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

幾天時間,賊寇騎兵已經隱隱約約出現在福州城郊,這已經是極爲難得,可以讚賞的快速行動了。

林鬥耀苦笑道:“可以欣慰的便是官兵存糧也委實不多……”

出去征討官兵的糧食,大半是沿閩江溯流而上,聽聞敗信之後,維持糧道的廂軍也是潰逃,然後那些準備沿途運糧的民夫們也是直接跑了,江上糧船,當然是順流而下,比大軍潰敗奔逃的速度可是快多了。

陳篤敬搖頭道:“無用的,開戰前和激戰加起來不過數天,賊寇未與官兵相峙日久,其存糧消耗應當不多,此役過後,賊儲糧還可夠數月消耗,足夠用來在福州圍城了。”

“我輩要率民壯上城,最少守兩到三個月。”楊世偉面色平淡的道:“朝廷現在也是極難……三五個軍的禁軍無用,最少得派十來個軍過來,得從江陵等處調,又不能全調來,河北京師也得湊幾個軍出來,然後再從江西,浙江等處徵集廂軍,翻山越嶺而來,錢糧得先籌備,我們不守三個月,根本不要指望看到援軍……”

林鬥耀面色蒼白,知道自己未來的下場是如何了。

趙王好歹是天子生父,這一次爵位可能保不住,嚴重點可能是削爵,好一些就是降爲國公,但富貴仍然會留給他,最多詔旨上說一些嚴詞訓斥的話,然後迫其在家閒居,算是軟禁,勉強能塞天下士人之口。

至於林鬥耀,一路帥臣,失掉建州已經是大罪,又失了全路禁軍精銳和大半廂軍,導致福州被困,甚至泉州和漳州也未必守的住,福州若失,林鬥耀定然要死節殉國,若不死,福建路這個模樣,趙王不能處死,林鬥耀定然是被枷入檻車,一路送到京師,下獄論死!

韓鐘不會救他,舉朝文武大員們也不會替這麼一個損兵折將,弄到朝廷震動,影響北伐大局的罪臣說話。

就算衆人明知道是趙王之過,羣情洶洶之下,卻是無人敢說出將趙王法辦問罪的話,事涉天子生父,惟有將罪責全推到林鬥耀身上了。

當然此事過後,天子的威信必會進一步的下挫,這卻是與林鬥耀無關,他的性命,多半是保不住了。

“惟今之計,還是要將福州守住……”陳篤敬看了一眼面色蒼白的林鬥耀,說道:“福州在,我輩根基便在,若失福州,則萬事皆休。便是帥臣,被追責的情形也會越發嚴重。”

這話說話的相當直白了,以現在的情形,林鬥耀怕是不免一死,但天子和兩府心中明白,林鬥耀罪責較趙王爲輕,當罪不及家人。

若失福州,就算林鬥耀殉國而死,其家人親屬,不免被充軍流放的下場。

出仕爲官三十年,若自己不得清涼傘,坐罪身死也就算了,反而會使家人淪爲罪囚,其心何忍?

林鬥耀也是悚然而驚,當下斷然道:“趙王留在城中,於事無補,不若與其它宗族勳貴一起,提前先送到泉州去?”

泉州沿岸數百里有港口碼頭無數,停船無數,到泉州後可以乘船至江陵,一下子送去一兩千人,泉州也能輕鬆接納,一兩天內就能把這些宗室勳貴全部送走。

陳篤敬,楊世偉,鄭裡奇等人彼此對視一眼,俱是看出對方眼中的無奈之意。

此次守備福州,能守住的可能性最多三成,剩下七成的可能性是守不住。哪怕只有五五對半的機會,宗室勳貴是不能送走的。

大魏的傳承便是宗室要執矟護衛家國,宗室從軍爲武官也是傳統。二百多年下來,戰歿在疆場上的宗室數不勝數,親王級別的是沒有戰死在疆場上的,但因爲出征打仗病死的親王就好幾位。

國公,侯級別的宗室勳貴,戰死的也是委實不在少數。

福州之中,親王,國公,國侯加起來過百家,宗室人數全算在內有三千人,這麼宗室在福州居住也是出於祖制,倉促間要全部送走自是極難,好在只送有爵位在身和其近支,差不多也就是一千多人左右的規模了。

