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

幾百噸位的軟帆船適合遠航,但在大魏到倭國,呂宋,三佛齊,包括朝鮮,渤海國,還有越南,占城,暹羅諸國,航線一般是在近海順洋流行前,雖然福船和廣東船都是硬帆,但就目前的貿易線路來說也是足夠用了。

福船的水密艙設計也是相當先進,載運貨物的能力也不比泰西大帆船差。

現在只是風帆戰艦的啓蒙時代,真正把中國造船業甩開去的是其後的西班牙大帆船,然後是克拉克船,蓋倫船,這些船逐漸從漿帆一體到雙層帆船,再到三層,四層。

武器從衝角跳幫到大量使用火炮,而中式硬帆船由於水密艙設計,無法多裝具火炮,在與西式帆船的竟爭中逐漸掉隊。

等到了蒸汽戰艦時期,中國已經嚴重倒退,明末時還能靠蟻多咬死象,到鴉、片戰爭時清的水師已經不具有和英軍在海上交戰的能力。

至鐵甲戰艦時期,中國的海防由於投入重金購得一支艦隊,但由於不是自己發展,沒有傳承,加上清軍整體性的腐敗,北洋水師並未真正形成戰鬥力,當甲午海戰爆發時,其真正的成色就被檢驗了出來。

一敗塗地!

現在這階段,福船還具有相當的實用性,因爲軟帆船的一大利器就是火炮,現在各國的火炮還處於相當原始的階段,在海戰時軟帆船也還是以近戰跳幫和衝角戰爲主,福船相對而言並不落後。

貿易上用的着,海戰也不弱,何必急着造大帆船?

羅方伯到底是在海外久了,眼睛只看到潮流,卻看不清楚自身,特別是看不清楚徐子先的需求。

相對而言,船長,水手,貿易線路,可比提供造船術和技術工人對徐子先來說更重要,也更受歡迎。

最重要的一點,一艘五百噸的大帆船造價好幾十萬貫,一艘上好的三百噸左右的福船也就十幾萬貫就造出來,技術成熟,工人現成,工期快,要求低,徐子先怎麼會捨近求遠?

……

徐子先畢竟又耽擱了一天才準備往福州府城去。

新募的團練陸續又進營幾百人,徐子先全部是親自定下人選,挨個問話,雖然只三言兩語,卻是將自己的形象牢牢豎立在新武卒的心中。

經過這兩天的事情,所有的武卒心裡都會明白,不管是李長史或是秦司馬,又或是那些錄事參軍事,參軍,不管是誰,在武卒錄用,訓練,提拔,處罰,賞賜等諸多大事或小事上,俱是聽南安侯一言而決。

外間的大事,甚至倉庫碼頭,林定一楊釋之一夥商人都能當不少家,南安侯徐子先不會插手太多,只是涉及一些安全檢查盤問上的事,由南安團練負責,平時的倉庫和碼頭守備,江面巡防需要碼頭區配合,也是團練牽頭,商人們配合就可以了。

唯有團練之事,是徐子先關注的重中之重,甚至秦東陽以司馬之尊,主持日常的營務和訓練是沒有問題,而調動武卒出營,或是執行某種任務,出動一隊之下,秦東陽可以作主,一隊之上,就得南安侯徐子先同意。

此外,批准新卒入營,老卒的賞賜,處罰,撫卹,俱是南安侯一手經營,旁人不得插手於其中。

營外的養濟院,漏澤院,陵園等處,也是徐子先一手創建,屬於對武卒最大的鼓勵和福利。

兩天時間,三千一百餘新武卒陸續入營,徐子先自是累的夠嗆。

一千多人失望而去,他們的身體素質,甚至技擊騎射都有一些根底,但輸在過往經歷上。

可能好勇鬥狠,幹犯法禁。

也可能是與遊俠匪盜有過交往,名聲不佳。

可能不孝父母,兄弟不和。

也有從廂軍退出的經歷,不管是何原因,一律不收。

這些規定,就是害怕武卒隊中進了那些刁滑之輩,一粒老鼠屎壞一鍋粥。雖然徐子先的軍規森嚴,上下得力,很有可能將油滑刁惡之徒管教成合格的武卒,但爲什麼要這麼做?

那些淳樸的商民百姓出身的武卒,融入快,接受軍規訓練條例快,受恩之後知道感恩,那些有江湖氣的漢子,經常是勇於私鬥怯於公戰,心思詭秘,需得花大功夫去作養才能成功,又是何必把時間精力浪費了去?

