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

走在澎湖地方,徐子先的神態越發自信從容。

“君侯意態揮灑自若了。”劉益道:“離開福州,看來是有失有得。”

“誠然。”徐子先道:“羈絆越發少了,心思也靈動的多,可用的手法也越來越多,當然是要更自在一些。”

劉益笑了一笑,沒再出聲,但眼底深處的希望也加多了幾分。

若是徐子先真的有一天能做到當初承諾的那樣,那又如何?

兩人在半閉城門前出了城,徐子先腰間懸掛着一柄障刀,身材高大,步態從容。劉益則是腰間掛着兩柄障刀,他跟着徐子先的步伐,不緊不慢的向前走着。

這樣的組合很惹人矚目,還好,最近澎湖駐軍增多,這樣的軍官組合也很常見,很多出城的鄉民只是略微打量幾眼,害怕觸怒這兩位大爺,又是趕緊把目光移開。

澎湖縣城距離港口只有數裡,路途中有很多商行和庫房懸掛着燈籠,這些燈籠照亮了道路,倒是給徐子先增添了不少方便。

“海船到來可是沒準的事……”徐子先對東張西望的劉益道:“這些商行都有人輪值,碼頭上的苦力也卷着鋪蓋在港口附近等着,有船過來就裝貨,那是等不得的。”

“都是往呂宋,或是倭國的船?”

“沒錯了。”

有不少從北方或是江南,浙江明州過來的海船,總會留一些空間,在福建沿海購買一些福建路的特產。

比如茶葉,茶柄,瓷器,鐵器,量最大的還是生絲。

福建的生絲相當出名,並且產量極大。

大魏生絲也是按擔來出售,一擔一百二十斤,售價在六百五十貫左右,利益很高,有多少出多少。

很多商人或是海盜勢力想壟斷生絲貿易,目前來說,在倭國的康天祈獲得了五成以上的生絲額度,很多福建的生絲商人很有默契,都是儘量把自己的絲出售給康天祈在福建的代理人,以求貿易安穩,不被海盜劫掠騷擾。

剩下的份額就是閩浙江南商人瓜分,遠在平島的王直也有代理人在倭國,擁有兩成左右的份額,獲得的利益也是不小。

商船除了從福建沿海過,也是有不少商船從澎湖經過,在澎湖補充食水,避風,同時將囤積在澎湖島上的走私貨給帶走。

沒錯,澎湖島上的貨多半是走私過來,避免了大魏的關稅,這並不合法,商人們是用一部份交了稅的,夾雜大量未完稅的,這樣不易被查察出來,可以大量持續的走私。

澎湖縣這裡當然有轉運司下的巡檢司,但澎湖縣不會認真查,巡檢司的力量有限,根本杜絕不了。

徐子先的目標並不是把現在的澎湖貿易給移到東藩去,東藩就算有港口和大量商行,也是立足於自己的生產能力。

生絲關係到整個福建,還有大量的海盜勢力,官府和貴族的勢力摻雜其中,其中也包括昌文侯府都在內,而且是相當成熟的產業,徐子先關注的不是生絲,也不打算把澎湖的商業轉運都搶走,澎湖的人口他會吸納走,會促進澎湖的豆類生產擴大,也會使澎湖的市面繁榮……這個地盤就是南安侯府的,徐子先不會放棄,搞跨澎湖對徐子先並無好處。

徐子先感興趣的是棉布產業,正如他此前所記憶的那樣,明末時期出口的對外貿易商品繁多,甚至包括胭脂一類的中國土產化妝品在內,也包括筆墨紙硯甚至書籍等文化產品,但這些小規模出品生產門類繁瑣,分門別類,可能是幾百家甚至幾千家作坊來出產,想統合起來相當困難。

只有棉布產業不僅相對簡單,並且銷量極大。

只要東藩的棉田開發成功,大量的布匹會從東藩生產出來,這纔是徐子先能夠掌握,並且可以大批量售出的第一手的商品。

按明史的記錄,馬尼拉等地和日本,包括印尼各國都充斥着松江棉布,現在徐子先估計是在殖民早期,在呂宋已經出現了西班牙人的身影,但他們返回歐洲的航線受到天方人的影響,貿易和殖民的利益還不夠大。

歐洲各國與天方人的戰爭,與其說是宗教性的,不如說是貿易與殖民體系和舊有的封建帝國的必然衝突。

徐子先會站在哪一邊,當然不問可知。

在徐子先看來,並且一直的看法和見解之下,生絲,瓷器,這些物品的生產無益於資本主義的萌芽,也和工業革命無關。

只有紡織業,也就是棉布生產,包括織布,紡機的進化,還有紗錠的進步,數量的增多,這種人類最基本需求的商品的生產和產量的擴大,生產方式的變化,才完全談的上資本主義和工業化。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可能。