至於到泉州後,自有泉州府的官府安排此事,不必林鬥耀多加懸心。

臨戰之際,宗室先逃,傳揚開來必定是大魏宗室羞恥之事,但如果將大量宗室放在多半被攻克的府城之中,一旦城破,宗室或被殺或被擒,傳揚開來,便是整個大魏朝廷的恥辱了。

所謂禍及家人,也是陳篤敬的迂迴提醒了。

“昌文侯也宜早去。”林鬥耀對陳篤敬道:“昌文侯府在各府軍州俱有大聲望,聚集殘敗廂軍,匯攏民間民壯,聚集成軍,準備糧草,待朝廷禁軍大軍前來,配合大軍討賊,也是能洗雪我輩主持福建路軍政失敗的恥辱。”

林鬥耀的話,也算是視爲將死之言,眼下的局面,陳篤敬一走,等兩人再見面時,林鬥耀估計就是脫掉紅袍,淪爲罪囚,甚至很可能是再無見面的機會了。

陳篤敬現在並無實職,出城並不算臨戰逃脫,至於林鬥耀,鄭裡奇,楊世偉,還有蕭贊,趙德邦等人,就算有機會走也是絕不敢走。

封疆大吏俱有守土之職,臨戰而逃是不赦重罪,不僅自己會被治罪,還會禍及家族,這些文官大吏都是心思清明之輩,消息一傳過來,很多高官已經在考慮如何守城,還有一旦城破時,將採用何等自盡的辦法。

淪落入賊手又不投降,怕是會被折磨虐殺,還不如自己了斷,保全臣節,也不必受那麼多的活罪。

衆人俱知林鬥耀的用意,一時間相視之時,都是有些惶恐和悽然之感。

陳篤敬卻是夷然不懼,神色相當坦然,還頗爲隨意的笑着道:“帥臣大人的好意,在下心領了,不過在下身爲福州縉紳世家,且有朝廷爵位,若臨陣而走,不免爲一世之譏。昌文侯府百年的清名,不能毀在在下的身上。”

衆官員俱是輕輕點頭,明白了陳篤敬的心意。

這樣的百年傳承的大家族,根基雖在福州城內,但很多財貨,田產,商行,船隊,這些根基卻是紮在整個福建。

姻親故舊,遍及福建路和外路,包括京師之內,只要家族中有近支子弟出奔,將來朝廷還會有撫卹,恢復家聲是轉瞬間的事。

若陳篤敬出外,朝廷如何處置還不知道,昌文侯府會在瞬息之間失掉福建路官紳百姓的民心。這種家族地位,不光是錢財和官場人脈,聲望也是組成部份的一環,甚至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有一些事,都不需要陳篤敬出面,一封書信便能解決。而如果昌文侯府的聲望掉入谷底,那就是兩回事了。

而放家族子弟出外,陳篤敬守城,不論成功失敗,昌文侯府的聲望只會向上攀升,絕不會下墜。

這便是大家族族長的擔當,享受權力和家族富貴的同時,也是有對整個家族未來負責的義務。若其不稱職不勝任,家族會四分五裂,先人百年經營的心血,毀於一旦,這個責任,陳篤敬根本就扛不起來。

“況且也未到最危險的關頭。”陳篤敬從容道:“尚有中山王在。”

陳篤敬提起自己的女婿,衆人卻是無話可說。

此前從廂軍敗卒抵達,再到禁軍逃亡將士到城下,這幾天的時間內,林鬥耀已經派人駕船到岐州求見中山王,但守港的中山府軍閉而不納,連藉口都沒有。

衆官情急之下,又派船往澎湖,東藩,幾天時間內消息傳回,兩地的情形和岐州港一樣,中山王俱是閉門不納,派去的人不僅未見中山王殿下當面,連中山王府的那些高官重將也是一個都未曾見到。

澎湖和東藩的情形,則是一片平靜,大量的商船往還海上和港口,據說近來中山王府是接連派船去倭國,貿易已經紡織好的新棉布,預計獲利頗豐。

另外就是往泉州和明州,杭州,江陵一帶尋找豆油的代理人,島上開闢的豆田過百萬畝,收穫的豆子除了充作馬料雜糧之外,大半豆子都會榨油出售,獲利也並不小。

若是在趙王兵敗之前,衆人少不得誇讚一通陳篤敬是真的找了個好女婿……中山府官戶兩萬戶,這是食實封,在此之前的親王沒有哪一家能得如此高的實封戶數。僅次兩萬戶實封,一年十幾萬貫的收入是穩的……各種進奉錢,免費徭役,加上開設一些商行店鋪,只要不是蠢到家便可坐享富貴了。

而中山王府並未盤剝自己的官戶,反而是中山王經營有道,此前百年之下都未開發成功的東藩大島,在其經營之下,已經頗有欣欣向榮之態,要說經濟之道,中山王一年的收入,有人猜是幾十萬貫,有人猜是過百萬貫,不論如何,其濟民,養兵,都頗有章法,令人心生敬服之意。