不少被拒之門外的壯漢都心生不滿,甚至有三五成羣,罵罵咧咧而去的,這般情形報回來,也是使徐子先堅定了決心,此輩斷不可用。

他的部下,多半都是挑老成持重,性格穩重厚道的,或彪悍,或機靈,或勇武,或忠誠質樸,就算是劉益,當時說是賭鬼加酒鬼,其實是傷心遭遇,自暴自棄,但也沒有爲禍鄉里之事,否則的話,徐子先可是不會要這等人。

福州三月的天氣已經很是和暖,來往的人羣多半換下了冬天的棉襖,改爲薄一些的夾袍。

有一些自恃身強體壯的青年人,乾脆就直接穿着薄袍招搖過市。

兩輛大車停在別院門前,等着裝運物品。

徐子先的福船是從海口入閩江,直接停靠在南安碼頭,徐子先要去府城,自是要將從京師江陵等地購買的特產,一路帶到府城裡去。

“這些是給齊王殿下的?”小妹和秀娘幫着整理物品,看到一些書房用具,有湖州硯,杭州紙,還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毛筆,俱是高手匠人精心製造,成套買來,價格不菲。

“嗯。”徐子先對小妹和秀娘道:“殿下那裡什麼也不缺,帶這些也就是聊表心意。”

小妹抿嘴笑道:“可帶給未來嫂嫂的,就是一些花花草草?”

除了給齊王的書房用具,還有一些名人字畫,送給大舅哥陳正志,還有成套的汝窯瓷器,一些京師名匠打造的珠寶,給老丈人和丈母孃,此外陳篤光,陳篤中,陳正賓,李明宇,還有鄭裡奇,楊世偉等人俱是有禮物,有的是一幅字畫,有的是紙扇一柄,多半是北方名家出品,小小一柄摺扇,可能就價過百貫,一柄茶壺,也是價值幾十貫百貫不等。

若是徐子先送這些人錢財,怕是會被人丟出來,送這些價不菲的雅緻物品,才能投大人物所好,大家都會欣然笑納。

至於送給陳文珺的,就是整車的花卉。

“這東西來的可不容易。”當着秀娘,徐子先無意多說,沿途至江陵,派人去洛陽,至京師,多方採納,花錢可是不少,這一車花,怕是不比那一車禮物便宜多少。

“主母喜歡花,當然要投其所好。”秀娘笑的溫婉,臉上散發着幸福的微笑和光澤,徐子先回來這兩天,並沒有急着去福州,而是忙於公事,晚上當然是和秀娘極盡溫存……對一個出嫁過兩次,先後俱是不幸的小婦人來說,現在能得到的一切已經都令她心滿意足。

……

徐子先進入府城後派人挨家送禮,徐名負責這些小事,他自己則帶着大車,前往昌文侯府拜會。

陳篤光,陳篤中,陳正賓,陳正志,陳家在府的高層幾乎都迎了出來。

衆人互相拱手行禮,然後徐子先一一將給這些親族長輩的禮物送上,得來一片讚賞和感謝的聲音。

各人其實並沒有太長時間不見,算來還不到三個月,此前徐子先數次到昌文侯府,這些陳家的大人物可並沒有將他這個南安侯世子太放在眼裡。

當時的徐子先已經崛起,陳家這纔會同意婚事,可崛起之勢並不代表真正的實力,在陳家這樣老牌的侯府世家眼裡,徐子先的底蘊到底差了一些。

雙方合作開發東藩,陳家也是理所應當的視開發東藩是自己爲主,現在才相離三個月,陳家上下已經尷尬的發現,徐子先的身份地位,又是與此前完全不同了。

國侯身份,與家主陳篤敬相當。

且有南安團練爲基,東藩六千官戶在外,岐州同知,防禦使,上寨都指揮,軍政大權在握,現在的岐州知州呂問賢才德俱是庸懦,可想而知會被架空了去。

岐州,東藩,南安,三處基業都是軍政一把抓,這和陳家的人只任文官爲多,不涉軍權的情形可是完全不同。

從品階上來說,徐子先的五品職官不驚人,加上從二品國侯,五品團練守捉,竟是完成了一個全套的權力格局的配置。

再過十年,徐子先當爲宗室在地方的最高職,或是大都督,副都督,或是一軍宣撫使,那時候官職與侯爵身份配套,加上握有軍隊,其在福州的地位,當然是遠超昌文侯府,主從之位就完全不同。

送上禮物,將大車從側門帶進來,陳篤敬也是在儀門處等着。

“見過岳父大人。”

六禮已經行了五禮,只差親迎,名份已定,不過此前徐子先尚未改口,這一次卻是大禮拜見,在陳篤敬當面下拜行禮,神態異常恭謹。

陳篤光等人俱是在一旁微笑起來,在此之前,他們的神色中有驚訝,震動,感佩,羨慕,還有嫉妒等若干複雜的神色,現在這些複雜情緒逐漸消彌,只剩下帶着親情感覺的欣慰與高興。

==============

斷了兩天,新年特殊時期,大家別怪。今天更三章,儘量早些恢復正常。

另,祝大家新年快樂。

再另,本書需要大家的支持,不管是訂閱,紅票,都很需要,謝謝大家。

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十九章 齊王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
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十九章 齊王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