紡織業的發展,促成了圈地運動,圈地運動使大農莊出現,同時解放了勞動力。

大量的農民變成了工人,出現更多的工場,需要更大的市場,人力需求增多,需要更多的機械動力。

然後就是水力織機和紡機的出現,但人們並不知足,一直到蒸汽機的出現。

這就是資本主義下的工業革命的路線和藍圖,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道路可言。

中國最繁榮發達的江南地方,蘇州等地也出現了大規模的紡織工廠,但這些工廠多半是生產絲織品,棉布毫無意義的分成好幾十個等級,由無數家小型工坊出場。

根本沒有可能促成資本主義,沒有可能完成工業化。

中國的小農經濟太頑強,封建勢力太強,沒有可能出現大型的商行,工廠,手工業行會,對歐洲的小國來說這些很容易,國王之上有上帝,有別的王國,各國的管制都不可能太過嚴格,跨國的商行,行會,都在中國的元明時期出現,並且很快蓬勃發展。

在早期的工業生產中,並沒有後世的那些高精尖的產品和科技含量,誰掌握了海洋,誰就壟斷了市場,遲早能搶下來,並且獨佔下來。

只要有足夠的紗錠,夠多的機器,夠好的工人,生產出物美價廉的大量棉紡品,就足夠搶下足夠大的市場份額,獲得足夠豐厚的利潤。

規模化,產業化,壟斷化。

現在當然不可能出現蒸汽機,但大量的水力紡織機也能發揮出比人力快幾十倍的作用。

英國出現珍妮機到水力機,再到蒸汽機之前也有相當長的時間用水力紡機和織機,效果一樣驚人,最少在其壟斷棉布業之前,英國的毛紡業就橫掃天下了。

一旦實現大規模的紡織業,會促進更多的棉田出現,現在大魏的布匹出產七成是松江布,出口的棉布九成是松江布,松江的棉田規模並不算大,算上外圍也只有二百萬畝。

加上山東的棉田產區,諾大的大魏只有兩處大規模產棉區。

其餘的地方都是鬆散的,不成規模的小農經濟,從小塊的棉田到手工紡織,這種產業遇到大規模的產業化的,早期工業化的棉布,勢必會被橫掃,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東藩的棉田會越開越大,可能達到百萬畝以上的規模,一年所產的棉布達到千萬匹以上。

不僅能外對貿易,也能橫掃國內市場。

一匹布,從棉田開始算,獲利兩貫是最保守的估算,如果真的能達到這樣的規模,徐子先憑東藩一地,一個產業,可能就獲得大魏五分之一甚至更多的財賦收入。

而大魏要獲得這麼多錢,就要在無數百姓頭上攤上不知道多少名目的苛捐雜稅,動員多少稅吏,衙役,官員,乃至軍隊,直到官、逼民、反,使天下遍佈盜賊。

這就是資本主義對集權帝國的優勢,這就是無數龐大帝國,在英國這個小島國面積轟然倒下的原因所在。

後人總是津津樂道清帝國的經濟總量,以爲中國的落後是從清末開始的,很多人不知道,英國人的財政收入,在明朝時期就超過了中國。

徐子先的東藩棉布產量如果成型,獲得大魏四分之一,甚至更高的收益,完全不是癡人夢話。

東藩還可以形成另外的規模產業,比如鹽,茶,糖,都在徐子先的考量當中,不過那需要更長久的時間和謀劃。

“君侯,”劉益默不出聲的跟在徐子先身後,看到他不停的打量着沿途的商行店鋪,不覺說道:“數年之後,東藩也會這樣?”

“數年?”徐子先哈哈一笑,說道:“最晚到明年,南安溪港口也就是這般情形了,數年之後,東藩的商行店鋪,要十倍於澎湖!”

劉益並不認爲徐子先在吹牛,但徐子先的話實在是給了他不小的衝擊,一時間劉益接受不能,只能默默翻了好幾個白眼。

徐子先並不認爲很難,澎湖這裡畢竟只是一個轉口地,來往的商船數量並不算多。

相比於泉州,明州,廣州,福州,漳州,相對於這些大州的港口貿易,澎湖這裡只算是海上的一個小驛站。

要是明年東藩棉布產業初起,鹿皮和鹽業興起,加上原有的豆類,絲麻,沙金,東藩只要稍有起色,把澎湖壓下去是很輕鬆的事情。

劉益在徐子先身上感覺到了一種躊躇滿志的味道,他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不喜歡,只覺得現在每天跟着徐子先做的事都很有趣,有一種波瀾壯闊的感覺。

對這種變化和感覺,劉益很喜歡。

在一年多前,劉益還是一具行屍走肉,現在卻每天睜開眼都覺得有新鮮感。

就這樣,足夠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九十八 密談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
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九十八 密談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