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

“這兩天有什麼新聞?”方少羣大刺刺的坐在劉知遠的對面,身側是另一個幕僚,專門負責替劉知遠蒐羅近來京師發生的新聞和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

“南薰臣昨天搬出去三百多具屍首。”幕僚道:“算是最少的一次了。”

“天氣回暖了麼。”方少羣道:“京兆尹真是廢物,這一冬怕是死了五千人都不止,思之令人憤恨。”

方少羣還是有些頭巾氣,旁邊的幕僚不禁有些感覺有趣,甚至是好笑。

京兆尹潘致美是劉知遠一力支撐扶持才得以上位,京兆尹的地位相當特殊,算是劉知遠拔下來的第一個重鎮,其有重要的意義,至於能力如何,操守如何,當然不在考慮之列。

“還有呢?”

“南安侯世子昨晚入京,老相國去睦親館見了其人,後來直接就走了,今天一天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南安侯世子去見了大宗正韓國公,韓國公說數日之內,襲爵可以辦理,由於世子屢立大功,一些必要的考覈直接免除了,算是朝廷酬功的一部份。”

“他和吳國公有沒有什麼往來?”

“沒有。”幕僚突然笑道:“聽說他們在睦親館門前還吵子一架,真不知道爲什麼……”

“爲什麼?”方少羣十分粗魯的道:“徐子誠那蠢貨不知道受了誰的慫恿,跑到京師來想奏請留京,真是不知死的貨色,徐子先明顯比他聰明多了,趕緊辦襲爵考鎖廳試,完事就離京,你還在想爲什麼?還有什麼事?”

“蒲壽高進京。”那個幕僚見慣了方少羣這種桀驁跋扈的姿態,忍氣吞聲的道:“其第一時間就去了左相府邸。”

“這人是爲了林鬥耀和韓炳中來的。”方少羣呵呵一笑,說道:“韓鐘不會救韓炳中,羅公度,但是會救林鬥耀。這事情也只能做到如此地步,我們想在其中攻韓鍾一把,幾千人的海盜滋事,未曾攻破州縣,份量太輕了。”

劉知遠微微點頭,表示贊同方少羣的看法。

和回府之後換了輕鬆便袍的韓鐘不同,哪怕是在自己的書房之內,劉知遠還是頭戴鑲嵌碧玉的軟腳襆頭,穿着御賜的紫袍,腰間的金魚袋也是一絲不苟的懸掛着。

對劉知遠的這種打扮和作派,方少羣私下有些比較刻薄的評價,劉知遠知道以後氣的摔了好幾個杯子,當然,最後還是忍耐下來。

方少羣的敏銳和敢言非普通幕僚所能及,在這種關鍵時刻,劉知遠對方少羣的依賴也不是普通的幕僚能比。

“破局之法到底在哪裡?”劉知遠略顯焦燥的道,方少羣那麼輕鬆寫意的大刺刺的坐在自己對面,也令劉知遠大爲不滿,當然,也得將這種情緒強行按捺下去。

“劉公要稍安勿燥。”方少羣不以爲意的道:“韓鍾方寸快亂了,咱們用御史不停攻他,三司使在財賦上不配合他。明年張廣恩七十了,他不致仕,我們就攻他戀棧無恥。張廣恩一走,樞密院也倒向咱們這邊,韓鍾再不走,得考慮會不會真的激出京師變亂……到這種地步,其實就是收官了,棋子不能亂,更不能急,以在下看來,韓鍾兩年到三年內必定會真心請辭,在此之前,右相,樞密,全部會換人,官家當然會換上劉公心儀的人選,但在下要提醒一句,劉公對別的位置可有可無,吏部尚書在一兩年內,一定要換上自己人。待到那時候,左相其實已經是孤家寡人,或走或留,無關緊要了。”

劉知遠獲得天子的歡心,並且與韓鐘的爭鬥,基本的路線圖,包括北伐戰事的提出引發的大政潮,一次次都是出於方少羣的設計。

雖然緩慢,但確實相當有效。

韓鍾已經在不斷的丟城失地,在天子心中越來越厭煩專門給他唱反調的韓鍾。

而劉知遠的調門也是越來越高,引起了朝中大量主戰派的鼎力支持。

在這種情形下,確實是如方少羣所說,下得人心,上得天子的支持,韓鍾撐不了太久時間了。

“可是北伐之事又如何?”劉知遠道:“樞密院已經向各路徵調將士,分別在雲州和京師,薊州,平州一帶集結,預計要出動三十萬兵,在夏秋時出兵,時間已經很緊迫了。”

“劉公真的要北伐?”方少羣有些詫異的道:“在下替劉公進言時有言在先,現在軍伍士氣,將帥,兵力,甲冑,兵器,牀弩,糧草,還有敵方情形都未曾熟諳瞭然,北伐只是拿來與韓鍾爭鬥的大義名頭,難道劉公真有意於此?”

“北伐已經勢在必行了……”劉知遠有些頹然,但眼中還是充滿沉毅之色,他緩緩道:“天子連續召見我數次,都是談及北伐之事,天子之意堅決,韓鐘不欲北伐,天子才決意要換他……就算是我,也是要借北伐建不世功業,豈能半途而廢?”

