錯。

多少豪傑志士,有膽略,能力,魄力,也聰明,也可能有一定的地位身份,但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聲無息死掉的豪傑也實在是太多了,有能力,沒運氣不行,有能力和運氣,纔能有貴人青眼,從而青雲直上。

徐子先就是被齊王一路提攜上來的,從河橋之戰後進入齊王的眼益,舉薦給徐夏商老相國,得團練使之職,這些事沒有齊王居中協調發力,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南安侯是破敗宗室,這種破敗是被趙王一脈刻意的打壓之後的結果,不管是宗室公侯還是普通的貴人,或是福建路的文武官員,沒有立場干涉這種奪嫡之爭。

徐子先初時還不懂,經歷過京師風雲之後才深刻的明白過來,齊王介入這樣的奪嫡之爭,拼命扶持徐子先,其是冒了多大的風險!

若無齊王,便無今日之徐子先,其能經營出一些部下,得到一些官莊利益,積累幾萬貫的財富,過百部下,就算是經營的相當成功了。

可能也會冒險去東藩島,因爲大勢之下,惟有積累資本外逃,和現在的挾大勢開發東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而受到趙王關注,警惕,防範的近支宗室,徐子先是不是有機會逃向外海,也是很難判定的事情,很有可能轉世重生之後,還是被困福州,一天天數着日子等着大難臨頭的那一天。

一瞬之間,徐子先呆徵住了,眼中兩行熱淚,忍不住滾滾而落。

金抱一,高時來,陳佐才,陳道堅等人俱是大驚,他們跟隨徐子先多日,衝進大參府邸殺人的那晚,徐子先也是神色如常,與平常一樣的說笑講話,完全看不到有什麼異狀。

而此時此刻,聽聞齊王垂危,這位青年得志,平常看不出情感波動的南安侯,居然是真的哭了出來。

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五百章 弓弦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五章 文學版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易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
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五百章 弓弦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五章 文學版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易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