但在此時此刻,福州危急之時,中山王府卻是這般作態,這就令人心生不滿,甚至對中山王過往的好感,也是近乎蕩然無存了。

不論中山王與趙王的叔侄恩怨,當此時此刻,福州不光是趙王一家,尚有幾十萬人之多的軍民百姓在府城內外居住,一旦爲流賊所破,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中山王雖未受當今天子重恩,和趙王這天子生父更是數代恩仇,其不顧趙王,無可指摘。但不管大局,無視軍民百姓和官紳們的死活,必然會使城中官員士紳們心中生怨。

林鬥耀頗爲苦澀的道:“昌文侯的貴婿,將來定然是東南柱石,只怕下官是看不着了。”

陳篤敬肅然道:“我倒是以爲,如果不經歷此役,這個柱石也是假的,虛的,算不得準。關鍵之時,棄福州父老於不顧,福州士紳百姓不會再信他,泉州和興化軍,邵武軍,汀州,建州的百姓又會信他不成?是以我已經寫了書子給他,來或不來,忠義和利益怎麼取捨,就看明達自己怎麼決斷了。”

陳篤敬寫這樣的信,在場的要員們卻是信得,只是這信的效果如何,在現實的大利益和岳父之間的感情取捨來說,梟雄之輩會怎麼決斷,也是不問可知。

“大帥,前方有賊騎蹤跡出現了。”一個精悍的衛士策馬至林鬥耀身前,抱拳稟報,臉上也是有些緊張急迫之色。

追捕劉廣泗等人時,林鬥耀將自己的親衛撒了出去,這些騎兵都能在晚上視物,他們遠遠撒開,直到十餘里外,發現賊騎蹤跡後並沒有上前邀戰,而是手持長矟或弓箭,緩緩而退。

林鬥耀的護衛和趙王私兵一樣,俱是精騎甲兵,身上束甲,有幾個衛士隊官的戰馬還覆着皮製的馬鎧,將馬面和腹部等要害護住。

賊騎可能忖度兩邊裝備相差較遠,且這邊情形不明,雙方在暮色之下的曠野中對峙了片刻,林鬥耀的護衛緩緩退去,眼看着地平線上敵騎越來越多,最後超過了百騎之多,後背都被汗水濡溼了,回報之時,也是神色凜然。

“敵騎也在我方上風。”林鬥耀頗爲悲觀的道:“原本禁軍騎兵,趙王府騎,加上帥臣府護衛騎卒,相加起來也有六百騎,且甲冑精良,未嘗不能與敵一搏。現在趙王護衛不過百人,禁軍騎兵盡歿,我等想遮蔽敵騎襲擾,不斷信道,糧道,看來是難了。”

這是很明顯的事情,敵騎越來越多,騎兵騷擾的力度和範圍都很大,福州和四周軍州各縣的聯絡,會被逐漸切斷。

好在往連江等泉州各縣的道路都是山道,且相當險峻,騎兵要隔絕頗有些困難,衆人商議片刻後,還是決斷第二天就陸續將趙王和宗室勳貴送走。

天黑之前,一羣官員和屬吏護衛逐漸回到城中,城門處已經是十分擁堵,很多福州府城四周村落城鎮的百姓,或是往泉州跑,或是想到府城來避難,原本該天黑閉城,但林鬥耀等人在城外,城守營的廂軍武官不敢閉城,只能憑說話的口音將城郊百姓放進來,已經急的滿頭大汗。

林鬥耀等人一至,只能驅開想進城的百姓,說好明早再放人,然後衆官入城,城守營的廂軍趕緊閉城門,不僅關閉,還用頂門石和頂門車將城門給緊緊堵住。

其餘各門當然也是一樣的料理,林鬥耀沒有回安撫使司衙門,而是和其餘衆人一併上城門,在城樓上觀察野外,天黑了,當然什麼也瞧不着。倒是看到了其餘各門的情形,到處都是張燈結火,城樓上下燈火通明,陸續有好幾千民壯和城中所有的殘餘廂軍,衙門裡的衙前,所有的吏員,包括城中的裡甲,鋪兵,也全部都上了城頭。

城頭上刀矟林立,弓箭齊備,林鬥耀下令從武庫中取了幾千垛的箭矢來,此時看到城頭的情形,這個安撫使不僅沒有欣慰,反而接連嘆息起來。

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五章 文學版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十三章 雅集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十五章 敲打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十一章 時光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
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五章 文學版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十三章 雅集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十五章 敲打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十一章 時光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