方少羣張嘴愕然,北伐之議確實是他提出來的,但他真的沒有想到,竟然是自己放猛虎出柙?眼前的劉知遠,顯然是要借北伐大事,統合地方軍政力量,真正的掌握住朝局。大戰一起,地方需得全力配合中樞,各路的軍政財大權都歸中樞管制,而主持北伐的大臣,必定能在其間施展權術,將各路的軍政大員洗涮一遍,然後在中樞也需要兩府的全力配合,各部寺卿的勢力,也基本上能掌握在手。

除了權力之外,方少羣這時也才感覺到劉知遠真正的野心。

是的,劉知遠是真的想要北伐。

權力,慾望,使自己更加強大,名垂青史,擺脫韓鐘的陰影,取信天子,獲得最少二十年的榮華富貴和無上的權力,這都是劉知遠要北伐的原因所在。

劉裕當年的北伐極其成功,在北府軍的支持下,劉裕一路殺到關中,恢復長安和洛陽,如果不是私心作祟回江南篡位,劉裕完全可以真正佔據關中和中原,北伐其實已經成功。

後來的功敗垂成,令人感覺扼腕痛惜,劉知遠知道,如果他主持的北伐能夠成功,雖然他還沒有想過如劉裕那樣篡奪大魏天下,但最少會使得他站在一個相當高的高度,高到連天子也無可奈何的地步。

青史留名和實際的權力聲望,這兩樣東西無時無刻不刺激着劉知遠的野心。

“北伐未必會失敗……”劉知遠對方少羣解釋道:“有李國瑞爲帥,嶽岐,李友德等諸多名將跟隨,禁軍出動一百五十個軍,而不是此前的一百個軍,加上廂軍一百個軍,五十萬大軍推出關外,一路自山海出關,一路北上……”

劉知遠臉上露出狂熱之色,他接着道:“北上一路,復饒樂都督府,定襄都督府,居延都督府,松漠都督府。西去一路,爲大軍主力,擊東胡主力,復營州,設遼西府,平遼府,懷遠府,帶方府,昌利府,沿平州至營州,設盧龍軍,平盧軍,懷遠軍,保定軍五府四軍,再設汝羅,燕郡,懷遠,巫間,襄平,渝關六守捉,陽師,三合,瀘河等十六寨,沿途設四十驛站,燕之襄平,唐之營州都督府,一旦成功,北上諸都督府便可築城而守,再可復賀蘭,雲中,呼延諸大都督府,再北上設瀚海都督府,北庭都督府,若功業至此,盛唐氣象,可於我手中再復,此千秋功業也!”

劉知遠已經陶醉於自己所暢想的前景之內,一時間難以自拔。

如果從地圖上來看,劉知遠要恢復的可就不僅僅是沿着渤海彎一線往遼東攻擊的線路上了,北上的定襄,饒樂,居延都督府都是盛唐時所設,就是後世的蒙古喀喇沁牧區和察哈爾人的地盤,此前是突厥,室韋,契丹,奚人的地盤,盛唐時華夏強大到難以想象,後世蒙古人所佔的牧場區域大唐在此設都督府,設州軍鎮守,而且一直北上到瀚海都督府,那裡是後世外喀爾喀諸部所在地方,瀚海都督府管理着至瀚海,也就是後世貝加爾湖的地方。

而北庭都護則管理着後世衛拉特蒙古,也就是新疆至外蒙包括俄羅斯境內的大片土地,從荒漠到草原,到戈壁,到水草豐美的天山腳下,俱是北庭都護的管理範圍之內。

無數部落匍匐在盛唐時大唐的鐵騎之下,爭先恐後的向大唐效忠。大唐天子的一道詔令,可馭使數萬乃至十幾二十萬胡人騎兵爲大唐作戰,哪怕是以強漢著稱的兩漢,雖然陳湯也能馭使數萬胡兵,但在兩漢最盛之時,也不曾在草原和北方的高原,戈壁,沙漠地區能馭使那麼多的部落,動員那麼多的兵馬,唐天子也就是天可汗,纔是真正的華夏之主,也是諸部落之主!

當然,也有戰爭和鮮血,陰謀和背叛,隨着安史之亂的爆發,大唐開始無可奈何的走向衰落,經營多年的各大都督府都護府被迫放棄,也是包括舊燕襄平,大唐的營州和諸多的軍府和都督府。

劉知遠的想法就是畢其功於一役!

與其被動挨打,不如動員五六十萬人的大軍平推出去。

大魏禁軍甲冑比東胡精良,一直忙於防守而疲於奔命,按劉知遠的想法,數十萬大軍平推出去,東胡人根本就不是對手!

再加上二十到三十萬人的廂軍,沿途構築軍寨城池,西面和北方一路防禦,東胡就算打不跨,日後想再繞道自北而南的入侵,也就相當困難,幾無可能了。

至於北虜,自太祖開國前後擊跨其之後,雖未能在北方建築統治,北虜也一直南下打秋風,但規模俱是不打,二百多年下來,北虜的戰鬥力在持續下降,現在已經不足爲患。

這一次北伐,算是真正的傾國之力的大戰,估計前期就得動員六十萬人,戰事打開之後還得動員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人的民夫。

如果真的能打成劉知遠設想出來的效果,五府四軍諸都督府設立,這真的是千秋萬世的大功,哪怕千年之後,劉知遠仍然是爲人傳頌一時的華夏英傑,比起衛青,霍去病,李靖等人,功業也不遑多讓,甚至猶在其上。

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三十章 江邊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五章 文學版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十章 江邊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
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三十章 江邊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五章 文學版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十章 江邊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